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摘要
孙宜芳(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党建等问题的研究。)
摘 要: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批判,为建构马克思群众哲学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开启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起点,并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法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的群众展开划分,发现“人民”是革命的根本依靠力量,赋予“人民”是马克思群众哲学逻辑主旨的鲜明意蕴,进而又围绕着每一个人都彻底解放,在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探索中,走向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群众哲学的这条认识理路,内在地包含着从“现实的个人”到“人民”,再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分析路径。准确把握这一理论进路,不仅对于进一步开辟唯物史观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彰显新时代人民主体理念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群众哲学;“现实的个人”;人民;自由人联合体
丁卫华(副教授,从事生态文明及政党政治研究。)
摘 要:中国生态文明制度自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依据,具有生态文明制度效能充分彰显的现实依据,具有从环保制度迈向生态文明制度长期探索的历史依据,具有生态文明制度深厚人民性的价值依据。生态文明制度自信有利于深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社会资源,凝聚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精神共识,增强中国承担全球生态治理责任的民族底蕴。新时代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必须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充分借鉴国外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的经验、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制度自信;基本依据;时代价值;提升路径
洪光东(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摘 要:作为资产阶级的话语体系,自由化思潮在我国改革进程中以人道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样态先后呈现。这些理论样态,尽管时机选择不同,但诉求不变,都是意图歪曲、消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尽管话语表达不同,但本质不变,都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伪装与变种;尽管渗透领域不同,但意图不变,都会使社会主义中国改旗易帜而走上邪路。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应对自由化思潮挑战,须保持警惕性,以防范无时不在的意识形态渗透战;须保持批判意识,以揭露自由化思潮的理论本质;须保持政治意识,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须保持阵地意识,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关键词:自由化思潮;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陈 潭,等(教授,博士,从事数字政务、智慧社会与地方治理研究。)
摘 要:城市生命线管理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是国家基础设施治理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城市生命线是维系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城市根本安全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关键系统。由于城市生命线具有基础性、公共性、系统性、关联性、专业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因此城市生命线管理需要遵循永续发展原则、循数管理原则、成本控制原则、科学评估原则、法治保障原则,需要从城市交通大数据、城市能源大数据、城市水务大数据、城市医疗大数据、城市通讯大数据、城市消防大数据、城市防务大数据方面建立数据分类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城市生命线空间管理、城市生命线时间管理、城市生命线运维管理、城市生命线监测管理、城市生命线应急管理和城市生命线协同管理。毫无疑问,城市生命线管理离不开大数据思维的规划与设计,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支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生命线管理必须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城市生命线管理体制、完善的城市生命线公共数据平台、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容量和大数据驱动的生命线应急管理预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城市生命线管理将会越来越走向循数化、精准化、智能化和法治化。
关键词:大数据;生命线管理;理论范式;实践逻辑
妥宏武,等(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摘 要:基于财政分权、晋升锦标赛、官员治理的政府体制建立分析框架,使用2012—2016年79个抽样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动力对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动力、经济增长标尺竞争动力、官员个人竞争动力均能显著影响养老保险缴费负担,且财政竞争动力还能强化经济增长竞争动力对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的影响作用。3种竞争动力机制的分析显示:代表财政支出竞争动力的财政支出份额与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呈负向关系,说明财政支出竞争动力越大,政府就越可能通过降低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从而获取财政税收、减轻财政压力。代表标尺竞争动力的GDP增速竞争动力与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呈负向关系,经济增长竞争动力越强,地方政府越有可能采取降低社保负担的方式来吸引投资,验证了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效率假说。官员个人竞争动力影响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的分析显示,市长任期、市委书记任期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呈现正向关系;市长年龄、市委书记年龄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呈现U型分布,顶点为54、56岁时。任期越长,官员的竞争动力越低,越不会通过降低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的方式来提高政绩。在超过晋升临界点年龄之后,官员升官无望,其竞争动力降低,就越不会采取降低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结论表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使中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与国际税负竞争类似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竞争。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养老保险;缴费负担
刘 钢,等(副教授,博士,从事生态系统与公共资源治理研究。)
摘 要:伴随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双重叠加影响,水、能源、粮食等原生资源供需冲突日益严峻,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涉及水资源、能源、粮食资源的匹配关系,对国家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与生物质能相关的11392篇文献,从文献的国家分布、机构分布到关键词演变、共被引网络主题词聚类等多个方面绘制国际生物质能知识图谱,梳理国际生物质能发展状态和科研历程。梳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从实践与科研的错位现象中提出了制约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3个关键瓶颈,分析生物质能产业演进的关键要素,得出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启示。
关键词:生物质能;知识图谱;水-能-粮纽带关系
李宝宝,等(副教授,从事财务与金融研究。)
摘 要:以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与合法性视角为出发点,选择2008—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家族涉入及继任CEO来源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的所有权涉入及管理权涉入均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比一代创始人CEO,家族二代继任CEO与职业经理人继任CEO均会提升家族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此研究丰富了家族企业研究方面的文献,拓展了家族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前沿问题的研究视野,同时为我国后一代时期的家族企业如何提升财务报告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家族涉入;继任CEO;财务报告质量
张 勇(副教授,从事乡村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
摘 要: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是协调乡村人地关系、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及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对于激活农村土地要素、盘活农民“沉睡”土地资产、增加农民收入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用地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进程中的宅基地功能演变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宅基地功能拓展为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了契机,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存在“人的障碍”和“地的障碍”双重制约因素。鉴于此,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破解路径:一是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以有效破解“人的障碍”;二是探索宅基地多元利用,突出服务乡村振兴以有效破解“地的障碍”。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现实障碍;破解路径
陈友华,等(教授,从事人口社会学等研究。)
摘 要:著名的“自有住房陷阱”假说提出:购买房产会降低劳动者的流动性,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经济活力下降。借鉴国外学者对“自有住房陷阱”的经验研究,考察当下的中国城市发现:大城市自有住房的高资产属性会帮助希望流动的购房者获得更多金融、财富的支持与保障,不会给购房者带来“锁定”效应,同时给城市发展带来正外部效应。反之,在有收缩风险的中小城市,自有住房的低资产属性确实会导致购房者和城市发展陷入“自有住房陷阱”。基于以上结论并结合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为住房调控因城施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自有住房陷阱;住房制度;因城施策
施旖旎,等(讲师,从事人口社会学研究。)
摘 要:住房需求往往被划分为市场型需求和保障型需求,而市场型需求内部的分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梳理和分析中国城市住房调控政策中有关需求的叙述和具体措施,探究政府对市场需求的回应策略及其变化,并分析背后的深层机制。研究发现,2010年开始,政府对市场需求进行分化回应,宣称开启对刚性需求的保护模式,并将投资需求与投机需求一道列为抑制对象。然而,具体调控措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紧张变通,解构了刚性需求与投资需求之间看似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同时其演变规律也可能产生意外后果。
关键词:住房市场;刚需;住房投资;调控政策
马良灿(教授,博士,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村贫困与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摘 要: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村落集体经济是农民基于集体产权、成员身份和村落边界而形成的共同体经济,强调经济嵌入社区关系结构,突出经济的社会品格。正是这种品格,使其同乡村精英经济、乡村合作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明显区别。改革开放后农村产权经营方式的变革与实践后果,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后乡村社会的衰败困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的社会现实,为重新找回村落集体经济提供了时空背景。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就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再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实现方式与路径、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与法制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制度政策表述,这为村落集体经济的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重新找回村落集体经济,是新时代部分地区缓解村落或农民终结,重建村落共同体的重要实现路径。
关键词:村落集体经济;本质内涵;时空背景;制度依据;乡村振兴
刘 杰,等(副教授,湖北省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发展社会学研究。)
摘 要:在诸多扶贫举措中,产业扶贫被视为治本之策。学术界关于产业扶贫减贫效应的分析大多聚焦于经济学意义的增长,既忽视了扶贫产业嵌入性的特征,也忽视了贫困农户产业实践的多重减贫效应,因而无法突破产业发展与贫困农户发展之间的抽象对立。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扶贫产业的嵌入性特征,关注产业扶贫的经济性和福利性双重属性,发现产业扶贫对贫困农户的最大作用,不是增收,而是增能。为研究产业扶贫的减贫效益,探讨扶贫产业发展如何促进贫困农户发展和能力提高,需立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构建产业扶贫何以增能的分析维度和研究框架,将对产业扶贫的认识从经济发展项目扩展为社会政策项目,将产业扶贫发展从效率导向转向成效导向,从权利和能力等多维视角考察产业扶贫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产业扶贫;可行能力;增能效应
任克强,等(副研究员,博士,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摘 要: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基础,决定着社会治理效能。两江市文中区的社区治理实践研究发现,社区治理实践存在着治理体系不顺和治理能力不足困境。现代社区治理必须打造更具效能、更有韧性,且能应对常态化和非常态化挑战的治理共同体。针对治理体系不顺,需要从治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与重构;针对治理能力不足,则需要从治理方式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保障与支撑。因此,需要从4个方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坚持“人民至上”,创新社区治理理念;推动多元共治,完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注重科技支撑,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发挥专业引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
关键词:社区治理共同体;人民至上;多元共治;科技支撑;治理效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重磅:《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目次
李静教授新作: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大城市养老服务主体的角色重塑
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关于正确义利观重要论述的多维阐释
王天恩教授新作:信息文明时代的造世哲学
高端智库专家陈文玲:实现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现代物流能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目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