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一本书带你遍览20世纪美洲现代艺术之路
20世纪美洲现代艺术,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其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艺术表现领域,都具有高度的价值,并为丰富人类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如美洲现代文学曾风靡世界一样,美洲现代艺术也逐渐引起世界各地学者和爱好者的密切关注,对其研究的热情经久不衰。
对于位于东亚的中国人而言,美洲地理遥远、历史隔阂,其文化艺术更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迟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华盛顿州建立“拉丁美洲现代艺术博物馆”,才标志着这一状态有所改变。
1992年,适逢纪念哥伦布航行500周年,美洲艺术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考察20世纪上半叶西半球艺术,并从中得到某些启示,曾撰写过多部有关19世纪、20世纪美洲和伊比利亚半岛相关书籍文献的纽约大学艺术史教授爱德华·莎利文,在其近作《美洲现代艺术之路:1910——1960年西半球艺术》中,生动而详实地介绍了美洲现代艺术的特色、起因及兴起,并不吝表达它与欧洲现代艺术之间的和而不同,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美洲现代社会图象。
除前言与后记部分,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集中表达了美洲自然风景与城市形貌;黑色视觉艺术中的黑人形象与宗教;黑人抽象艺术的历史、性质、转变及其表达形式;更不乏通过一幅幅具有浓烈美洲丛林风情的现代作品,对泛美超现实主义、流行艺术与波普艺术等流派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诠释。
书中讲到,发生在1910年至1960年的美洲关键性艺术事件与社会政治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均与美洲审美意识的逐渐转变息息相关,并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和探索路径。
书中用150幅美洲现代艺术经典作品,集中展现了西半球艺术特色,其中既包括随处可见的油画,也不乏声名显赫的壁画。
此外,本书对摄影、雕塑及各种平面艺术之间各自分裂又相互关联的悠久历史展开了诠释。
现存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的布面油画作品《食人者》出自20世纪巴西最杰出的艺术家塔西娜·都·亚玛瑞之手。
时至今日,每当有人提到塔西娜及其同时代的许多拉丁美洲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或超现实主义作品,人们总会联想到“丛林风情”“异域情调”这类字眼。
以塔西娜众多充满了浓烈热带丛林风情的绘画作品为例,一抹又一抹的绿色,便是观者悄然走进她艺术世界的第一感受。
▲《明信片》
1886年,塔西娜出生于巴西一个大种植园之家,家中以种植咖啡豆为生,这是当地最为发达的经济产业。
她的童年被漫无边际的种植物包围着,儿时的她目之所及总是郁郁葱葱。
从童年记忆到长大后的创作,绿油油的植物几乎从未消失,并始终是她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在其创作巅峰期,塔西娜大量使用巴西国旗的绿、蓝、黄三种颜色,并且融入了许多充满热带风情的植被样式。
她的作品中除了对既定模式的反抗以外,还充满对个性的强烈主张。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和民族的强烈自我投射精神。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迈进20世纪,美国文化以势不可挡的劲头冲击并排斥着拉丁美洲民族文化,从而大大激发了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并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在艺术领域,充满拉美觉醒意识的民族文化艺术从大量殖民地文化艺术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热带丛林中那种强烈的抗争意识和浓郁地域色彩的美洲现代艺术的主流。
20世纪初的墨西哥革命壁画运动,便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实例。
此时,墨西哥许多艺术家、作家投身到这场革命的洪流中去,经受了锤炼。
可以说,墨西哥壁画运动是一次继墨西哥革命之后的范围更加宽广的文化革命。
简而言之,美洲现代艺术以浓重绚丽的色彩、热情奔放的风情,风趣而抒情地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其表现形式的地域风格化在西半球20世纪上半叶艺术大框架和大潮流中充分显示出美洲艺术家所共有的艺术特色,同时,这也被认为是现代美洲艺术留给世人的启示!
支持单位:中国画报出版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