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认识一下这位“杀人诛心”的显忠禅师

知藏法师 觉悟号 2023-02-15

密密潜行世莫知,个中已是涉多岐如灯焰焰空纷扰,急急归来早是迟                        ——显忠禅师


文/知藏法师

先介绍一下北宋的这位显忠禅师杀人诛心的功夫,禅不是语言文字,又不离语言文字,所以,这个语言文字到底要怎么讲,就很烧脑,是不是。

杀人,要杀就杀死,才能大活,诛心,要诛就要诛到彻底,才能绝言绝虑。

在《五灯会元》里记载了这样一段显忠禅师和学人的对话,文言文,不好懂,跟乱码一样,所以要翻译,可是翻译过来,也没法懂,因为它本来就是为了让人不懂。

所以,就勉强这样白话翻译一下。
学人问:什么是不动尊呢?
显忠禅师答:热锅上的猴子。

学人问:什么是千百亿化身呢?

禅师答:下载APP,上传小视频。

学人问:什么是毗卢遮那法身?

禅师答:这个程序有bug。

学人问:您回答的这都是啥啊,牛头不对马嘴的。

禅师说:捆死你这个家伙。

学人问:杀佛祖的是谁呢?杀佛祖的剑是啥样的呢?

禅师说:只杀新鲜的,不杀过了保质期的。

学人问:您的剑是啥样啊?

禅师说:阿富汗的松子涨价了。

学人擦擦鼻血继续又问:什么是相生?

禅师说:山河大地。

学人又问:什么是想生?

禅师答:手机刚开机。

学人问:什么是流住生?

禅师答:无间断。

学人问:什么是色空呢?

禅师答:直播带货。
学人顿时大脑死机,翻白眼。

禅师就上堂说法:一个老丁头,借我两个球,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滚你个球,我说三天还,就是三天还。你看你的眉毛都长在了脚跟上,还想几天还?道一个!道不出来,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以上是翻译过来的,原文如下:

越州石佛寺显忠祖印禅师


僧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热鏊上猢狲。」曰:「如何是千百亿化身?」师曰:「添香换水,点灯扫地。」曰:「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师曰:「系马柱。」曰:「有甚么交涉?」师曰:「缚杀这汉。」问:「会杀佛祖底始是作家。如何是杀佛祖底剑?」师曰:「不斩死汉。」曰:「如何是和尚剑?」师曰:「令不重行。」问:「如何是相生?」师曰:「山河大地。」曰:「如何是想生?」师曰:「兔子望月。」曰:「如何是流注生?」师曰:「无间断。」曰:「如何是色空?」师曰:「五彩屏风。」上堂:「咄咄咄!海底鱼龙尽枯竭,三脚虾蟆飞上天,脱壳乌龟火中活。」上堂:「点时不到,皂白未分。到时不点,和泥合水。露柱[路-各+孛]跳入灯笼里,即且从他。汝眉毛因甚么却拖在脚跟下,直饶于此明得,也是猢狲戴席帽。于此未明,何异曲鳝穿靴。然虽如此,笑我者多哂我者少。」

原文费劲吧,还是看知藏法师翻译的带劲吧。

这位杀人诛心的显忠禅师是玉泉寺的禅僧,这个一般人还真的不知道,因为记载都讲他是仁宗嘉祐间人(《嘉泰会稽续志》卷四)。为南岳下十一世,金山颖禅师法嗣,住越州石佛寺,还有个名号叫祖印,接引学人时风格高冷,单刀直入,杀人如麻。

很少有记载说他在玉泉寺的事情,但是,早年他确实是在玉泉寺。北宋时,当时的玉泉寺已经叫景德禅寺了,这是宋明肃皇后给赐的,一方面是统战工作需要,一方面是为了报答当年慕容禅师的相助之恩。

显忠禅师有一个粉丝,很出名,他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他的诗歌里提到了他来过景德禅寺,并尊称显忠禅师为“上人”,非常的敬重。

显忠禅师也写过很多诗,其中有一首据说王安石非常喜欢,时常挂在家里欣赏。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做学问当官,是一条主流的人生道路,但是仕途坎坷凶险,稍有闪失,轻则失意乃至发配,重则人头滚滚,牵连族人。

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有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传统,又有着对社会改良和探索人生真理的愿望,因此,和禅师的交往成了很多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创作出了大量禅诗。更重要的是,禅师们的豁达和出世的觉悟,给了这些知识分子一个非常精美的心灵空间和出路。
已经无法找到显忠禅师确切的生卒年月,也找不到他什么时候离开的玉泉寺,幸亏,当年,他在玉泉寺的时候写过一首关于智者大师的诗,而且把诗刻在了玉泉山的一块很像怪兽的石头上。后来编写寺志的时候,去找这首诗,石头上的字迹已经斑驳残缺了,只找到了几句。就这样原文记录了下来。

顯忠禪師寺僧專修禪寂雅好山水每於山水古蹟最佳處悉題詩鐫於石曽題獅子岩云世傳智者死一獸來瞻睹逡廵化為石埋沒在深土事怪固難詰但見形可取餘刻多斑駁不存

有趣的是,当时编寺志的人不知道,这首诗在别的地方就有完整的,也难怪,那个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传媒,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显忠禅师机锋劲道,但也留下了很多温情的诗句,仁宗时期写了《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并序,诗篇咏历代高僧对佛寺建筑的惨淡经营及佛寺周围的山水风景。

他的粉丝梅尧臣大加赞赏,言辞中不乏对上人的仰望如滔滔江水……

禅宗不立文字,就怕文字染污障弊了本自清净的心,但是显忠禅师还是留下了著名的沩仰宗的三种生颂。收录在《人天眼目》卷四中。以此详细的文字启发和指引后人。

“三种生”是沩仰宗师接引学人证得大圆镜智,达到自由无碍境地而设的三种机法。即想生、相生、流注生。

(一)想生,指主观思惟,意谓能思之心散乱。

(二)相生,相,指所缘之境。(三)流注生,意谓微细之烦恼尘垢不断生起。

对此三种生,若能远离、否定,乃至直视而伏断之,则能证得圆明之镜智,达到自在之境地。

人天眼目卷四(卍续一一三·四三六下):“吾以镜智为宗要,出三种生,所谓想生、相生、流注生。楞严经云:‘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想生即能思之心杂乱,相生即所思之境历然,微细流注,俱为尘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

该书并就此三种生一一作颂,以诠释其中之意趣。

想生颂

密密潜行世莫知

个中已是涉多岐

如灯焰焰空纷扰

急急归来早是迟


相生颂

法不孤生仗境生

纤毫未尽遂峥嵘

回光一击便归去

幽鸟忽闻双眼明


流注生颂

尘尘声色了无穷

不离如今日用中

金锁玄关轻掣断

故乡归去疾如风

文章来源丨当阳玉泉寺

片来源丨十愿百科

摄影丨十愿

十院推荐




▼ 点击这里,进入『十院』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