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再是夫妻,但永远是父母” | 孟馥、钟思嘉、刘芬谈离婚后的共同养育

明见空间 2023-12-03


“婚姻是条生命,会生病,会死亡。”


当婚姻关系走到尽头,离婚已经愈发成为许多家庭的常见选择。然而,对于任何一个家庭,离婚都无异于一场杀伤力巨大的风暴,无论是亲密关系破裂的父母,还是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孩子,身处其中的家庭成员往往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

2022年9月23日,在由东方明见心理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爸爸向左,妈妈向右》线上新书发布会中,东方明见心理健康研究所的专家委员孟馥老师、驻所专家钟思嘉老师以及家庭教育研究部主任刘芬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主题为“离婚后,如何共同养育孩子”的圆桌论坛。

我们把本次圆桌论坛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整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离婚人士安然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走出冲突循环,并学会如何用爱养育自己的孩子。


01 如何走出离婚的痛苦,重启人生?


孟馥:度过离婚这一人生课题,需要好好修炼。
(1)离婚是一个创伤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中罗列了43项常见的生活事

件,其中离婚所导致的紧张程度或需要重新适应的难度高居第二名。离婚实际上是一个创伤,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应激事件。你需要意识到它可能给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2)离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离婚作为一个负性事件会给双方造成创伤、带来巨大冲击,这将是一个整体性的连续性的过程,里面不仅有应激,有危险,也有弹性。最有意义的不是离婚这件事情不可避免,而是父母和孩子如何应对离婚带来的各种挑战。

(3)离婚是一个系统工程
亚洲家庭治疗大会上有一位专家曾提到离婚有六个维度:情感、法律、经济、养育、社会、心理。也就是说离婚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仅仅是一纸婚约的结束,而会涉及到方方面面,更加的漫长。

(4)离婚的影响不单是心理,还有生理上的风险
离婚给成人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心理方面,生理上也有。比如血压增高,或者一些慢性疾病甚至是癌症的风险提升等。而且有一个小的规律是男性更容易再婚,女性在情绪方面花费的时间会更久。


钟思嘉:为自己疗伤
(1)接受离婚的现实
常常听见有些父母会说“如果再来一次的话,就不会像是现在这样的结果。”但事实上如果回到当初的年龄和想法,选择或许并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妨多提醒自己离婚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为什么选择离婚,思考这些会让自己清醒一点。

(2)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
离婚后会有失落、愤怒、痛苦等情绪,你不能掩饰它,也不能否认它,而是要面对这些感受、这些想法,然后花费时间、慢慢地走出来。

(3)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做一些具体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可以列一些简单的工作清单,然后一项一项地去实现它。比如你可以先从打扫自己久未清扫的房间开始;你也可以写日记、画涂鸦来缓解情绪;还可以做运动、学习新才艺,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找一个不会批评你的朋友、闺蜜去倾诉;或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总而言之,选择适合你的方式去行动。

刘芬:从受害者到英雄的转变
(1)离婚比丧偶的压力更大
其实离婚比丧偶的境遇会更难一些:首先并没有一个仪式会告诉你这段关系终结了,没有一个哀悼的过程;其次丧偶的话你一定能得到亲人、好友的支持,他们会陪伴你、接纳你,而离婚有可能会被误解,被认为是一件羞耻的事情,甚至你的父母都不一定支持你做这样的决定。这些事情其实是会给离婚的人是带来更大的压力的。

(2)走出离婚需要五个阶段
在《爸爸向左,妈妈向右》一书中有一些非常详细的带领读者梳理每一阶段的情绪,以及怎么样去应对情绪的一些方法和练习。比如书中提到的五个阶段:否认(“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愤怒(“为什么Ta要这样对我”);讨价还价(“如果我做了这个结局是否会不一样”);沮丧或绝望;接纳。

(Newman,2004)

有人会问在什么情况下算是走出这个阶段了呢?书里给出的答案是当你真的开始能够去展望你自己未来的人生的时候,当你真的可以恢复对自己和孩子的福祉的关注的时候,可能就算是你走出来了。

(3)对孩子的内疚情绪
很多父母会有一种对孩子的内疚情绪,会觉得没有保住自己的婚姻、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会让孩子觉得有所欠缺。然而实际上很多孩子其实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水火不容的,也能够慢慢的去接受这件事情。比起离婚,孩子更不愿意接受的反而是父母长期在一起争吵、难以给家庭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这个其实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

(4)需要完成的重要转变
离婚后往往会产生对自己的标签和攻击,认为自己是婚姻的失败者或者受害者。在经过自己跟自己的对话、经过自我的梳理和成长后,最终需要达到的程度是意识到自己仍然有机会去开启新的人生,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携带着一些生命的馈赠。比如说曾经体验过的爱情、曾经体验过的婚姻生活,以及孩子的陪伴等等。如果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的话,那对自己的生活、对养育孩子都会有很大帮助。


02 如何最大程度减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钟思嘉:最重要的东西是安全感
家庭对于孩子而言有两个最主要的东西:第一个是生理上的安全,第二个是心理上的安全。

(1)父母要主动了解孩子的感受
实际上孩子可能在家庭仍然“完整”的时候就已经受伤了,当他们面临父母之间的冲突、面对父母的离异时,他们会体验到恐慌和害怕失去,而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反应也会不一样,比如两三岁的幼儿可能不会说什么,但行为会发生退行;而一些稍大的青少年有不少在表面上是很冷漠的,甚至会说这是大人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他们也是受伤的。面对这种现象,父母必须主动地去了解。

离婚之后,你跟你的前夫或前妻需要有一种新的关系,而你跟你的孩子也有一种新的关系。新的关系需要你更多地去接纳、分享彼此的情感,慢慢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就是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讲对方的坏话。

(2)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为了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需要尽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按照以往的生活频率上学、吃饭、做任何事情。帮助孩子回归稳定的生活节奏。

孟馥:关注孩子的福祉
(1)彼此分享感受
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面对父母分离的这个过程中,自己的那些情感得以表达的话,对他们也是一种治疗,反而很多时候真的是又把他们压在那里。

(2)建立起新的关系
天下所有的孩子实际上最怕的就是父母的分开,也就是父母婚姻的死亡。因为对孩子来讲,家庭是爸爸和妈妈撑起来的。所以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仅是让他失去安全感,同时他还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也会导致亲子关系模式的改变,比如有些孩子的角色认同会受到影响(如替代一方的父母角色和职能),因此建立起一个新的关系十分有必要。

(3)离婚也会带来一些资源
对于部分离异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发展的会很好。比如说他们对人际关系会比较敏感、他们的独立性、适应性很强,甚至有的人可能会立志自己不能再重复父母这样的婚姻、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好爸爸或者是好妈妈,从父母的负面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刘芬:放下冲突
有时候伤害孩子最大的并不一定是离婚这个事实,而是父母之间冲突的状态。放下冲突可能是最能够做到的一个事情。我们提到书里面有一个比喻,把夫妻的互动比作一个双人舞,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是有贡献的,缺了任何一方这个舞蹈、这些冲突就跳不下去了。愤怒和仇恨的情绪往往会成为冲突之火的燃料,如果没有这些燃料熊熊燃烧的火焰也会熄灭。有任何一个人先退出这个冲突,那么你的孩子就有了至少一个理智的父母。


03 离婚后,如何走好共同养育孩子的每一步?

刘芬:爱孩子胜过恨对方
(1)专注在孩子身上
实现共同养育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喜欢或者信任或者尊重你的前任,才能一起去完成这个做父母的工作。实际上它没有那么多“一定”,这些前提当然有是最好,但是没有也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能做了。事实上在共同养育的时候,叙事是需要有一些要素的,也就是说离婚后的夫妻在讨论事情的时候,要专注在跟孩子有关的决定上面。如果说父母知道做某件事情是对孩子好的,那就去做,因为这个事情是对孩子好的,孩子的幸福以及自己的这种感受对父母来说是最重要的。

(2)核心价值观达成一致
父母需要在核心的价值观上面达成一致。虽然离异家庭可能会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但也一定会有一致的地方,这就是父母继续合作的一个基础。比如说在原来的家庭里面,父母一直非常强调孩子喜欢画画,且都认为需要培养孩子画画的才能,或者说父母都很重视诚实这种品性的发展,那在离婚后父母仍然可以基于这样的共识去养育孩子。

(3)不要让孩子夹在中间
父母离婚之后通常就老死不相往来了,可是孩子往往却需要在中间充当传话筒的功能,于是孩子就得一遍一遍去见证冲突的过程。而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是很大的一个负担。父母不能让孩子夹在中间,而需要肯定孩子跟对方的联系,比如允许孩子去保存对方的照片,甚至在对方过生日或者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允许孩子去选礼物,或者说当着孩子的面尽可能的给予对方尊重。这些是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孟馥:以孩子为中心
正如书中提倡的一种理念:实际上对一个破裂的婚姻来讲,孩子应该是一个值得谢恩的果实,而不是一个相互攻击下的牺牲品。父母应该秉持着这种观念来养育孩子,如果父母都以孩子为中心的话,对方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就可以放下两个人的恩怨情仇、学习尊重对方,真正地做到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钟思嘉:尊重+倾听
(1)提早规划和安排
离异的夫妻往往会陷入情绪、陷入抚养权的争夺中,或是忙着自己生活、事业的重启,而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孩子有一段时间是被忽略的、被忘记的。因此父母其实可以在离婚前提早做一些规划和安排,意识到即便离异也能成为一个很好合作的父母。

(2)意识到性别差异
父母在离异后会有不同的反应,需要提醒母亲应意识到孩子要独立成长、独立克服困难,防止过分怜悯同情所带来的溺爱;而父亲则需要留意如何加强跟孩子的沟通,并且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比过去更具耐性、更加细致,比如说定时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检查作业,或者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等等,这个是男性需要加强的部分。


“不再是夫妻,但永远是父母。”
家庭虽然散了,但对孩子的爱不能散。
当离婚不可避免时,父母需要学习相互尊重、合作,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用爱而不是愤怒和痛苦主导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爸爸向左,妈妈向右:离婚了,如何共同养育孩子》一书为离婚父母提供了61个练习和48条可活学活用的技巧,以帮助他们学会识别和处理离婚情绪,从而真正从“憎恨对方”的情绪中走出来,走向生命中最特别的关系——爱自己的孩子,以孩子为本,将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

☟☟☟



推荐阅读

关于督导的那些事儿【附督导工具】

八种策略,帮你预防当事人的“不辞而别”

“爸爸妈妈要离婚了,离婚后,你想跟谁?”

整理|谭琦月 审核|黄逸林 编辑|倪慕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