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刊两周年庆典!| 唐本忠主编及编辑部邀您12月21日参与Aggregate Forum,共庆《聚集体》两周岁生日!

WileyChem 2022-12-08

Aggregate于2020年12月29日发布创刊号,至今已近两年。这是快速发展、勇攀高峰的两年,更是走向成熟、成绩斐然的两年。在期刊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之际,我们将于12月21日举办特别庆典活动:

创刊两周年庆典

暨Aggregate Forum《聚集体》论坛

此次论坛中,论坛主席唐本忠主编将宣布本年度Aggregate封面奖/论文奖,论坛特别邀请到9位聚集体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带来精彩讲座:

房喻(陕西师范大学)

李永舫(中科院化学所)

李玉良(中科院化学所)

刘斌(新加坡国立大学)

吕坚(香港城市大学)

帅志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谭蔚泓(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湖南大学)

吴骊珠(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张德清(中科院化学所)

敬请关注支持,《聚集体》论坛不容错过!

- 扫码预约会议 -


会议日程

会议主席  


唐本忠

Aggregate 主编

主持人  


秦安军

Aggregate 责任主编


臧双全

Aggregate 副主编


学术报告(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报告 1

薄膜荧光传感器研制中的传感物质创新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房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高中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化学会名誉理事长,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薄膜荧光传感器和分子凝胶研究。提出了用于敏感薄膜创新制备的单分子层化学策略、分子凝胶策略和组合设计思想,揭示了adlayer效应。发明了“叠层式”传感器结构,研制了爆炸物、毒品薄膜荧光传感器和探测装备。率先将分子凝胶研究拓展至凝胶乳液体系,突破了传统凝胶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限制,发展了轻质高强高分子泡沫材料软模板制备工艺。融合分子凝胶理论,解决了凝胶推进剂雾化困难和高能量密度材料长期悬浮稳定化等关键问题。

培养了包括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奖获得者、国家博新计划入选者、洪堡学者、JSPS海外特别研究员,以及多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在内的一批优秀人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中国软物质研究杰出贡献奖、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荣誉或称号。



报告 2

聚合物受体和全聚合物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李永舫

中科院化学所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李永舫, 1948年8月出生于重庆,籍贯河南省睢县。1986 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6~ 1988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后。1988. 9. 博士后出站后留化学所工作,1993年晋升研究员。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以及钙钛矿太阳电池。已发表研究论文900 多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40多次。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67000余次,h-因子128。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报告 3

二维碳石墨炔:面向能源的新兴材料


李玉良

中科院化学所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李玉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系、美国Nortre Dame (圣母) 大学国家放射实验室和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研究及合作研究。2002年、2005年和2014年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2017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研究领域为碳基和富碳分子基材料定向、多维、大尺寸聚集态结构和异质结构自组织生长、自组装方法学以及在能源、催化和光电等领域的应用。



报告 4

Isomer-Induced Organic Afterglow


刘斌

新加坡国立大学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Dr. Bin Liu is currentl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She is a foreign Fellow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he is also a Fellow of Singapor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ingapore, Asia-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nd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She received B.S. degree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and Ph.D. degree from NUS, before her postdoctoral trai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She joined NUS in late 2005 and was promoted to Dean’s Chair Professor in 2014, and Provost’s Chair Professor in 2017.



报告 5

3D/4D打印发光体新进展与展望


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吕坚,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材料研究会(HK-MRS)理事长,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科技委员会委员。研究涉及3D/4D打印,结构与功能材料预应力工程,结构轻量化 。在Nature(封面文章),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Materials Today, 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引用3万5千余次,获68项欧,美(38),中专利获授权。2011年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NATF)选为院士,是该院300余位院士中首位华裔院士。2006年与2017年分别获法国总统任命获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及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8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3年与2018年分别在中国力学大会与中国材料大会上做大会报告。



报告 6

计算设计兼具高发光和高迁移率的分子材料


帅志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1989年获复旦大学理论物理博士,之后赴比利时蒙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任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调任清华大学化学系。202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报告 7

单个癌细胞的蛋白分子图谱


谭蔚泓

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 湖南大学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谭蔚泓,分子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密西根大学1992年物理化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湖南师范大学学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中科院医学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湖南大学教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和医学院杰出教授、冠名主任教授25年。现任湖南省院士咨询与交流促进会会长,长沙市科协主席,湖南省政府参事。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等。参与国内科研教学工作以来,先后创立湖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2004),湖南大学生物学院(2010),湖南大学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2011);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2017)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中心(2020);在杭州领导建立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2019),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19),成立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分子医学院(2020)等开展研发工作,推动分子医学的发展。2021年在中国化学会成立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2022年成立浙江医学会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担任CCS Chemistry和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曾任美国化学会JACS和 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编。现任ACS Nano、国家科学评论等杂志编委。

谭蔚泓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医学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应用。他提出了系列核酸化学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新原理和新方法:首次提出了核酸适体-细胞筛选方法,为核酸适体的医学应用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基础;首次制备了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打开了新的途径;首创单细胞蛋白组学,开发了一系列核酸和蛋白的检测技术,利用核酸工程实现了疾病标志物的微量临床检测。针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他带领团队开发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试剂,获批国家药监局首个新冠POCT检测证。谭蔚泓教授在Scie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900篇,H-index 158。2014-2021连续八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名单。研究成果分别获2014年和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美国化学会“光谱化学分析奖”,2019年美国PITTCON分析化学成就奖,2019年Ralph N. Adams生物分析化学成就奖。2005年当选美国AAAS Fellow,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报告 8

人工光合作用


吴骊珠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吴骊珠,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光化学研究,涉及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光化学合成与技术、超分子体系中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0)、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2013)、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2016),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报告 9

The effects of side chains on the aggregate structures and semi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conjugated polymers


张德清

中科院化学所

点此展开个人简介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所长、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中科院化学所取得硕士学位,1996年在德国马普学会医学研究所/海德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化学研究,先后在2008和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2015年获得北京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期刊简介

Aggregate 致力于报道出版 “聚集” 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 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聚合物、混合物、复合物、纳米粒子、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自组装、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子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生物医学成像、诊疗、药物输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 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创刊前三年 Aggregate 将不收取任何出版费用,欢迎您向 Aggregate 投稿!


点击 “阅读原文” 浏览期刊主页,了解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