查看原文
其他

实干加巧干 真情赢民赞——德城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王敏

2017-02-13 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法院



        王敏,1976年8月出生 ,2006年通过司法考试,先后在政研室、民一庭工作。多年的文字工作培养了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调研能力,在审判工作中,她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赢得了当事人的普遍认可,结案数量年年攀升,连续三年年终考核名列前茅,2016年审结案件203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重学习  出精品


   

       “法官,是一种崇高且要求极高的职业”。为此,王敏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学习,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审判知识,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请教,在学中干,干中学,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成功实现了从文字工作者到审判法官的华丽转身。

         工作中,她讲求办案的方式方法,在重“质”的基础上探寻如何提“效”。她善于发现案件细微之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案件性质对案件分门别类处理,找准案件“症结”,对症下药,如:家事纠纷从情感、责任入手,以调解为主;经济纠纷从双方的约定和交易习惯入手;劳动争议纠纷案件,针对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着重释法明理,心理疏导,力求案结事了。在鲁某诉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中,她明察秋毫,在原告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认真给原告释法明理,耐心为其算清“诉讼五笔账”,最终使原告认识到诉求不合法而主动撤诉,从而彻底化解了一起多年积怨纠纷。2016年,她审理的周茂荣诉周庆杰等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被评为全市典型案例予以推广学习。



重调解  促和谐


      

        “来不及了,我先走了,老人都快到门口了……”王敏一边说着,一边急火火地抱着卷宗走出了办公室。原来,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要来参加庭审。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她提前去审判庭将空调打开,并在门口迎接,搀扶老人坐好。

        像这种情况在王敏的日常工作中再普通不过了。作为老年人维权办公室的一员,每次老人到法院来,她都会提前亲自去门口接待。老人们年纪大了,很多人口齿不清、耳聋眼花,她都能耐心地倾听老人们的诉求,没有丝毫不耐烦。若是老人们行动不便,来不了法院,她还会抽出时间,去老人家里。当受到称赞时,她总是平淡的说:“谁家里没有个老人呢……”就是这种“感同身受”,让王敏把对法律的理解和执行,放在了一个可知冷暖的“刻度”上,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并基于这种信任,使很多矛盾纠纷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在王敏看来,做一名好法官,离不开两条:对法律条文的正确适用和对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重调研  促审判



       

        在工作中,王敏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在审判中调研,以调研促审判”的原则,对手头所办各类案件始终保持敏感,遇有新问题或能够指导审判的问题,马上展开调研,作为提高自己业务的突破口。她负责起草了关于民间借贷、农村房地产及虚假诉讼方面的指导意见,并在全院范围内下发,为全院审判人员提供了第一手的审判资料。她先后撰写了《做好“四个结合”力促各项工作均衡开展》、《“诉调联动”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效果好》等多篇高质量的信息简报,编写了《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等多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她撰写的司法统计分析在德州市法院系统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熟悉王敏的人,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律师、当事人,大家对她的评价基本一致:“她平易近人,对待工作尽职尽责,耐心细致,把事情交给她办很放心……”面对这些称赞,王敏很是谦虚:“每一个案子,对法官来说司空见惯,但对于每位当事人来说,却可能是他们遇到过的最大的坎,处理结果就可能涉及到一个或几个家庭的幸福。每当通过我的努力将案件调解成功时,看到当事人满意的笑容,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