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文推荐:论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以根本依据、体制机制及能力要求为研究视角

河海大学学报社科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1-05

引用本文周湘宁,张利军.论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以根本依据、体制机制及能力要求为研究视角[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1):19-23.


第一作者:周湘宁(1986—),女,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和党的学说研究。



摘   要:“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其依据在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全部事业的根本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等前提条件,是一项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政治原则,是“十四五”时期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局面的根本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贯彻落实“两个维护”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建设,继承和发展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制度。持续提高党推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持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能力,持续提高党系统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科学化、法治化的能力,以党的高质量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全面领导


未来30年,我国将处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这一战略判断的深刻依据在于,我们已经具备了在更强大物质基础上实现更为宏大目标的能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根本保障,是实现这一伟大跨越的根本原因。“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集中于探究其根本原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逐步推进,向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将根本原因从横向、纵向、长远等方面做立体式阐述,而且需要对其实践保障如体制机制、能力要求等做深入阐释。笔者旨在从上述方面对这一理论与实践要求给予回应。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导的根本依据//


从根本来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我们全部事业构筑了牢固地基。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洞察中国社会历史演进基础上所凝练出的宝贵智慧。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国势衰微走向繁荣富强,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凝聚与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化解阻碍实现目的的种种矛盾,克服达成目标的重重困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世所公认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强调,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历史和现实已经启迪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决定着党和人民全部事业的未来图景,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决定着人类大同伟业的未来趋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从横向来看,坚持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等前提条件。经济社会与政治、文化、民族、外交等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维方式,统筹协调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将经济社会这个子系统纳入国家治理的复杂系统。党根据科学理论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的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社会稳定等前提条件,并推动经济社会与政治、文化等领域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就政治稳定而言,习近平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从而保证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开创出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党的领导是凝聚起全社会共识最为强大的向心力,是保障社会稳定最为坚固的定盘星,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为强劲的发动机。党始终坚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层次,不断开辟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境界,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力保障了社会主义文化持续繁荣。


从纵向来看,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是一项重大政治原则,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均有充分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满足革命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力量,我们党十分重视“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深入乡镇村庄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样的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统筹协调各方面积极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拨开经济社会现象的重重迷雾,洞悉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判断、积极适应、主动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并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深度和广度、新旧动能转换速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均达到历史性高度,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认为,“十三五”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由此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了新发展境界的坚强支柱,进一步夯实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固基础。


从长远来看,“十四五”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关键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更加不能离开党的全面领导。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是引领中国前行方向的指南针、支撑中国人民劈波斩浪的主心骨、推动中华巨轮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虑之于未有,因势利导,化险为夷。我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越是巨大,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成长于挫折磨难,在应对风险中发展壮大,在战胜挑战中磨砺成长,已经将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备了种种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硬本领,有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有能力利用一切有利形势,团结一切能动力量,推动局面转危为安,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朝着既定方向顺利发展。


//二、坚持和完善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第一,将“两个维护”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一切领域、所有方面、各个环节。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实现“十四五”规划,必须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首先严格遵守,不断完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确保“两个维护”生动地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始终牢记“两个维护”的各项要求,当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不完全一致时,必须以全局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做到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落实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研究具体的办法切实反对喊口号,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切实反对搞形式、走过场,以拿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过硬措施切实反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件件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项项贯彻,“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第二,充分发挥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各方的核心作用。要超越不分事情大小的事务主义,坚持把重点放在把方向、谋全局和抓大事上。把方向,就是坚持要以正确政治方向科学判断“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坚持以正确政治立场来积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以正确政治理论来塑造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坚持以正确政治方法来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效果,坚持以正确政治原则来分配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谋全局,就是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争取良好的国内外条件。抓大事,就是要注重抓住和解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把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落实到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工作总体部署之中,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总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发展。


第三,坚持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优势。习近平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十四五”期间,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以系统论的思维来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之间的关系,优化不同体制机制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定位,协调发挥不同体制机制的配套功能,立足各项制度的全局,防止顾此失彼。因此,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在充分发挥制度体系总体作用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作用,从而实现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所有任务。


第四,加强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修订出台了多项党内法规,令行禁止、言出法随,为各级党组织规范运作,全体党员规范言行,提供了法规遵循,进一步锻造了党的首尾相应、上下贯通的严密组织体系。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充分满足新的现实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各级党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加强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活力。中央组织必须切实肩负“最初一公里”的使命,地方组织必须完全体现“中间段”的价值,基层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党员必须有效履行“肌体细胞”的职责。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维护中央的大脑和中枢的根本地位,以严密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第五,继承和发展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在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党积累了许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又积累了许多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继承这些有益成果,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中央全会每五年对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体安排。党的十八以来,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得以加强,为中央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机制,小组后更名为中央财经委员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协调机制得以建立,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已经形成,社保兜底机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以健全。党中央做出了每季度分析研究经济形势的制度安排,对城镇化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性研究。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持续健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指出,在深化改革中,要“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在社会发展方面,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必须“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制度是形成抗疫强大合力的关键所在,是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就的优势所在。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制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予以继承和发展。


//三、持续提高党推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一,持续提高党全面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能力。习近平强调,要“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十四五”时期,全党必须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党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开阔视野,立足两个大局,以理论的清醒保障政治的坚定性,以坚定的政治性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全面领会和贯彻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深入领会政治能力的系统性,理解三种能力是一个互相联系,彼此衔接、互相促进的“三位一体”架构。以政治判断力为先导,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觉从政治上判断问题;以政治领悟力为枢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刻理解党中央精神实质,穿透政治现象,把握政治问题本质;以政治执行力为落脚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无条件地对标党中央要求,以全党工作大局为重,直面问题困难、风险矛盾,切实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方位不折不扣地落地落实。


第二,持续提高党系统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人类的经济社会是一个紧密联系、内外影响、相互交织、彼此贯通、重点突出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的系统观念,是我们把握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以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的科学理念为指导,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谋长远、顾大局、保落地的统筹安排。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全面把握突出重点的思维,熟悉原文、领悟原理,不断提高谋划工作的全局性、辩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分析具体经济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科学的国家规划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的有效协同。提高全党理解新发展阶段、理念和格局的能力。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必须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指导原则地位,必须系统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更加突出强调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构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质量,实现深度参与全球化和经济自立自强的有机统一。


第三,持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科学化、法治化的能力。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各级党委领导同志要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历练并举,持续丰富书本知识和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灵活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杠杆调节经济社会活动,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工作法治化的能力。一方面,用法律制度的绳索来约束权力运用,以法治理念来引导权力实施,以法治文化来规范权力操作,让权力在法治阳光照耀下健康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晴朗空间。另一方面,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塑造驾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法治能力。


第四,持续提高以党的高质量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 “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四五”时期,必须持续推进党的高质量政治建设,有效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必须持续推进党的高质量思想建设,完善党的科学理论大厦,从而有力引领经济社会巨轮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航向。必须持续推进党的高质量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必须持续推进党的高质量作风建设,将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从而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必须持续推进党的高质量纪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社会生态。总之,党自身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建设,是贯彻落实《建议》提出的“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之要津。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登录我刊官方网址并查阅2022年第1期完整版PDF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刊文推荐: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刊文推荐:论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2022年重点选题方向


2022年第1期目次+摘要


2021年第6期目次+摘要


扫码关注《河海期刊》


新媒体编辑:河海大学期刊部媒介传播工作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