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谷阁教育杂谈】20190415影子老师学习感悟
刚刚参加了上海游语影子老师项目在北京的初阶培训,写一写我的感悟。
我为什么参加影子老师的培训?一方面,因为倡导融合教育越来越“走火入魔”,希望让自己有一点更加专业的资质,也希望自己更好地掌握与他人沟通的艺术,更好地传播理念,更好地做倡导。另一方面,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百分之十几的孩子或多或少有一些特殊需求。我很不愿意称任何孩子为“有问题的孩子”,因为本来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如果用这些孩子的长处来看,其他孩子也可以“有问题”,所以究竟什么叫做“有问题”呢?听过国外有一句话“人人都有特殊需求”。我自己常常会用一个比喻,这就像一个班里,相当多的学生都戴眼镜,到了中学可能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戴眼镜,你不能因为谁视力不好就嫌弃他,他并不比谁差,他只是需要专业的人,为他进行合理的评估测量,然后量身定做一幅眼镜给他戴。戴眼镜的人很多,谁也不以戴眼镜为耻,反倒可以选择各种各样漂亮的眼镜,把眼镜当作一种新的装饰品。但也有很多特殊需求并不是一幅眼镜或者一个简简单单的辅助工具就能够解决的,这些孩子就像一个视力不太好的人没有眼镜可戴,以至于他们不能准确地接收到你让他们接收的信息,他们也很可能由于目标不甚清晰而茫然乱撞,由此相互带来很多的误会,目前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一下子让他们清晰,而他们的心理也可能感受到许多压力甚至创伤。影子老师,是一个能够辅助他们的人,是一个能够给他们带路的人,也是一个能够塑造融合环境的人。
在我看来,越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不论是否“特殊需求”),越能够为教学提升带来灵感。在这次课程中,我学习到,影子老师不是个人助理,不是陪读,而是一名老师,我深有感触。平时我常常作为一个类似影子老师的形象出现,又不同于这里所说的影子老师。我进入课堂,然后总会发现,很多的学生在某时某刻,需要这样一个辅助者。有的可能在某方面有特殊需求,有的可能少一些基础,有的可能进度慢些,有的可能有些拘谨或紧张。课堂老师即使尽量地因材施教,但很多学生都会在某一时刻需要一个特别的、聚焦于他的陪伴者(包括那些最好教的优秀学生有时也需要,因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总是在评比,他们在这个体制中力争上游,没有什么机会去学习欣赏不同,理解别人的困难,从这个角度即使学霸也需要一些单独的情境交流与陪伴,所以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都最好经过一个专业人士的聚焦陪伴)。上课过程中,老师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又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又当队友(从我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看,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队友这样一个角色),而这个助教老师或者影子老师则可以更方便地切换。与这些遇到困难的普通学生类似,特殊需求的孩子也同样需要一个人,时而作为教练,时而作为裁判,时而作为队友。这个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离开。这个过程中,影子老师也是在促进整个课堂的更好运转。
游语的logo是一双手托起一条鲸鱼,这条鲸鱼有着与其他鲸鱼不同的频率,但是终究,它需要自己在大海里游。在本次课程中,戴老师多次讲到,最佳影子老师,要随时准备着“失业”,影子老师从一开始,就要开始计划如何逐步撤出。平时与成年受障自倡导者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也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有障碍,并不代表要把一个人看作弱者,任何的帮助和介入都是为了成全他学会自主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影子老师从一开始,就需要设想,用怎样的方式,一步步把这条鲸鱼放归大海,任其畅游无阻。
在此次课程中,我认识了很多有理想的人。比如游语的创始人,也是本次授课老师戴玉蓉老师,戴老师非常有各方面的学识,链接各种不同的知识,也很善于站到不同的视角换位思考,我有感于戴老师的理念,佩服!也结识了许多位家长,他们面对着孩子的障碍,不忘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并且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越来越专业,非常富有正能量。还有特教老师、康复师……非常开心结识各位朋友和前辈。
本次培训收获颇丰,虽然难以一一写出,但解决的一大困惑是,学到了许多沟通策略。影子老师是沟通者,组织者,引导者。影子老师连接了许多人:孩子、家长、班主任、同学、特教老师、康复师……影子老师要去跟每一个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换位思考。用戴老师的话说,提升自己的“心智能力”。影子老师要学会去鼓励每一个人,鼓励孩子的进步,鼓励班级老师运用得好的策略,鼓励班中的“小天使”的热心帮助,鼓励家长增强信心……影子老师还需要了解生理感官需求,运用视觉策略,编写社交故事……当一个人,无论之前有过什么角色,一旦选择接触影子老师这个角色,就需要吸收更多新的知识,体会更多新的思考,打开更广的视野。
影子老师介入与退出,而其间,每一个角色都有了收获。孩子从不能独立适应学校,到能够独立适应学校,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班主任获得了更强的教育和教学能力,和更加丰富的儿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知识,能够搞定特需孩子了,那么对于普通孩子特别是那些不好管理的普通孩子,更加轻松有效地组织班级。同学获得了更强的同理心,和观察力,在成长中多一个沟通维度。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希望,也吸收更多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学会做更好的家长。影子老师出现的这一段时间,每个人都获益,每个人也都掌握了更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把所有人假定为跟自己一样,按照同一种思维模式沟通,而是与跟自己不同的人沟通(比如大人要学会跟孩子沟通),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比如班主任老师、其他学生和家长,并不要给他们添麻烦),真正的换位思考,使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得到协调。融合教育,是为了教育更加公平,而不是为了打破原有的教育公平,所以决不是让一方获益,其他人牺牲。影子老师,是教育公平的维护者,也是促进者。
我还有一个收获是,更加深入地学习到辅助层级的概念。这是一个令我很有共鸣的理念。如果我来思考一个孩子所需要的影子老师,这里回到开头,我所说到广义的影子老师,甚至包括普通孩子(或者可以说任何一个孩子)偶尔需要的单独辅助和陪伴者,从进入到撤出。我的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孩子,或者说这样一个人(也包括大人),从一开始需要别人的辅助,到后来能够自己做到,我觉得,其中还需包括引导他举一反三,开发出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面对新的问题,自己无解的问题,他需要不断学会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以及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来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绝对的,而受障者本身,如果有所了解和觉察,则能够更好地体会相似受障群体的需求,寻找更加适用的解决办法,在受障自倡导群体相互支持与共享攻略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其能量是无法估量的。如果辅助者在一开始有着逐渐退出的意识,并且能够引导受障的孩子自发思考,学会为自己增能,辅助者能够为孩子塑造周围和谐友善的环境,使得孩子也把能量传递下去,为相似境遇者增能,那么后期的能量将远远超越老师本人能够给予和估量。而影子老师,带来的是一种原动力。更重要的是,塑造了越来越多共融的环境。
2019.4.14
鹤谷阁主人于北京
(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下角“在看”
点击蓝色标题查看往期文章:
如果教育真的能够做到有教无类,那么这些孩子也许看不出有多么“特殊”,因为他们能够适应得很好。
我想,是不是可以在班里开一个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补习班?也许这才是正轨。
十五年的纪实故事,作为儿童为自身发声,而不是成年人为儿童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