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义:通过话语转换和对外翻译,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有能力做好中国的事情,也应该有信心讲好中国的故事。今天,研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际形象的迫切任务。中国经济对世界影响如此之大,中国讲什么都会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也正因此,中国更要站在全球角度、讲国际化的语言。这一理念在对外翻译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白中外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一些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外国人未必能理解和认同。比如,我们常说“以和为贵”,构建“和谐世界”,西方很多人的理念是“零和游戏”,会认为中国的发展会侵占和威胁他国利益。我们常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中国人也要过上好日子,BBC等西方媒体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公开定义却是“中国要一统天下”。
第二,要清楚中外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自甲骨文开始,中文表述思维有3000多年的基础。而英文的形成只有1000多年,且来自欧洲多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在中文语境里,我们不会把任正非说的华为要“杀出一条血路”理解为真正的杀人。但一些西方人的翻译就是如此。现在这种错译和恶译越来越多。
去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约翰•拉特克利夫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说,中国正在对200万人的军队进行基因编辑,以打造一支称霸世界的队伍。他这样说的依据是我们军队里的一句口号“继承红色基因,建设一流军队”。如果美国政界习惯通过误译、乱译、恶译来制定他们的对华政策,这个世界也太危险了。
不了解这些差异,我们的话就难以被正面理解,以至于新加坡一位比较理解中国的外交官学者马凯硕感叹到:“从历史上看,中国在解释或捍卫自己观点方面一直很笨拙。……很难找到一位能够以幽默和敏锐见解有效解释中国观点的优秀发言人。”
面对不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不懂中国语言的广大外国受众,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用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这是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重要一环。例如,我们介绍一个地方喜欢具体到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但是我们清楚北京的经纬度吗?如果我们告诉要来北京的美国人,北京的地理位置相当于西半球的纽约,他马上就会知道北京气候如何。
我们习惯用奇峰怪石、云雾缭绕、潺潺流水、鸟语花香等诗情画意的描述来介绍一个地方,却往往忘记告诉别人去那里哪种交通工具最方便,穿什么衣服最舒适,有哪些宾馆可以选择。再如,我们常说中国外交概括起来就是和平与发展,但如果我们总是使用大量的军事术语,如桥头堡、速战速决、人民战争、打好组合拳等,显然不利于构建爱好和平的形象。
在解决了中文原始资料的表述后,翻译可以做好在两种文化中架设沟通桥梁的工作。比如,中文里我们有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工作”,我们要做好国际传播工作,要抓好防疫工作,领导要做好雇员的思想工作,每个工作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等。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讲同样的事情,“work”不会超过两次。中文里不怕重复,英文则回避重复。有一位外国语言专家统计称,在中国的一篇7000多字的文章里,有些词汇能出现近400次。这在中文里不是问题,如果英文也这样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关于疫情防控,我们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及时控制了疫情传播,制止了疫情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疫情得以控制,经济实现了发展。这里面的“疫情”一词,大家都明白指什么,但是翻译成英文,去年2月11日之前只能是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那之后才是Covid-19。如果翻译时稍不注意,就会给一些挑剔的外国媒体和存心不良的人以口舌。
第三,要顾及语言之外的习俗差异。国际传播不仅仅是表达问题。夏天到了,很多人会打着五颜六色的遮阳伞,我们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颜色,西方人会认为是同性恋打出了旗号。为了展示美感,我们经常用这样的照片:雾雨蒙蒙,美女打着伞、迈着轻盈的步伐款款走过美妙的月亮门,我们看到的是江南美景和美人,有欧洲国家的朋友却告诉我,这个地方他不打算去,因为没有阳光,速度太慢……
硬实力的增强并不必然带来软实力的提升。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长期努力,了解他人,提高自己,任重而道远。
第四,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翻译中国”现阶段只能以中国人为主,外国人为辅。中国译者要有时代的担当,勇敢挑起对外传播中国的重担。为此,要强化国家翻译机制,培养和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翻译队伍,建设一支胸怀祖国、政治坚定、业务精湛、融通中外、甘于奉献的中译外国家队,形成对外翻译育得出、用得上、留得住的局面。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整理而成)
- END -
编辑:袁帆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进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官方TB店:0 hi:/₴JbiZXg4cnKD💲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一本好书开启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