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信仰吗?信仰≠宗教信仰。

2016-07-12 徐沪生 徐沪生

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把信仰和宗教信仰划等号。别人问我有信仰吗?我说,当然没。好像没信仰是件非常值得骄傲和推崇的事。

2

大学时候认识几个有少数民族混血的同学。他们的族群是有穆斯林信仰的,但混血到他们这辈人,淡化再淡化,早就远离原来的族人,背井离乡到别的城市定居多年,生活习性、衣裳服饰跟我们汉人无异,只是长相略有不同,轮廓略深些。

学校为照顾穆斯林同学,单独设有清真餐厅。我那个混血同学很爱去。我说,你不是没(宗教)信仰吗?我见你吃过猪肉啊。

同学说,清真餐厅的牛肉、羊肉比别的地方好吃。大盘鸡也好吃。

我跟他去过一次,果然,羊肉串和大盘鸡味道很棒。调味料很特殊。别的餐厅做不出他们的味道来。

(这是耶里夏丽的大盘鸡。如果有一天我的公众号能接广告了,肯定要接耶里夏丽和KFC的广告。)

3

有部伊朗电影叫《一次别离》

这部乍看很枯燥无趣的生活片,叫我正视信仰的力量。结局很震撼人心。

怀孕的保姆和东家争执的时候,被东家推了一把,当时就有些腹痛,回家后就流产了。保姆的丈夫把东家告上法庭。证据十足,东家要赔钱了,而保姆家里是很缺钱的。但就在最后一刻,保姆放弃了,她说出了真相:那天回来的路上,她还被车子撞了一下。她自己也不确定,流产究竟是因为谁,东家推她,还是车子撞到她。她有疑虑。她不敢说谎。不是怕违背良心,而是怕违背了信仰,违背了真主。

一个生活在底层的、非常缺钱的、刚刚流产的贫困女人,放弃状告推到她的东家,放弃一大笔赔偿金,仅仅因为一个不确定:也许,是车子撞到她才使她流产。

但这个不确定的真相是除她之外没有外人知道的,不说又如何呢?

这部片子的难得之处在于,最终真相揭开的时候,大家不是觉得矫情和做作:装什么装啊!有钱就赶紧拿吧!虚伪!而是觉得无奈和惋惜。因为导演用之前一系列的细节铺陈了这个结尾,现实得叫人窒息。

4

后来我听人讲过一句话,配合这个电影,觉得颇有道理。

那人说,如果在路边小店吃东西,他会尽量挑清真餐厅。倒不是说清真餐厅有多好吃,而是穆斯林有信仰,不会欺骗顾客,滥用食材。

很多人做事,完全靠良心。但假如这人没良心、利息熏心、掉进钱眼里了怎么办?岂不是背着你乱来了?地沟油、老鼠肉,被曝光的无良商家还少吗?

穆斯林不会。穆斯林有信仰,有真主,他们不会违背真主的意愿。至少说,大部分穆斯林不会。

5

我是因此对穆斯林有好感的。

很多人反感穆斯林,说**分子都是穆斯林。我讨厌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不能因为某些极端的宗教信仰分子做出了极端恶劣的行为,就以偏概全、非红即白,觉得所有同类宗教信仰分子都是极端恶劣的人。太标签化了。

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小精灵灰豆》吗?灰豆是个小妖精,但他一心像做个好人,虽然这一路总被人贴标签:你就是个妖精!妖精能有好东西吗!妖精都是吃人的!坏蛋!捉妖啦!杀了他!……但他最终还是成了一个好人。

或者去年的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也总有人用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来划分动物,觉得食肉动物凶恶残暴,食草动物可爱温顺。但狐狸也有善良一面,绵羊也有险恶一面。

怎么动画片里的道理到了现实社会就被我们忘记了呢?群体化偏见是件很伤人的事。尚未花时间去细细了解对方,就先盲目而统一地附加整体价值判断,觉得那人如何如何,也不想再去了解任何、听不同意见,未免太武断太冷漠。

其实普罗大众,无论哪个群体,都是善良者居多的。那些邪恶的人,他本身就是邪恶的,换个身份背景一样邪恶。

6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里对于信仰一说有这样的论点:

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信仰比没信仰要好。

二,无论何种信仰,一旦盲目、狂热、极端、迷信起来,都是不好的。

7

我同意王小波。无论哪个宗教,一旦狂热起来,都是很恐怖的,都有极端主义者。所以不觉得**分子是某个宗教的问题,而是那些**分子自身的品性问题。给他们换个宗教,一样的下场。

真正的穆斯林连餐厅的羊肉、牛肉都不敢造假,怎么可能会去做**分子杀害无辜人呢?他们不过是借着宗教的一杆旗子煽动社会仇恨罢了。很多人果然中了招。

8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信仰确实是好事。

没信仰,天不怕地不怕;有信仰,就会有畏惧,就会有自我约束。

信仰地狱的人,害怕做了坏事死后下地狱,所以不敢做坏事。

信仰天堂的人,希望死后能入天堂,所以在世的时候多做善事。

他们做事之前会多一道手续:扪心自门,这样是否可以。这道手续大大减少了邪恶的门路。

凡事能教人从善的信仰都是好的。——当年的**功,叫人自焚升天,太荒谬。这就不是叫人从善了。

相反,有些无神论者,嘲笑那些有信仰的人,他们不信地狱,不信天堂,不信死后受惩罚,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做了坏事又怎么样!人活一世,我爽就行!然后就干坏事了。损人利己。

9

昨天在周国平的《碎句与短章》里读到一句话:

一个人坚持一种习惯,比如节食、跑步、按时起居,也几乎可以算是有信仰了。

这话确实有道理。节食、跑步、按时起居,能坚持做下去,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相当于一种心灵寄托。有寄托,有期待,有准备,有安排,内心就不会空虚,生活质量就会不同,生活态度就会积极,不屑于去做一些低俗、恶劣的事,陷入悲苦绝望境遇的时候,也有精神支柱可以依仗,有正面发泄情绪的处所,不至绝望。这跟信仰无异了。

看那些热衷于健身、骑行、穷游、读书、烘焙、园艺、画画的人,哪个精神萎靡不振的?

内心空虚一无所盼的人,全无兴趣爱好的人,全无未来规划的人,生活没激情,不过是在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了。

10

上学的时候,我的信仰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现在渐渐变了,信仰变得更自我。很多人问我现在自由职业干什么,整天在家会不会无聊?

我说:怎么会无聊?家里堆了那么多书还没读完呢。一本一本解决。每天都得写稿子。每天都得锻炼身体。时间都不够的,哪会无聊?

读书、写作、锻炼。这三样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信仰(心灵寄托)。

因为每天都要读书,读完之后要分享;每天都要准备素材写作,要写文章,要发表;每天都要锻炼身体,两三百个俯卧撑。偶尔还会跟朋友碰面聊事情。都得一一安排时间,都得准备着,哪有时间去空虚寂寞?日子自然过得丰富而满足。

《碎句与短章》里还有句话: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有信仰,有维持长期的兴趣爱好,有心灵寄托,有精神依靠,也算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笔丰富的宝藏了。

你呢?你有信仰吗?不是宗教信仰,是生活信仰。能真正融入你日常生活的,让你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更愉悦的。——如果你生活无聊、空虚,建议你找个信仰。

-END-

爱上了就是爱上了,我能怎么办?

再惨也不过这样了,为什么不和命运博一下?

从在地铁打骂小孩,谈失败的家庭教育

总是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当然无计可施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

公众号:徐沪生(ID:xuhusheng1990)。微博:@我叫徐沪生。青年作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系。前程序员,后辞职写作。新书《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当当京东淘宝均有售,搜索书名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购买。感谢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