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重难点比较全!

想提高点→ 高分成长 2018-07-19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七八九年级第三次大联考试卷及答案

1-6年级所有古诗,所有数学公式

尖子生晚上都是这样学习的!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详解

七年级英语期末必考语法点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要点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生物期末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期末真题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期末真题卷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期末真题卷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选择题(共25题,5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B.他们依然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2.下列我国远古人类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的“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大禹    C.夏启   D.商汤


4.观察漫画,这一情景是对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哪一制度的诠释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5.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下图画面所描绘的事件是

A.大禹治水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6.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7.考古挖掘出来的历史文物对历史研究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对殷墟遗址加大考古力度,发掘出来最多的应该是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8.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翁之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A.商鞅变法的背景      

B.商鞅变法的领导人

C.商鞅变法的内容      

D.商鞅变法的影响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东方智慧。他曾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11.秦朝丞相地位显赫,其具体负责的内容是

A.行政   B.军事    C.监察    D.司法


12.秦朝时,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木材,结账时,他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来支付货款

13.我国古代社会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

B.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

C.建立了张楚政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D.起义经过了充分的组织和发动工作


14.在刘邦的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率兵包围咸阳      

B.在垓下大败项羽

C.建立西汉王朝      

D.开创“文景之治”局面


15.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属于他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①开创皇帝制度      ②实行“推恩令”

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16.下列根据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所采取的措施而总结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释放奴婢轻负担

B.减轻刑法并郡县

C.裁减官员惩污吏

D.压迫民族激矛盾


17.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朝时把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称为

A.大秦  B.西域   C.丝国   D.新疆


18.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等货物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19.《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下列人物可能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A.蔡伦   B.华佗    C.张仲景   D.汉武帝


20.某班要演出《官渡之战》的历史剧,下列剧情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曹操占据黄河以北,实力优于袁绍  

②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③曹操在此战中全歼袁绍军队    

④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在三国时期被称为

A.台湾岛   B.流求   C.夷洲     D.琉球


22.下列诗句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是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3.小玉在预习时,就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做了如下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B.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24.“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A.改汉姓       B.易汉服    

C.说汉语       D.通婚姻


25.《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A.勤劳致富       B.遵循自然规律    

C.听天由命       D.人定胜天


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16分)战争,自从它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起,便同人类数千年阶级社会的发展史如影随形,既扮演过阻碍社会进步、吞噬千百万人生命、耗费大量物质财富的角色,又起过促进社会发展、为新社会“助产接生”的重大作用。

【连环画战争】

(1)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上述图片(字母):___________。(4分)

(2)图B和图D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战役?(4分)


【典故出战争】

很多成语典故都源于战争。请结合下列材料,说出相关战争的名称和涉及的成语。

材料一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3)战役: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4分)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大将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庞涓只能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时,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

(4)战役: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4分)


27.(18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2分)结果如何?(2分)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2分)该机构的设置有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


(4)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2分)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4分)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何作用?(2分)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2分)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精华回顾↓↓

同步音频免费赠送!进来看

国际音标免费视频课程一学就会

名著导读与考点训练及答案(全)

中考古诗文50篇朗诵MP3

2018初中生物地理纳入中招进来看

2020年启动中招录取新模式

2018中考体育满分训练技巧秘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