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海外港口投资的地缘政治比较分析:希腊和巴基斯坦

海翔 撸串地理 2023-12-28

导读


2013 年以来,中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跨区域合作平台的倡议。作为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结晶和时代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一带一路”向世人宣告了中国的崛起,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营造广阔的战略空间。但是目前有西方学者质疑“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搞地区霸权,同时一些国内民族主义者也开始鼓吹一些“强国论”“大国论”,这两种现象都值得我们警惕。因此,我们需要对“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层含义进行阐述,积极引导大众清醒客观地认识“一带一路多边和谐发展的内在本质,以免给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想象带来不必要的误解。

本期推送的文献来自《Geopolitics》,题为《The Geopolitics of China's Overseas Port Investm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ce and Pakistan》,文章通过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重要合作伙伴希腊和巴基斯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海外港口投资所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同时,文章采用新古典现实主义框架,借鉴专家访谈、官方统计数据和政策文件,揭示了中国的经济安全目标与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结构如何影响其对外港口投资。这项研究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如何利用主导大国不断变化的利益所带来的地缘政治机遇,扩大其在重要战略地区的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对崛起大国和地缘政治学的进一步研究。

敬请关注:

Mohid Iftikhar & Jing Vivian Zhan. (2022). The Geopolitics of China’s Overseas Port Investm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ce and Pakistan. Geopolitics, 27(3), 826-851.



期刊导读


《Geopolitics》(《地缘政治》)是一本致力于当代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国际期刊。主要的研究主题包括传统地缘政治学;批判地缘政治学;女性主义地缘政治学;城市地缘政治学;日常生活的地缘政治学;环境地缘政治学;以及政治经学济学。



1引言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全球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中国不断增长的海外影响力不仅改变了地区经济和地缘政治权力结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举措动机的猜测。特别是,2013年推出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将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结合起来,在其他国家引起了关于中国对外战略的广泛关注。

为了理解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海外战略的逻辑,该文献考察了中国的港口投资。港口作为海上交通线中的关键环节,具有促进工业发展、满足贸易和能源需求和增强海军实力的潜在作用。为了解释中国为何以及如何进行港口投资,作者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Gwadar)。

文献利用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对两个港口进行研究,认为围绕希腊和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结构不断变化,即欧盟领导层对希腊的严格和有条件的经济支持以及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安全利益下降,造成了权力真空,增加了中国与这两个国家的互动能力,从而为中国实现其海外扩张的冲动提供了机遇之窗。

这项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做出了贡献。首先,它通过展示地缘政治结构在塑造崛起大国的对外行为中的作用,为崛起大国和地缘政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其次,该文献通过对其港口投资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为中国的海洋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学术界和政策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崛起大国的对外战略

该文献认为崛起大国的应该是一个正在崛起成为大国的国家,并具以下三种行为:增加其相对军事和经济实力;实现其利益全球化;表现出对其不断变化的地位的内部承认。这一定义既符合历史上崛起的大国,也符合当代中国的情况。当代中国在建设军事经济能力的同时,也在关注本区域以外的地区。


2.1 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路径

了解崛起大国如何扩大和巩固其在国外的影响力仍然是地缘政治研究的组成部分。在古典地缘政治方法中主要有两条路径,大陆扩张和海洋扩张。首先,一些战略家强调基于陆地的权力,例如对心脏地带学说和边缘地带理论。法国和德国提供了陆上扩张的经典例子。从 19 世纪开始,法国人巩固了他们在中南半岛和非洲的据点,并通过发展铁路网络来运输其殖民前哨的物资、商品和人员。同样,到 19 世纪末,德国调动资源建设铁路网络并扩大其在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以马汉为代表的海事学派则强调海上力量的重要性,主张控制重要的海上航道、咽喉要道,并在商船领域扩张。英国、美国和日本是遵循这种方法的典型例子。在制造业对原材料采购需求的推动下,英国占领了连接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的港口间贸易网络。对美国来说,欧洲大国在大陆和海外的冲突为其在 19 世纪初的扩张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亚洲殖民大国,日本的对外野心不仅受到其内部经济需求的推动,也受到包括中国衰落在内的外部环境的推动。日本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它试图控制海外制造基地和港口,首先在邻近的东亚,然后进一步到东南亚。作为崛起大国的当代典范,印度也遵循海上路线。印度推出了“东向行动”(Act East)政策,以加强与亚太地区如孟加拉国、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一些太平洋岛国的安全经济联系。

上述说明表明,在国内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受主要大国利益和能力所界定的地缘政治结构的限制,崛起大国都在寻求将其经济和战略存在扩展到国界之外。港口和铁路网络被是执行此类战略的关键。


2.2 当代中国的崛起路径

历史与现代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21世纪,成为领先大国需要长期的投资和技术发展。经济、军事和技术是超级大国的三个相互补充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崛起主要基于经济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落后于美国,并且中国的现有的能力不足以挑战国际体系和美国。这导致中国面临的扩张选择有限,主要是在存在权力真空的地缘政治体系中寻找机会。尽管中国的实力以挑战美国在国际层面的霸权地位,但在地区层面,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可能会满足较小国家的需求并影响地区地缘政治结构。

在各种经济战略手段中,海外港口投资构成了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在经济相互依存加深的全球化世界中,海外港口投资也可以增加投资国对东道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因此,有必要研究崛起大国如何将港口投资作为海外扩张的地缘政治战略。


3新古典现实主义框架

该文献采用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框架来解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的对外战略。新古典现实主义一词,被用来解释大国的历史轨迹、战争起因、崛起和区域大国的行为等。它不仅可以解释大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还可以解释小国、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几种国家的鲜明特征。

新古典现实主义是通过结合国内层面的变量,本质上是“新现实主义的产物”。虽然国际环境在新古典现实主义中仍然很重要,但领导力、意识形态和制度等国内因素将前者转化为实际的外交政策成果。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认为外部挑战和机遇以及内部因素在解释国家行为方面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

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框架,该文献认为地缘政治结构和国家利益都限制了崛起大国的对外行为。地缘政治结构是影响新兴大国进入一个地区并与其他大国互动机会的关键解释因素。地缘政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导力量及其在一个地区不断变化的利益所决定的。在该文献中,经济安全将作为中国海外港口投资动机的主要影响变量。经济目标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因为它们确保了中国的生存并维持其崛起。基于此,该文献认为中国的经济安全目标是其海外港口投资的主要驱动力,而地缘政治机遇决定了政策的时机和实施。

4中国海外港口投资的目标

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引发了海外扩张的需求。自 1970 年代后期以来,促进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政府的主要战略。自 2013 年中国政府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通过“一带一路”建立和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已成为中国的核心战略。而另一个经济安全目标涉及能源商品。1993年以来,中国石油消费量超过产量,差距不断扩大。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供应,能源安全成为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寻求通过石油进口的多样化来增强其能源安全,这一战略也导致中国需要确保能源供应的多元化航线。

同时,中国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及建设更先进的生产系统将中国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国产品开拓新市场。中国的经济安全对产品的出口和进口产生了相应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航运需求需要通过港口、铁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加强与国际市场和供应的连通性。所以,中国必须能够稳定、安全地进入主要海上交通线的沿线港口。在这种情况下,海外港口投资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项紧迫议程。

海外港口投资与中国的短期和长期经济安全目标密切相关。短期内,港口和连接基础设施通过降低航运成本,确保能源商品和工业投入品的稳定供应以及中国产品的出口,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贸易。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能够通过“一带一路”将世界上的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洲带入中国自身的经济轨道,它们将允许中国进入高科技市场,从而促进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港口投资也可以服务于其他地缘政治目标。大量海外投资可以增加中国对东道国的政治影响力,从长远来看会产生对中国的依赖。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容易受到国际和地区动荡、恐怖主义、海盗等的影响,港口可以促进中国海军逐渐从“近海防御”转向“公海保护”。


5地缘政治机遇

在中国经济安全目标的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寻求机会,将足迹扩大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1年本·拉登的死亡使中国有了机会。这两次重大事件极大地改变了希腊和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结构,两国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中国扩大国家利益的天然途径。


5.1 希腊

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那些已经遭受内部经济疲软的经济体打击尤为严重。希腊作为此类经济体之一,受到了严重冲击。欧盟对希腊实进行了三次救助计划,但同时希腊也面临欧盟对其经济和财政政策所施加的压力。欧盟内部的结构性弱点以及它愿意提供的严格财政援助都促使希腊寻求其他来源的帮助。

希腊经济的恶化以及欧盟及其合作伙伴实施的政策为中国加强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存在打开了机遇之窗。此前,中国与希腊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微弱。直到2006年,两国才建立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中国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和对希腊等国家的长期影响,敏锐地看到了正在出现的全球和地区机遇。2008年1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美国出席G20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峰会,建议受影响国家共同努力,解决眼前的金融问题和长远的需求。同月,胡锦涛主席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并签署了在比雷埃夫斯港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协议。比雷埃夫斯港的交易开启了中国进入希腊以及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前景。


5.2 巴基斯坦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面临着不同的地缘政治困境。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对巴基斯坦的邻国阿富汗的进行了军事干预,巴基斯坦陷入了复杂的安全困境。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巴基斯坦得到了美国的大量的财政和军事援助,以换取其对美国的支持。随着2011年5月本·拉登被击毙,大量的美国军队从阿富汗撤退。巴基斯坦得到了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也在迅速下降(见图3)。随着美国军事人员在阿富汗的实际存在减少以及对巴基斯坦的财政援助,该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

图3. 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2001-2018)

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包括能源危机、援助减少以及摆脱美国影响力的愿望促使巴基斯坦寻求与中国更紧密的经济结盟。中国领导层在与美国和印度在印度洋进行更广泛的区域竞争的背景下,敏锐地观察到了地缘政治的变化。尽管中国支持消灭本拉登,但中国认为这并不是恐怖主义的终结,部分原因是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存在切实的安全威胁。


6当目标遇到机遇

尽管中国与希腊和巴基斯坦两国有着长期的外交关系,尤其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密切战略伙伴关系,但中国与希腊和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几乎不存在。然而,在经历了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关键转折点和 2011 年本·拉登倒台后,中国在希腊和巴基斯坦的经济扩张势头强劲。


6.1 希腊

在希腊面临金融危机中,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签署了价值8.312亿欧元的比雷埃夫斯港协议。中国收购比雷埃夫斯港有几个短期和长期目标。首先,比雷埃夫斯港对东南欧和该地区其他地区的国际贸易至关重要。自2008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不断扩大,同时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欧洲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国在这里的目标不仅仅是将他们的货物出口到欧洲,而且还要运输所有来到欧洲的货物。所以,比雷埃夫斯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将成为促进中国、希腊和地区互联互通、贸易和金融一体化的“龙头”。

除了经济收益,中国在比雷埃夫斯的投资还产生了地缘政治利益。自比雷埃夫斯协议签署以来,中希两军代表团频繁互访,在多条战线开展合作,核心领域为人道主义搜救、海上安全、海军演习、舰艇停靠等。希腊还通过在 2016 年阻止欧盟发表批评中国在南海行动的声明以及在2017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否决欧盟谴责中国的决议来向中国提供政治支持。然而,希腊与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的广泛的安全联盟限制了其与中国的军事政治互动,使这两个国家不太可能进入战略联盟。尽管希腊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有所增加,对欧盟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但中国对该地区施加地缘政治影响能力的增强十分有限。


6.2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战略重要性集中在其横跨中国、南亚、中亚和西亚以及波斯湾的入海口。因此,它有潜力成为贸易和运输枢纽以及连接这些地区的能源走廊。瓜达尔港靠近中国西部地区,使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绕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运输能源和其他商品的便捷路线。印度的崛起以及美国、印度和日本在该地区的正式和非正式海上合作对中国利益构成重大威胁。此外,印度与伊朗在恰巴哈尔港和阿富汗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自然也让中国感到焦虑。中国感到“不仅被孤立,甚至成为了被攻击目标”,因此强烈希望加强其在印度洋的存在。

此外,中国面临着与印度和其他大国在能源商品方面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来自中东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瓜达尔港可能是中国的坚实立足点,也是能源安全、快速运输的关键环节。2013年,在巴基斯坦经济不景气下对资金的需求以及美国援助下降的推动下,瓜达尔港港向中国开放。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40年的租约,接管了该港口的运营。

能源投资仍然是中巴经济走廊倡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能源投资包括大规模的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煤电项目,这有助于缓解巴基斯坦的电力短缺,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根据同时,这些项目服务于中国的长期发电战略,即寻求从高污染的燃煤发电向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转型。因此,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能源投资不仅有助于增加中国对巴基斯坦的能源供应,也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转型。

对瓜达尔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投资使中国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存在。为减轻对巴基斯坦及中国投资的安全威胁,中国还将阿富汗纳入“一带一路”,并于 2016 年开始建设铁路,目的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使地区形势维持稳定。


7结论

该文献旨在通过考察中国在希腊和巴基斯坦的两项重大港口投资,了解中国的海外扩张战略。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并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框架,我们认为港口投资是系统和国内因素的结果。尽管内部经济安全需求驱使中国向外寻求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港口,但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动的能力仍然会受到区域地缘政治结构的限制。

我们的研究通过展示像中国这样的当代新兴大国如何通过港口投资向外扩张以实现其经济安全目标,从而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文献提供了新的研究。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国海外港口投资的主要驱动力。但从长远来看,大型港口投资也可能增强中国对东道国的政治影响力,并有可能将中国的力量投射能力扩展到更远的地区,对于一个崛起的大国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地缘政治资产。

同时,这项研究强调了地缘政治结构在塑造新兴大国对外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尽管中国在瓜达尔港和比雷埃夫斯港经营了较长一段时间,但在意识到美国在巴基斯坦利益的变化和欧盟对希腊的严厉政策带来的机遇之前,中国并没有采取重大举措。因此,主导大国不断变化的利益以及对小国的援助下降的时候,也意味着对崛起大国打开一扇机遇之窗,增强其在一个地区的投射能力。

但是,中国进入巴基斯坦和希腊,并不能得出中国已经或正在成为这些地区主导力量的结论,这是因为美国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大国,可以对其地任何潜在的挑战者构成威胁。因此,中国扩张战略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其进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还取决于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态度。


推送作者 | 海翔校对 | 安宁编辑 | 小心



往期推荐: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爱心妈妈”

中国海外投资的文化风险及管理策略

事件导向的基础设施:技术科学生产的重要地理学问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