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与美国GDP各细项比重的比较研究

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悟空新之助 2021-03-23


查理·芒格曾说过:“宏观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我的理解是:宏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因此作为个体必须接受它;而微观作为经济中的极细分领域,个人是可以操作的、有所作为的。打个比方吧,宏观就好比一条河,而微观是某个钓鱼台,了解宏观就是了解河流的流向以及水情,了解了这些是为了方便我们在正确的钓鱼台上更容易地钓到鱼。


了解宏观,才能顺势而为,才能提高在微观操作上的成功率。正是基于此出发点,才有这篇粗浅的比较研究。

(一)

在进行中美GDP各细项比重的比较研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GDP的含义。按照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GDP(Y)= 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X - M)。



  1. 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是指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


  2. 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企业投资也叫资本形成,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


  3. 政府支出(用字母G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4. 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简单来说,GDP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图2. GDP构成


(二)

如下图所示,分别为“图3:美国GDP各细项比重演变史”以及“图4:近4年美国实际GDP各细项同比变化”。由图3可知,美国为内需大国,消费占GDP比重近7成。若消费稳定增速2%,即可对GDP贡献近1.4个百分点。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图4所示,16年以来美国的消费基本稳定在2.5%的增速,使得即使在16年美国的投资和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且进口仍旧保持正增长,其实际GDP还是正增长的。


从图3还可以得出,自09年以来,消费及净出口占GDP比重基本保持不变,但是政府支出占GDP比重显著减少,而投资则补充了政府支出的部分显著增长了不少。

图3. 美国GDP各细项比重演变史

图4. 近4年美国实际GDP各细项同比变化


下图5展示了1960年以来中国GDP各细项比重演变史,由图可知,最近几年,中国的投资占GDP比重高达44%,消费仅占40%,为全球投资占比最高的国家。我在前面一文《2019:关于楼市的一点感想》曾说过“改革开放前40年靠房地产、基建拉动经济发展一点都没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电网、公路、铁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等大基建建设为后续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不可否认长期投资大于消费的结果造成产能过剩,因此近年政府制定目标为降低投资,扩大内需。


从图5还可知,自07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净出口占GDP比重逐步减少,这一点其实比较好了解,随着我们国家人力成本和物价成本的提升,中低端产业逐步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而我们的高端产品尚未在全球形成竞争力,因此净出口占比必然减少。

图5. 中国GDP各细项比重演变史


(三)

下表为2017年中美日三国GDP各细项比重的比较情况,这里为了避免美国单个国家可能带来的偏差,特地引入日本进行参考。为什么选择日本呢?主要基于3点,一是日本是发达国家,二是日本还是东亚发达国家(和我们属于一个文化圈),三是日本人口还算较多。


从表可知,我国和美日相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消费占GDP比重严重落后于美日,而投资占GDP比重则大幅领先美日。我们国家会实现伟大复兴,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也会成为发达国家,既然都是发达国家,那GDP各细项比重也不会有显著差异。因此,以美日来看,我国的消费以及投资占GDP比重应该也会在50~68%和17~24%区间内,我也对照过欧洲主要国家英法德的情况,没有一个消费占GDP比重低于50%的,英国的和美国差不多约65%。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消费能力还有巨大潜力可挖,由消费自身的增长以及消费占GDP比重的提升,将会带来戴维斯双击效应。未来我国消费能力的巨大增长将是显而易见的,消费升级也是值得期待的。

既然我国的消费占GDP比重将会大幅增长,那么哪些消费会尤其闪耀呢?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7月,主流媒体大批转载了《经济参考报》题为《养老、教育、医疗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的文章,其主要观点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水平的继续发展,养老、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我国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这就是答案,具体分析请待我以后详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