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玻璃② | 中国新材院:砥砺奋进铸华章 继往开来谱新篇

 来源:中国新材院

 本文共计3676字数,阅读约需要8-12分钟




纪念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百年诞辰1922-2022



1922年,我国民族玻璃工业开启帷幕,在跌跌撞撞中开始了艰难探索;2022年,中国玻璃工业发展壮大,超厚和超薄浮法玻璃技术、大规模浮法玻璃技术、在线镀膜改性技术、浮法特种玻璃……一项项高端技术诞生,一座座雄伟丰碑竖起。百年玻璃史,记录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百年玻璃史,凝结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百年玻璃史,也有中国建材总院所属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新材院”)写下的华彩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面开启新中国建材事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刻不容缓。作为新中国建材行业最早的设计研究单位,中国建材总院所属中国新材院从1953年建院以来,几度调整,几经搬迁,数易其名,多次改革,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尤其是玻璃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辉煌业绩。





第一阶段

打破技术封锁,实现浮法玻璃工艺自主可控
——“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主要发明单位之一

1959年2月,英国皮尔金顿(Pilkington)兄弟公司向世界宣布用浮法生产平板玻璃的新工艺取得成功,并在英国圣海伦市柯雷·布尔工厂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同传统的平板玻璃工艺相比较,浮法玻璃工艺具有产品质量好,产品规格多,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被誉为平板玻璃工业的一次革命。当时中国正处在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围封堵截的冷战时期,严密的技术封锁使我们根本不可能获得先进的浮法工艺技术。

科技自立自强,为国争光添彩。六十年代初,北京的中国建材研究院(原中国建材总院)开始收集研究有关浮法玻璃工艺的信息,拉开了我国开发浮法玻璃工艺的序幕。中国新材院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们积极投身试验,他们白手起家,从摸索浮法成型原理、成型条件、玻璃成分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逐步解决玻璃浮抛介质选取、保护气体探究、锡槽结构探索、退火窑改造等难题,向浮法玻璃工艺实现工业化大步迈进。

1968.02

1968年2月,半工业性中间试验在株洲玻璃厂正式开始,株洲玻璃厂、中国建材研究院和玻璃设计院3个单位的人员组成试验班子,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形成了浮法玻璃的成形方法——玻璃液直接流入法,并拉引出中国第一批6mm浮法玻璃样品。1971年,工业性试验在洛阳玻璃厂正式进行,中国新材院前身——株洲玻璃设计研究所承担了整个工程设计工作,包括三大关键热工设备,推动完成了试验线基建改造任务。

1971.09.23

1971年9月23日,中国自行研发的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洛阳玻璃厂成功投产,改写了我国不能生产浮法玻璃的历史!中国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浮法玻璃工艺技术被冠以“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中国新材院作为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主要发明单位之一,于1981年7月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于1984年4月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

“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玻璃工业中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美国匹兹堡浮法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作为主要发明单位之一,中国新材院经历了艰难的探索,用智慧和汗水让“洛阳浮法玻璃工艺”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洛阳浮法玻璃工艺证书




第二阶段迈出浮法玻璃生产线大型化的第一步

——4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研发

八十年代初,国家建材局领导和专家提出了必须实现浮法生产大型化的要求,指出大型化才能真正体现出浮法工艺的优越性。国家建材局把开发400吨级浮法生产线的任务下达到我院,要求把生产规模从250t/d提升到400t/d,并相应地提高整线装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建材局领导指示:“你们一定要干好!”中国新材院不畏艰难、敢打硬仗,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工业性试验线用了10年时间,经过3个窑期,才从75t/d发展到250t/d,现在一下子要跃到400t/d,被视为一个很高的台阶,当时国内未有过300t/d以上的熔窑,也无大型锡槽,技术难度很大。中国新材院全力以赴,于1981年5月完成了400吨级洛阳浮法二线的初步设计,国家建委于1981年9月对初步设计作出批复,指出“洛阳第二条浮法生产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条玻璃生产线,也是今后编制浮法玻璃生产线的通用设计的基础,因此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努力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建设工期,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力争早日发挥效益。”

1985.07.03

国家建材局将“日产4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和装备”列入“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新材院牵头攻关,洛阳玻璃厂和上海玻璃机械厂共同参与。该线于1985年7月3日建成投产,1986年11月,国家建材局对洛阳二线出具技术鉴定证书,鉴定结论是:“日产400吨级浮法线……攻关所取得的成果为我国浮法生产线的大型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89年,该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建设部评出建国以来首批20项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我院设计的“洛阳玻璃厂浮法二线工程”获此殊荣!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

洛阳玻璃厂邮票

洛阳浮法首次迈出国门

1996年,中国新材院承接伊朗AZAR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洛阳浮法玻璃工艺”首次迈出国门,也是浙江省当年最大的成套技术装备出口项目。

伊朗AZAR项目全景




第三阶段

强化自主创新,助推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世纪,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中国新材院的技术专家们发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的精神,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第一条光伏玻璃生产线

2004年,中国新材院承接南京圣韩公司200t/d压延玻璃生产线在线改造工程,历时4个月,一次投产成功,成为我国第一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填补了我国光伏玻璃的空白,为我国光伏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创开发一窑多线浮法玻璃生产线技术

以大型浮法玻璃和优质深加工浮法玻璃生产线为基础,中国新材院在国内首创开发了一窑多线浮法玻璃生产线技术。2015年,我院设计的长兴旗滨玻璃有限公司800t/d一窑三线项投产,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窑三线生产工艺,将大吨位熔窑内的熔融玻璃液通过分流供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使用,从而使小吨位生产线稳定得到大吨位熔窑所特有的低能耗、高质量玻璃液,可以同时稳定生产不同厚度不同规格的玻璃,大幅降低综合能耗,显著节约生产成本。

目前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线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中国新材院从未停止技术探索的脚步,在玻璃领域勤耕不辍、精业笃行。2019年,中国新材院承接安徽福莱特年产75万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项目设计任务,该项目包含4条1200t/d一窑五线光伏玻璃生产线。2021年,项目成功投产,这是国内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正式投产的1200 t/d光伏玻璃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线。目前项目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成品率、能耗、环保排放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光伏玻璃生产线超大型化发展夯实了根基。

安徽福莱特年产75万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项目



第四阶段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玻璃行业可持续发展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行远自迩,踔厉奋发。中国新材院坚持履行央企责任,以发扬光大民族玻璃工业为己任,承担和实施了3项“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创新研发”项目,其中包括“浮法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与装备开发”。目前已完成了预期目标和任务,新成果应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提升了生产线的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行业发展再次做出了贡献。

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2007年,中国新材院将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成功应用于华尔润集团2条9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2008年顺利投运并网发电,夺得了在这个领域开拓市场的先机,这是国内第一家成功应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玻璃厂。该项目于2009年度获得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华尔润低温余热发电项目锅炉

余热发电、除尘、脱硝一体化

2009年总承包的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是国内第一个由设计院总承包的玻璃余热发电项目,成功运用余热发电、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投产后获工信部召开现场专项推广会向全行业推广。

成都南玻余热除尘脱硝一体化

中国新材院见证了我国建材行业余热发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攻破坚壁,研究开发出能适用于玻璃窑炉烟气余热、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的最优整体技术方案和相关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玻璃熔窑余热利用、除尘、脱硝协同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应用”获2014年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砥砺奋进铸华章,继往开来谱新篇。忆往昔,老一辈新材院人凝聚心血,在民族玻璃发展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今朝,新一代新材院人将砥砺初心,强化责任担当,奋力真抓实干,继续为中国民族玻璃工业殚精竭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来源丨中国新材院


编辑丨党群部/宣传统战部


— — END — —


推荐阅读

百年·玻璃① | 秦皇岛院:铭刻历史记忆 激发奋进力量

硬核!总院斩获至高荣誉引领发展

总院2人荣获朝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们助力“道达星座”、“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五四青年节 | 听总院青年说 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