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选读】孟春:“绳”命如此精彩
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的讲台在雪山上、在森林里、在岩壁上、在山野里,他们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筑梦人”,他们是登山户外领域的老师们。他们默默耕耘、倾囊相授,用责任和使命诠释着登山户外人的情怀。老师与学员之间,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登山户外精神的传承。山野9月刊,与我们一起走近户外课堂的师者。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20年9月刊
◤
文 / 史卫静
图 / 孟春
人物简介
孟春
北京佰适徒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垂直救援技术培训结构设计师,国际认证救援课程组织者,应急救援装备专家,户外探险公园策划人,国际绳索技术协会IRATA中国培训中心业主,获得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AFA高级证书,技术救援书籍译者。
无论是之前自己参与登山户外运动还是做户外品牌代理商为客户做培训,抑或是如今专注消防救援培训,孟春始终觉得自己并没有离开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钻研绳索技术。当这些技术在自己的推广下跨界开花后,他深深体会到做培训教师的乐趣以及绳索带来的精彩历程。
从“学生专业户”做起
今年52岁的孟春是从2005年开始参与登山户外运动的,随后他开始热衷于各种户外技能培训班,当时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所有培训班,他几乎都学过了。
孟春笑称那两年的自己是“学生专业户”,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登山户外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学成之后,他还在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试点的周末培训班代过课,在自己参加过的那些培训班里做助理教练。
2006年,孟春成立了自己的户外公司,代理国外品牌攀登装备,并对同是登山户外爱好者的客户们进行攀岩、攀冰等方面的培训。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并没有让孟春觉得有什么太大区别,都是和跟自己有着同样爱好与情怀的人一起交流学习。
2015年,孟春的公司进行了重大业务转型,开始专注做消防救援培训。这也和近几年的一个趋势相吻合,全国各地的消防队伍都在从原来单纯履行消防救火职能转变为具有综合救援能力的专业抢险救援队伍。
据孟春介绍,目前,在全国消防系统中成立了5支国家山岳救援队,他们要进行的是全方位救援,救援人员的身影不仅会出现在登山户外事故中,更会出现在山区发生自然灾害之后的救援抢险中。
而孟春和他的教练团队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在登山户外领域积累的绳索技能教授给这些消防队员。但消防救援终归不同于登山户外救援,对于孟春来说,转型最大的挑战在于登山户外运动中所使用的单绳技术并不适合救援。
在消防救援中,主流技术是双绳技术,以提高系统安全系数,保证救援人员的绝对安全。再加上消防救援培训是任务导向性的培训,所有参训人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和目标,这也为教练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进行了一年多的培训后,孟春决定停下来,弥补自己的技术短板。2018年,他开始了周游列国式的取经之旅,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这些拥有权威绳索救援培训机构的国家他都去了,参加培训课程,拜访国外专家进行交流,同时邀请他们来中国培训。
“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孟春始终用这句话提醒着自己,在技术理念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即使身为教练,他也要时刻有做回“学生专业户”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欲望。
“活着回来,无憾救援”
这8个字是孟春最爱跟学员们强调的话,也是培训的最终目的。
“救援不等于赴死。我们不是不提倡赴汤蹈火、为人民服务不怕死的精神,这些队员们一点儿不缺乏这样的精神。我们要做的是教会他们科学评估风险,正确判断什么时候适合进入技术环境,采用什么技术方式能够最快地救出遇险者。”除了技术,孟春也要向队员们培训理念,把国外同行更科学的理念介绍给他们,也是培训职责之一。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实施救援,就是他最希望队员们能牢牢接纳和掌握的。
“活着回来,无憾救援”,在孟春看来,这8个字承载的情怀远比立志做成国内最专业绳索救援机构的追求重要。
“我们培训的技术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他深知,在消防救援领域,如果不专业,不仅仅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尊重,更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
“肌肉记忆是专业技能的底线。”孟春自创的这句话是他对参训队员们的统一要求,“消防救援队员面临的都是很危急的情况。他们必须要把技能保持在完全不需要去想,本能作出反应的程度,否则就不能快速、简洁、安全地去处理问题,进行技术操作。”在这一点上,孟春认为,丝毫不存在妥协余地,“没有肌肉记忆,就不是专业人员,就是缺乏最基本的专业态度。”
他介绍说,一支消防救援队伍如果要队员们能够保持基本的救援能力,复训和复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即一个月至少要有2—3次全天的训练,一年至少有一次10—20天的集训,每3年要回炉把这一等级的技术知识点再学一遍,再上10天的课程之后进行复考。
河北省邢台市消防救援支队是一支接受他们的培训长达3年半的队伍,完整地走过了训练—复训—复考的历程,他们的进步也让孟春格外欣慰。“最开始队员们都是白纸一张,不会打最基础的8字结,不会上升下降,现在他们已经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救援了。”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一名技术高手都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要循序渐进,急不得。
教学相长 打造永无完结的“作品”
深谙孟春匠人理念的邢台市消防救援支队也为教练送上了欣慰的答卷。
5月12日邢台市消防救援支队高空救援专业队在天河山景区成功救援了一名被困滑索的游客。一名游客乘坐滑索准备下山时,因滑索出现故障,被困在距离出发点60米,距地面120米的地方动弹不得。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搭建绳索救援系统,穿戴救援装备,历时20多分钟便完成救援。
救援成功后,他们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知了孟春。“他们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这是身为教练最大的成就感。”接到电话后的喜悦与兴奋,孟春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清晰强烈。
“可以说,他们就是我的‘作品’。”孟春解释说,接受过培训的消防队每次救援之前都会联系他听取建议,救援结束后也会邀请他一起复盘,探讨具体情况下哪种救援方式更合适。
对孟春来说,这也是检验自己教授的方法实不实用的良好契机,他的课程内容从来都不是固定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光是技术上的调整,理念上也要不断调整。”
孟春明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绳索救援体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他的作品更像是一幅油画作品,随时可以添几笔改几笔。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完美画师,而培训过程中以及队员们在实际救援操作中与他进行的互动,会不断为他带来新的灵感。这幅画始终都在修改完善的进程中,或许永远都没有完结的时候。
培训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从来不希望学员们认为教练是全能的,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我不懂的,就为他们请国外更高水平的专家来,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提高。”孟春一直强调,培训的目标是要让学员成为高手,超过教练。
毕竟,教练只是在理论知识上和对绳索技术的理解上更加深刻一些,实际救援的经验是比不上学员的。除了希望接到救援成功的报喜电话,更让孟春开心的是接到这样的电话——“教练,我们把这个救援系统改进了一下,在实际操作中效率更高。”
孟春说,他的另一个成就感就是看学员们训练,“很带劲。”年轻的消防队员们肩负使命、怀揣信念,全情投入、无所顾忌的训练场面十分热血,格外让人振奋。正在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支队进行绳索救援交流赛赛前集训的孟春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
前几天在河边训练时,队员们冒着大雨用40分钟把一个被洪水冲到桥墩上的假想伤员成功救了回来。所有人在大雨里兴奋地振臂高呼,“漂亮!”这一场景让站在一边身为教练的孟春很是感动。
因为了解 更加理解
无论是与队员们吃住在一起的集训还是训练结束后的一次次联系,都让孟春与这些消防队员们有着很强的连结。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后,孟春及教练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加了。
“他们的工作真的很辛苦,24小时备勤,很少能有时间休假,除了救火,交通事故以及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会拨打119,消防队员就是万金油,他们与普通百姓接触最紧密。”说起这些二三十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孟春的眼神里满是疼惜。
每次培训刚开始时,队员们还会称呼孟春为教练、老师,时间一长熟了之后就直接兄弟相称了。
了解是相互的,这些小兄弟同样对孟春过往的登山户外经历充满好奇,每天的训练结束后都爱围着他听故事。
“一晚上一晚上地讲,他们可爱听了。他们没有进过雪山,也没有见过雪山,也不理解登山爱好者的想法。”孟春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跟他们讲为什么这些人非要去山里。
尽管从2012年和朋友一起登完法国南针峰之后,孟春再也没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去进行攀登活动。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并没有远离之前的圈子,也依然有着登山户外人的情怀。他希望自己能够起到纽带的作用,在登山户外领域与消防救援领域之间搭建起桥梁,“要多交流多互动,才会有更多的理解。”
孟春希望能够在这些消防队员中培养出真正热爱登山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当他们和登山户外爱好者有着一样的经历和情怀后,他们或许才能理解被救援者的想法和初衷。
把每一次救援当成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实践与检验,精进绳索救援技术的同时,还能帮助遇险者脱离险境,这同样也会增加消防队员的职业认同和自豪感、成就感。
与此同时,孟春也希望登山户外从业人员及爱好者也能参与到救援活动中,跟着一起训练,一起组队参加比赛,一起在救援过程中抬一次担架,就知道这些消防队员有多不容易了。
他坚信,经过了这样的互动,他们再进行登山户外运动时一定会更加注重安全,会在开展活动前主动报备,而详细的报备信息会让遇险后的救援更有效率。
孟春表示,联合救援是未来登山户外事故救援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有丰富攀登经验的专业攀登者和专业消防救援队员可以互相学习切磋,取长补短。
“一方面,我们把专业的消防救援人员培训好,就可以让很多和我一样的登山户外爱好者遇险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另一方面,我们让消防救援人员掌握好科学专业的绳索救援技术,确保他们的个人安全,活着回来,无憾救援。”这是孟春最大的心愿。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