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年轻人,在演唱会上狂欢,在演唱会后“抑郁”

明见空间 明见空间 2023-12-02

演唱会的现场总是激情澎湃的,五月天、周杰伦、梁静茹、张信哲、张杰……随着疫情结束,一场场演唱会给歌迷们增添了新的期盼。


在演唱会的现场,我们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偶像从四四方方的屏幕里走出来,能不再通过耳机或听筒,直接听到他们的声音,随着愉快的节奏热血沸腾、跟着伤心的韵律心潮澎湃,荧光棒都快甩飞出去。


但随着演唱会的落幕,喧嚣离场,那一刻仿佛被抽空了力气,甚至有一种失去了全世界的空虚感。接下来好几天都会反复观看收集录制的演唱会视频、一遍一遍在社交平台上看他人的repo(指粉丝在参加活动之后的一些总结,将回顾、心得、攻略等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无比想要去奔赴下一场演唱会……


短短几小时的狂欢,就让人患上了“痛不欲生”的演唱会后遗症。



“演唱会后遗症”又被戏称为“演唱会后抑郁”,指的是观众们在演唱会结束后出现的一种情感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情绪低落、失眠、焦虑、迷茫等等。


这种情绪不仅仅出现在演唱会后,在一场热闹的聚会结束后、在一次自在享受的旅程后、在一阵充实而富有乐趣的活动后……我们都能感受到如同过山车一般的大起大落的情感体验。


到底为什么悲伤会紧跟着快乐而来呢?




情绪是个“大摆锤”,起起落落才是常态。


  • 演唱会上大声歌唱、挥舞荧光棒……

  • 音乐节上开火车、跳水、挥旗……

  • 朋友聚会中高谈阔论、畅享天地……


欢聚之中我们丢下了“社恐”背后的焦虑、“老实内向”后的顾忌,肆意地享受着当下的快乐。


当我们情绪高涨的时候,肾上腺素飙涨,我们也沉浸在多巴胺的快乐温泉之中。当从情绪中脱离时,随着面颊上的红晕逐渐消退,肾上腺素像过山车般跌落,一时之间让人难以适应。这种因为激素大幅度变化而导致的情绪不适应也常见于产后抑郁。


一个有趣的说法是,我们的情绪是“大摆锤”,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而且强度相互呼应。演唱会上极度兴奋激动,演唱会下无比低落感伤。随着情绪大摆锤的摆动,快乐有多大,悲伤就有多大。




期待成真之后,回归平静的生活,很容易感到迷茫和空虚。


为了一次完美的演唱会体验,我们存钱、约朋友、计划抢票、买新衣服、听歌预热,甚至订车票机票和酒店,为此延伸一次陌生城市的旅游……


“去看演唱会”是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在每一步都投注了无限热情和期待,而这一切都在散场之后悄然画上了句号,那我们的下一个目标该是什么呢?对于生活的期待又放在何处呢?


比起考研、升职、买车和买房这样长期而难以掌控的目标,一场演唱会、一次旅游、一场朋友聚会,一定会即时地带来快乐,我们都知道“我去了我就会快乐”,这种短期而易实现的期待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短暂地喘息和放松。但当它达成时,失去目标、失去期望、失去方向的我们,突然间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




每个人都想当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毕竟现实生活大多时候像是荒漠……


其实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被一桩桩小的烦恼所包围,持续感受到迷茫和不安,偶尔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热忱。人们常说,快乐稍纵即逝,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质。


演唱会如掷入水中的石头一般激起圈圈涟漪,但最终又只剩平静,短暂得就好像是做了一个梦,只有门票和手机里的视频才能证明那快乐真实存在过。


演唱会是逃避现实的出口,闪光灯和音乐能够让人短暂忘记现实烦恼,像止痛药一般暂时缓解生活的烦恼与痛苦。当药效结束,我们需要重新面对未知的生活时,迷茫、不安、不甘都会卷土重来。




拥有后又失去,放大了重新袭来的孤独,也让我们害怕再失去。


很多人形容演唱会散场就像失恋一般——“爱过”但没结果。


与遥不可及的偶像遥遥相见,像朋友一样talking,和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同样的爱好齐声喊着“安可”,放肆歌唱,在无形中,早已建立起了一种情感联结。


那散场何尝不意味着一种分别,我们真情实感爱过这种热闹、爱过台上或身边的人,但盛大聚会落幕,又只剩快节奏生活的孤独和渴望下一次相聚又害怕再次分别的纠结情绪。


让人想起一些其他的场景,例如老人在过年阖家团圆的时刻,难得一见儿女子孙齐聚一堂,节后却又看着他们各奔东西;又像看过繁华都市后又回到贫瘠村落的孩子;这些短暂拥有的快乐,在落幕之后常常让人更加落寞




也许让快乐延续的方法,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诚然演唱会结束后,一切都回到原位,现实与演唱会的巨大反差让我们迷茫、低落,这些都是正常而真实的情绪体验。


但这场演唱会的存在本身是有意义的,它把你从平淡或者一团乱麻的生活中拉了出来,画出一小片天地,给了你一场奔赴山海而来的快乐。它没有带走你的任何东西,只是给了你一段抛下所有烦恼的快乐时光。


哪怕水面毫无波澜,但那颗被掷入水中的石头也不会消失,而会在水底闪着光。



推荐阅读
独居青年们:享受独处,但偶尔也会孤独
毕业季即最难就业季,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我就是最值得被爱的!| 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文|宗加琦 编辑|黄雨薇 黄逸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