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进行时 | 深耕白马藏族乡 ,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炽热夏日,誓约共鸣
乡村振兴的号角
响彻在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初心如磐石,坚定不移
让我们跟随西华大学大健康管理学院
“乡”约振兴实践团
来到白马藏族乡
进行本次的三下乡之旅!
白马藏族
白马藏族乡位于绵阳市北部,白马藏族乡主要居民是藏族同胞,是四川省境内居住的主要藏族聚居区之一。当地居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发展了养殖业和林果业。近年来,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藏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白马藏族乡保留了丰富的族传统文化,包括语言、宗教、服饰、民俗等方面。藏族人民生活朴素,喜欢歌舞和赛马,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7月6日,西华大学“乡”约振兴实践团历经五小时的车程,成功抵达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并与当地村委对接,正式开始本次三下乡活动。
1
健康启航
第一天,实践团成员来到寨子儿童家中,细心引导孩子回答问题,以了解当地儿童身心健康情况,并与其一起玩耍,孩子们对实践团成员充满好感,主动向实践团成员讲述生活趣事,虽然仅与孩子们短短相处半天,但实践团成员仍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实践团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当地老人,询问关怀老人身体健康,了解其健康状况,携带血压测量仪器为每户老人免费进行血压测量,叮嘱老年人注意日常饮食和作息习惯,并向每户人家发放高血压预防册和健康饮食册。
团队成员教当地村民进行传统气功学习,同时,团队还组织了一系列户外活动,如羽毛球、趣味游戏等,与当地儿童共度欢乐时光,传递关爱与温暖。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加深了团队成员与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2
白马文化
九寨藏羌非遗博物馆
“乡”约振兴实践团成员来到九寨藏羌非遗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成员们了解认识了古老的文物以及悠久的藏羌文化,这些藏品就像时间的信使,将古老的文化展现在人们眼前。
玛尼堆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刻有佛像及佛教经文的“玛尼石”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具有阻止秽恶,攘除灾难,祈祷祥和的功能,是藏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传佛教地区被视为神圣之物,承载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涌现了许多医学贤圣,丰富了藏医理论,同时又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出现了发展极其缓慢的局面,直到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医药
曹盖工坊
曹盖文化是藏羌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当地少数民族居民通过手持曹盖面具来达到祈福的目的,在了解下,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扒昔加寨的天缘民宿客栈田虎塔就是传承这一文化的有力支持者。
团队成员参观了当地的曹盖工坊近距离感受非遗手工艺的魅力,并通过对非遗传人进行了采访、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挖掘非遗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展现非遗传承人的精淇技艺和工匠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
火圈舞
团队成员与村民、游客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切实体验白马藏族迎客的火圈舞。篝火不仅照亮了黑夜,更温暖了每一个围绕其旁的心灵。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手挽手,心连心,随着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这一刻,所有的民族界限悄然隐退,文化的隔阂也化作无形的云烟。
3
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是当地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清澈见底的天母湖、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棘沟大瀑布这些不仅展现了白马藏族乡的自然美景,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重要平台。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母湖
(实践团成员实地探索考察当地生态环境)
最后,实践团走访多个寨子,采访当地村民、民俗老板等了解九绵高速的开通对当地村民以及当地旅游经济的影响,同时团队成员还通过对不同寨子走访发现不同寨子的旅游发展差异。扒昔加寨最为亚者造祖村最大的寨子,受到政府的大力宣传,备受游客朋友们喜欢。相比之下,其余寨子的旅游发展情况一般。
通过本次深入乡村的实践调研,“乡”约振兴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领悟。理论知识与实地体验相结合,使我们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振兴,更是文化、生态、社会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亲眼见到乡村的变迁,亲耳聆听村民的心声,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图文|罗少天 关小虾
排版|李晨颖
一审一校| 李永恒
二审二校|涂爽
三审三校|刘凤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