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民间纠纷解决与有效治理研究


引用规范李亚雄,向雷. 乡村民间纠纷解决与有效治理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3):90-98.




作者简介李亚雄(1965—),男,湖北黄梅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从事发展社会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社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中国,新时代的乡村社会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转型发展和社会变革,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传统的、较为稳定的乡土社会秩序遭遇了来自自身深层结构的裂变和外来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导致乡村社会一系列不稳定之变局,造就当前乡村社会秩序的现代性危机。一方面,国家对乡村社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乡村传统、国家行政和市场经济的逻辑同时支配着乡村社会,而其中市场经济的逻辑越来越成为主导性力量,并促使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回应国家和市场;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经历一系列变革之后,转型进入了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发展阶段,农民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乡村秩序的构建基础及机制已然发生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崛起的农民个体对于权利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在追求个人利益上变得日益主动,而觉醒的权利意识找不到行使和救济的途径,农民个体就会选择非理性的手段表达不满或寻求救助,造成乡村社会矛盾积聚发酵,乡村民间纠纷和冲突异化。

农村社会的急剧变迁是一个“阵痛”过程,随着乡村法治建设的推进,新时代乡村民间纠纷呈现出涉法性、复杂性、激烈性、累积性和难调解等特征。乡村礼治机制和法治机制的双失灵引发乡村纠纷异化,造成复杂难解的乡村纠纷不断累积,村民关系弱化乃至断裂,社会权益关系失衡且难以恢复。面对新时代乡村纠纷的复杂演变,纠纷解决需要与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相契合,充分挖掘新时代“枫桥经验”等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融合多种方式、多种力量共同治理使民间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而维护社会稳定有序,最主要的是及时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做到“将矛盾解决在基层、把纠纷化解在当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因此,要走出乡村民间纠纷异化导致的治理困境,首先必须健全和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三治”中自治代表现代乡村的“民主秩序”,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德治和法治分别代表“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两大支撑。“三治融合”既需要围绕“自治”主线,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内源动力,也需要以“法治”为底线,确保公共权力规范运行,村民权利有序维护;还需要以“德治”为特色,不断唤醒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公共理性和公共责任。只有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价值融合、主体协同、制度优化,才能实现乡村民间纠纷有效治理,有序推进乡村善治。其次,调整乡村民间纠纷的调解思路,从“重维持秩序稳定”转向“化解矛盾与关系修复”并举上来,即在平息纠纷的同时重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整合优化各类社会资源,协同各方力量开展对纠纷双方以及相关村民关系裂痕的修复,重塑乡村社会的关系结构,有效化解由纠纷异化导致的农村基层治理困境。第三,创新乡村民间纠纷调解理念和方法,在推进乡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坚持落实和加强人民调解制度。一方面,调解坚持“事中介入+事后跟进”的双重介入模式,在纠纷发生时调解人及早介入,避免纠纷激化和异化。纠纷事件平息后,调解人持续跟进,避免纠纷双方表面上事态平息而实则心怀怨恨,导致后期矛盾和纠纷频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动传统社会治理向智慧社会治理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由碎片化向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科学化转变,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第四,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等多元调解主体介入乡村纠纷的调解以及村民关系的修复,发挥专业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关系修复工作机制常态化、规范化。最后,构建乡村民间纠纷有效治理机制,实现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转变。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主体结构,避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多而不合”问题,通过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人民调解为主导,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协同治理来弥补礼治和法治某一机制的缺位和失灵,规避乡村纠纷的异化和秩序风险,在乡村纠纷解决中真正达到“法礼融合”状态,使乡村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农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迫切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防范,从源头、传导、转化等关键环节进行化解,提高矛盾化解和纠纷解决的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实现乡村纠纷调解过程中村民关系的修复和社会权益关系的平衡,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此版为缩减版,点击“查看原文”获取更多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公共卫生事件公众档案记忆建构研究
疫情防控中基层应急社会动员的逻辑、机制与优化策略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进路与前瞻
生态嵌入视角下地方政府动员型水环境治理的实践逻辑及优化路径
包保责任制的信访演化博弈分析与政策启示
“98房改”的历史与社会影响:基于利益分化的视角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