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
合规
梁征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zheng.liang@allbrightlaw.com
吴乙婕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律师
wuyijie@allbrightlaw.com
国
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是为督促国企履行合规义务,并对识别、分析和防控合规风险所发挥的实际效用加以检验和评判。2022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作为目前国企合规管理体系建设领域位阶最高的规范性文件,强化了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的要求。目前有效性评价的不足
评价标准单一。目前对国企合规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更注重“是否达标”,通常采用纵向合规要素的结构开展评估。评价指标相对较为原则性。除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指引》之外,尚未有详尽描述标准、方法和评价指标的文件。
审查深度不足。相关工作通常以现场书面审查为主。专家进行现场审查的时间通常较短。且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往往拥有更多的主观判断权力,缺少对合规管理执行和实践效果的深入调查。
技术手段有待丰富。相较于国外,国内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受限于信息化水平,缺乏有效的合规风险适时监测和控制手段。对信息数据及资源进行技术处理较为困难,因此更难对合规风险管理形成有效的支撑。
关注要点
2023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组织了二十家央企,分成四个工作组进行现场评价,要求企业从自评着手,探索本企业的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路径和机制。笔者认为,对国企合规管理进行深入的有效性评估,必须因时因地因企制宜。
确立评价对象及范围。由于多数国企采用集团架构,具有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因此集团型国企在选择评价对象时需要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是重要的所属机构;二是发生过合规风险事件以及通过审计监督、合规报告发现问题的所属机构。
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以六项一级指标为重点:(1)人的层面,即从高层开始是否明确并合理分配了合规管理的具体职责;(2)制度层面,合规管理制度是否分级分类、具有操作性;(3)机制层面,关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设置的适当性、合规要求的覆盖性以及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用性;(4)文化层面,关注是否形成自上而下、内生自发的合规氛围;(5)信息化建设,重点评价合规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情况;(6)违规处罚情况,即企业及员工因发生合规风险事件而产生的处罚情况。
其次,进行科学的权重赋值。以上述六个方面作为基础性指标,着重关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并进一步细化至合规风险评估分析预警、合规审查、监督、举报、考核等具体机制。此外,将违规处罚作为扣分性指标,以形成严谨有序的规则系统。
最后,明确细化合规管理评价的具体标准。在细化合规体系建设、运行、管理结果的评价指标时,按照 “六个方面、44大项”标准对标评价对象的业务范围,优化评价标准,着重于预防和落实。
规范评价方法和程序。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中医的“望闻问切”系统性诊疗。
“望”——通过问卷调查、调阅资料等非现场方式了解企业的合规管理情况。
“闻”——通过个人访谈、企业走访等“听诊”的方式,保证所收集的情况能准确地反映合规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
“问”——以结果为导向,通过访谈追问,抽样分析等方式继续交叉印证,准确地做出合规评价。
“切”——通过综合分析,对制度设置的完备性、体系构建的完整性、机制安排的适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
整改建议
依托信息化工具优化评价手段。近年来,国家强调要多措并举,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地。国企应为合规管理数据系统的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尽可能将多种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和评估之中。
适应动态发展要求,定期开展评价工作。通常每年应当进行一次评价工作,从而适应合规义务的变化、合规管理目标的更新、合规风险管控措施的改进。
以评价为契机,强化合规管理队伍建设。国企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推进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夯实公司合规管理人才队伍。如抽调公司内部合规管理人员参与现场评价工作,用“以评代培”的方式,拓宽合规管理人员实践锻炼渠道。
作者 |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梁征、律师吴乙婕
本文刊载于《商法》2024年3月刊。如欲阅读电子版,欢迎浏览《商法》官网。
往期专栏精选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为了让您第一时间获取专业法律资源
请常点“在看”
并将“CBLJ 商法”设为星标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