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进生到合伙人 | 法伯乐
法伯乐,法律职场第一站
rologue
小伯伯说
iCourt满天星集训营
提升法律新人核心技能
报名请投送简历至:
genius@icourt.cc
扫描二维码联系小伯伯
申请满天星全额奖学金
作者:霍吉栋
单位: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
关于律师执业生涯、执业感悟的好文章太多了,很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写成自吹自擂的文章,自己看着挺陶醉,其实别人已经倒了胃。另外,虽然我曾经也算是个“文青”,但多年的律师生涯,已生生把自己的文风搞得枯燥无比面目可憎,最不擅长的就是抒情怀、谈感悟。
但是,什么事情干久了,总归有些难忘的回忆和体会。从94年上大学,04年进律所,直到现在,一晃竟已二十年,不禁生光阴荏苒之感慨。把这二十年与法律结缘尤其是执业十年以来的一些片段真实地记下来,也算是对自己年轻岁月的一个简单回顾。不过,文章啰哩啰嗦如记流水,如果浪费了大家的眼球和时间,实在抱歉。
第一个十年:我对法律的“厌与爱”
其实,我最初的理想并不是当律师。虽说高考志愿是法律,但那是因为,作为一个文科生,当时觉得还算实用的学科无非是财会和法律,我那会儿觉得财会就是算账,不喜欢,法律好像还稍微好一些,就这样稀里糊涂成了一名法科生。
大学期间,我对法律并不感兴趣,但文科好混,即使不明就里,死记硬背临阵磨枪也能过关。大学里,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看闲书。这是我打小的爱好,但凡上街,书店是必去的地方,而且进去就拽不出来。不过上大学时,已经不光看文学了,还喜欢上了社科类书籍,哲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三联书店的《读书》杂志更是期期不落,管他看懂没看懂就是喜欢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装腔作势一副博览群书的架口,高大上,有谈资。
大学里,我参加了法律系辩论协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辩论赛,经常翘课跑到图书馆,把跟辩题相关的书全部借上,摞一堆,如饥似渴地速读,边看边摘录,哪些观点对己方有利如何引用,哪些观点对己方不利怎样辩驳。
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那些大名鼎鼎的学者似乎有点走下神坛的意思,原来他们的观点和论证也并不是看上去那么无懈可击,如果你要挑刺的话。一本本书读下来,一场场辩论赛下来,和队友及对方辩友为了一个个辩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历历在目。
期间,我对逻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扎扎实实自学了一遍《形式逻辑》,阅读了《走出思维的误区》([美]M.尼尔.布朗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论可能生活》(赵汀阳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等极大地影响了我思考方式的书籍,说是醍醐灌顶也不为过。
回想起来,辩论赛对我最大的影响有三:一是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二是结交了一些好朋友,直到现在;三是荒废了学业,没好好学法律。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等到大学毕业,我顿时傻眼了。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有关系的同学,纷纷进了公检法、政府机关、银行等好单位。我啥也不沾边,以后干什么呢?迷茫,极度迷茫,总不能一直看闲书吧。想来想去,觉得唯一出路就是考研。但英语成了拦路虎,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很稳定,中考英语40分(满分100分),高考英语60分(满分150分)、大学基本放弃英语,就连校四级也是通过“其他方法”才侥幸通过,汗啊。
古人云“非困不发”,我痛定思痛,决定重拾英语,我还就不信了。我报了个英语班,每天下班后骑自行车去英语培训班补习,人生头一回真正下苦啊。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我居然通过了四级,不久我又通过了六级。唉,真是早干嘛去了。
英语四六级对别人而言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但对我这个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的人来说,确是一次突破。这次经历,极大地磨练了我的意志和勇气,让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人不能光干你喜欢的事情,有时候也得去做你害怕甚至逃避但是应该去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恐怖。没有哪个人是生而知之的,要想成功就不能害怕失败,克服困难才能进步。
与此同时,很偶然地,我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逛书店,看到一本书《法和经济学》([美]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拿起来就放不下。这本书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分析法律,经济学帝国主义不是吹的,确实强,有说服力,不像是上大学时总感觉法律同义反复味同嚼蜡,一旦刨根问底就说不清楚。
从这开始,我真正喜欢上了法律,尤其是民法,一发不可收拾。统办楼下的法苑书店、雁滩的省图书馆,几乎周周都去,每天下班后挑灯夜读,乐在其中。[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梁慧星《民法解释学》、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还有他那著名的“天龙八部”(不过没全部读完)、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孙宪忠《论物权法》、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以中国法和德国法中所有权变动的比较为中心》、曹士兵《中国担保诸问题的解决与展望:基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韩世远《合同法总论》、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邱海洋《公司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不夸张地说,凡是那些年出版的法理学、民法、公司法方面的经典之作,大部分都看过来了。2000年,我运用民法解释学和法律经济学的方法,撰写了《论合同法中的严格责任》一文,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我当时的理想很猛很天真——读研读博做学问,写一本牛掰的民法专著。
就在此时,承蒙师兄周二勇和大学老师卢永红教授不弃,在他俩的赏识和引荐下,仅有本科学历的我来到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法律系任教,讲授《担保法》、《公司法》课程。虽说是三本独立院校,但大学的教学环境,还是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民法。记得那时,当我读到中国政法大学王涌博士数篇关于民法之分析法学基础的论文(《法律关系的元形式》、《寻找法律概念的最小公分母: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分析思想研究》等)时,兴奋难抑,居然产生了“这些文章怎么他写了,应该是我写的啊”之感叹。现在想,年轻就是任性啊。但是,我的考研之路却一直不顺,教书期间连考三年,先后报考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民商法研究生,但不是英语差几分就是政治差几分,始终未能敲开继续深造之门。也许是天意,我终未能走上学术之路,而是步入了实务之途。
第二个十年:执业路上的“传、帮、带”
考研失利后,我萌生了干律师的念头,于是我向正天合投了份简历,想去兼职干律师助理。2004年春节后,我第一次走进正天合,第一感觉,办公环境不错,有派;律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挺酷。
记得在正天合上班的第一天,我的师父——合伙人周清馨律师对我说,正天合有许多优秀的律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虽然她是我师父,但我不要局限于仅向她学习,要善于观察,多方位学习。这句话我铭刻在心并从中获益良多,“三人行必有我师”,诚哉斯言。
律师之路,遇到一位好师父之意义重大,怎么说都不过分。我是遇上了,周律师利索的工作作风、清晰的法律思维、流畅的语言表达,为人处世的大气都深深地影响了我。兼职干律师助理时,由于还要在学校教书,我每天只能来半天,无疑给周律师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在我以后带助手时才体会更深,但周律师对此从未不满,而是给予了我最大的包容。
第一次和周律师去省高院开庭,周律师在法庭上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给我以极大的触动。原来法庭上的辩论是这样的真刀实枪,哪里是学校辩论赛耍耍嘴皮子所可比拟。
初写材料时,我的法律表述总是过于冗长复杂,更像是法学论文而不是法律文书,是周律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简明扼要地撰写诉讼文书。很多次,我和周律师对某一法律问题都有不同意见甚至争执,但周律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细心指导我。随着实务经验的增加,我才慢慢认识到周律师的观点和表述在实际操作上更为务实有效,才体会到她的苦心。
周律师专长于民商事诉讼业务,我的诉讼业务功底基本上都是在她那儿打下的,从案件分析、调查取证、撰写诉讼文书,到谈判、开庭、执行…….虽然我现在的业务以金融证券非诉讼业务为主,但金融诉讼业务一直占据我业务量相当大一部分比重。
我从来没有轻视过诉讼业务,相反,我坚持认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诉讼律师。一名欠缺丰富诉讼实战经验的律师,很难在事先全面识别、评估并有效防范交易的法律风险。所以说,法律业务没有低端与高端之分,只有粗陋和精专之别,诉讼律师与非诉讼律师也不必“文人相轻”,诚然“非诉讼业务是律师的大舞台”,但“法庭是律师的主战场”这句话也一点没错。
此外,周律师也是我生活上的大姐姐,在我05年6月打算独立执业的犹豫时刻,在我07年7月到08年6月一年没有上班在家照顾生病母亲的困难时期(当时我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又猝然离世),周律师总是给予我最大鼓励和帮助的那个人,像我的亲人一样。
实习一年拿到律师执业证后,我开始考虑辞去教职,专职干律师。说实话,不纠结不瞻前顾后是假的,但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权衡,我还是无法准确预判哪个选择更好。
最终,在父亲的支持下,我听从了内心的声音,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跟着感觉走吧。2005年8月,我辞去教职并同时转为专职律师。学校3000元工资和律师助理400元工资全都没了,独立执业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也要独自觅食了。转专职的第一个月眼看就要过去,一分钱收入没有,我急得就差挠墙了。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月底,此前我提供过法律咨询意见的一家房地产企业决定聘请我当常年法律顾问。绝处逢生的感觉啊!年底,独立执业五个月的我,律师收费六万多。我稍稍松了一口气,起码没饿死,算是个不错的开始。
独立执业后,我逐渐对金融非诉讼业务感兴趣,订阅了《财经》杂志,开始大量阅读金融财务方面的书籍,但在具体业务上还是苦于无从着手。高级合伙人人张兴武律师是这方面的业内翘楚,我向他表达了希望有机会能跟他学习锻炼的愿望。
一天下午快下班时,张律师让我写份材料,我一听,挺简单,不到一个小时就写完交给了张律师。张律师看了看,没说什么,在上面圈圈点点改完又交给我,让我按他的批注再去改。就这样,来来回回改了四五遍,定稿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一份三页纸的材料最终只剩下一页半。看到最终形成的材料,字斟句酌,加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我是既心服口服又惭愧不已,佩服的是张律师的专业水准和严谨态度,惭愧的是我自己写材料时的思路狭窄和想当然。
改完后,张律师和我一起去吃晚饭,张律师对我说:“你的功底不错,能干出来,注意以后写材料要做到言必有据。”这次的材料修改和这顿简单的晚餐,我至今记忆深刻,我在非诉讼案头能力方面的大幅提高自此开始。
不久,张兴武律师带着我做了我的第一单非诉讼业务——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公开招标出售交通银行不良资产包提供专项法律服务,这是甘肃省首次通过招投标方式处置不良债权,操作流程和法律文本均无例可循。我逼着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在电脑上敲,一次又一次反复修改,终于整理出一整套招标处置金融不良债权的操作流程和法律文本。
张律师很满意,项目也顺利完成,信达公司给予了我们很高的评价。我也从中学到了做非诉讼业务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何去和客户深入沟通从而了解业务的实质,如何洞悉隐藏在法律问题背后的社会环境和当事人的商业目的,如何将抽象的法律规则和概念,还原为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模型,从而发现法律规则和概念背后最朴素、最简洁、最真实的利益关系,最终理解法律规则和概念的经济内涵。
2006年下半年,张兴武律师敏锐地发现一个新兴法律服务领域——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他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收集整理债券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案例项目、研究文献、文本流程,研究相关法律问题。我先后撰写了《短期融资券——经济与法律视角的双重分析》(收录于《首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等数篇文章。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我们没有从债券业务上挣到一分钱,但我们一直坚持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2009年初,甘肃国投重组并发行100亿元中期票据,正天合凭借良好的品牌优势和在债券业务方面的研发积累,获得了这次宝贵的法律服务机会。在赵荣春主任和张兴武律师的带领下,我作为主办律师参与了项目全过程。拿下第一单后,随着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蓬勃发展,甘肃债券市场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我们牢牢抓住了这一业务良机,截至目前,我作为主办律师,已经为甘肃省15家企业发行的四十多期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工具)提供了专项法律服务。随着法律服务业绩和经验的积累,正天合已成为在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债务资本市场法律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律师事务所。
在这里,我想说的其实不只是正天合在法律服务领域里敏锐的前瞻性,更想说的是正天合培养和提携新人的优良传统。债券法律服务领域其实是赵荣春主任和张兴武律师最早拓展的,但是,他们毫不争功,而是信任地将这个业务领域交由我负责,从前期研发到业务办理,从市场拓展到客户管理,几乎全部放手让我来做。律师业有句话叫“带出徒弟饿死师父”,大家都懂的。但是,张兴武律师说,“正天合一定要给年轻人机会,年轻律师成长起来了,正天合才会持续发展。我是师父带出来的,我现在也应该这么带新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是张兴武律师带我进入了金融证券非诉讼业务的圈子,他在和我合作的过程中,从来都是把我往前推,给我压担子,让我挑大梁。在张兴武律师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法律文本的精益求精和商业思维在非诉讼业务中的运用,更是他拓展业务的敏锐触觉和毫不保留培养新人的气度。
在所里对我的成长帮助最大的,除了周清馨律师和张兴武律师,还有一位不能不提的就是赵荣春主任(主任87年北大法律系研究生毕业、93年辞职创办正天合,现任甘肃省律协会长、全国律协常务理事、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08年以前,我和主任接触较少,只是觉得他不怒自威,气场强大,像个大领导。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主任有了新的认识。2009年,有一个某证券公司破产管理人诉原托管人及清算组转让财产无效的大案子,被告请主任代理。主任知道我在证券和破产方面有一些研究和积累,与我合作,让我做一个代理方案。那天我在办公室从早到到晚写了一天,几乎没挪窝,代理方案写了十几页、一万多字,对案件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酿成纠纷原因探究、法律问题分析、解决思路利弊比较、诉讼措施及代理步骤等逐一论述。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第二天拿给主任看,主任一页一页看得非常细,看完后对我说,写得很好,但有一处表述似显不妥,问我依据是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主任提到的这个地方,恰恰是我写方案时心里也稍微犹豫了一下的地方,但当时觉得应该差不多就再没细究。没这么巧吧?!我回头又落实了具体法条,这句表述确实有问题。我以前觉得主任那么大的律师,已经不太亲自做具体业务了,没想到他对具体业务的洞察居然如此敏锐,顿时服气。法律材料要想在主任面前蒙混过关,难!你必须做好他一针见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里准备。此后,主任也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和支持,屡次将重大项目交由我负责,并在2011年底主动鼓励我晋升合伙人。我曾多次和主任共同参加重大项目论证会和谈判,我往往是就法律谈法律,而主任对相关政策的透彻理解、对全局利益的综合考量、对当事人心理活动的准确把握、对谈判局势的有效掌控,确实是高人一筹,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正天合良好的业务平台以及“传、帮、带”传统,为每一位青年律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和一流的业务指导。以我的执业体会,我认为,律师的能力可以根据律师执业年限及其职责侧重分为这么几个层次:法律检索和研究的能力(执业1-2年的律师助理)——办理具体业务的能力(执业2-4年的初级律师)——维护和管理客户的能力(执业4-6年的中级律师)——指导新人和带领团队的能力(执业6-8年的资深律师)——开拓法律服务市场的能力(执业8-10年的初级合伙人)——律所管理的能力(执业10年以上的资深合伙人),各阶段能力互有渗透,但夯实基础方能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反而有可能欲速不达。
在三位师父的言传身教下,我在上述无论哪一个能力方面,都获得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和难得的点拨。向引领我律师之路的师父致谢和感恩,是我这十年律师生涯最想表达也最应该表达的情感。
执业十年,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业务优势,目前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司(公司设立、改制、并购、重组)、证券(债券、新三板、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信托、基金)非诉讼业务和商事诉讼业务(借款担保、金融票据、投资争议、矿业权纠纷)。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什么是真正的专业律师逐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人将律师的专业化简单地理解为精通某一方面的法律。其实,我认为,对于一名专业律师来说,精通某一方面的法律知识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合理的知识结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扎实的法理和民法功底、法律事实的梳理能力、法律问题的识别能力、法律资料的检索能力、训练有素的实证法规范分析能力、对法律背后利益的洞察及权衡能力、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才是衡量一名律师是不是专业律师更为基础和重要的标准。
执业十年,我一步步从律师助理、专职律师、到合伙人,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始终逐年稳步甚至翻番增长。2014年度,我的业绩上升到全所第四名(全所共102名律师包括17名合伙人),并荣获“甘肃省2014年度优秀青年律师”称号,同时我担任主办律师的“靖远煤电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项目”也被评选为“甘肃省2014年度非诉讼经典案例”。
在事业的快速上升期,我也时刻告诫自己: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个手艺人,不存虚妄、不耽浮华、戒骄戒躁、专注精技。“秉承敬业精神、运用实践理性,在规则与想象力之间寻求平衡,为客户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解决方案”——这是我在执业之初就树立的执业理念,我仍会坚持下去。同时,作为正天合培养出来的合伙人,我更要以实际行动言谢,在指导新人和带领团队方面继续发扬正天合“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并积极参与律所管理,为正天合的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眼前你经历的种种,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
律师是一份看起来光鲜亮丽、干起来辛苦劳碌的职业。这几年,我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被工作占据,伏案加班和连续出差早已是家常便饭。夜已深,就此收笔。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位大人物的话结束本文,权当提升本文的鸡汤指数。
“你无法预先把人生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片断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经历的种种,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因缘。”——乔布斯,《2005年斯坦福大学演讲词》。
iCourt满天星集训营
为法律新鲜人提供
法律写作、法律检索与法律演讲三大核心技能的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