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勋明(湖北):修复古建筑,守望荆门乡土文化|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胡海龙 爱故乡行动 2020-09-04



编写按:自2018年6月启动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活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伙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展现爱乡人物风采,接下来“爱故乡行动”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人物故事,敬请关注。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一起爱故乡!


推荐人

董瑞红 湖北省襄阳市草草义工协会

推荐理由


李勋明先生从1995年开始研究荆门本土文化,用自己的钱推动地方史志整理出版,修复了大量历史建筑,还对荆门各项建设事业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他是当之无愧的荆门文化守望者,在荆门、在湖北享有很高的声望。


我曾造访圣境山九龙谷,看到文渊阁收藏的大量地方史志文献资料,非常感动。李先生的工作真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人。我联想到我们草草义工协会做的公益项目“传统文化回校园”,做调研的时候孩子们说:不是我们不爱家乡,而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爱她,爱她的什么。是啊,孩子们不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怎么会对家乡的可爱有切身的感受?真希望爱家乡、普及家乡历史文化的工作能从娃娃抓起。像李先生这样高瞻远瞩的本土文化学者,越多越好。


人物简介:

李勋明,生于1953年,湖北荆门团林铺镇孟港村人。高级建筑工程师,古建规划设计师,地域文化研究者。


事迹概述:

1)2000年开始,积极搜集整理本土民俗民居资料,跋山涉水实地考察江汉北部地区民俗民居建筑文化,兴复本土历史文物古迹,设计监理本土历史文化古迹建筑数十处,如张文秋故居、陈士榘故居、军民合作饭店等;


2)致力于荆门本土化研究,考证文化名人,自费校勘编辑出版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荆门圣境山》,发表《寻找古鄀城》《荆门建阳驿西南“古荆州”“权城”遗址初探》等专文数百篇,《荆门赋》《漳河赋》《子陵赋》等刻石立碑在荆门重要文化展示区;


3)通过在报刊网络不停地发表自己相关民居设计与修复、地方文化的文章,引起当地政府重视,使很多被淹没的重要历史遗存被保留了下来,如升天塔、读书台、青龙观、韩氏老屋、团山寺、金鸡冢等。



在湖北省荆门市,谈起近年的乡土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李勋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多年来,李勋明先生推动出版了两部荆门州志,在荆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还通过多方努力,修复了多处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筑以及十余处佛道寺观,将以前人迹罕至的圣境山九龙谷打造为荆门著名文化旅游景区。他对荆门城市发展的建言,许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勋明是荆门团林镇孟港村人,出生于1953年。他自幼喜好读书,还曾随乡村画匠学习绘画,并一度以此为业。后来他进入工地开始接触水利建设工程,在实践中学会了勘测设计、制图施工。这为他后来从事古建筑测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漳河管理局工作期间,他又向专业工程师学习了不少建筑和水利方面的知识。


1984年,李勋明从漳河管理局离职创业。中年以后,他对荆门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孜孜不倦地从事相关研究和遗产保护工作,先后撰写发表文史、文学等类别的文章1000余篇并出版专著,影响也越来越大。



推动荆门州志出版,研究地方文史


荆门州志的编纂始于北宋,但康熙以前的各版志书或失传,或仅存残册,或未刊行。现存较为完整、学术价值较大的荆门州志,是乾隆版《荆门州志》和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后者也是清代最后一次荆门修志。乾隆版直隶州志,系当时荆门知州舒成龙组织专人历时十年编成,内容较为全面,但长期没有再版刊行。


李勋明很早听说过乾隆版荆门州志,但一直无缘得见。有一次他在一位陈姓朋友那里看到一套,大喜过望,当即花了800元复印了一套。后来他回忆,此书“放置案头,每日必读,对书中所记山川地舆、人文古迹无不神往。对陆公(陆九渊)、舒公(舒成龙)等名宦治州之德无不仰慕。故闲暇之余,常爬山涉水,循志索源。”从这部志书中,他发现了不少在一般史书中难以读到的珍贵史料。他找到了圣境山九龙谷真武观、偏观寺、玉皇阁等宗教建筑的历史,并通过勘察确定了遗址方位。又根据州志关于古中州人张丽虚得神灵点化躲避战乱、隐居荆门西宝山外“天坑”的记载,结合墓碑找到了“天坑”的具体位置,发现了他的后人张方贞等居住的屋场,以及他们修建的关帝庙、土地庙等遗址,为开发九龙谷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了新的文献依据。在探寻仙居乡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李勋明依据州志查到了仙居乡在西魏时期就曾置安居县的记载以及仙居寺的详细资料,还发现了久被遗忘的石圣山和仙姑寺的资料,为仙居乡挖掘了一处风景秀奇的文化旅游胜地。也正是因为阅读州志他才得知,自己的老家孟港村的得名,原来与大诗人孟浩然有关。他还发现,荆门的城市建设可以参考州志上的一些史料,从中吸取一些好的历史经验,为此他结合自己的专业写作了20多篇文章。


搜集资料


这样一部珍贵的志书,长期不能与荆门市民见面,实在是很大的遗憾。于是,从2000年开始,李勋明不断为出版乾隆版州志而奔走呼吁。2006年,出版州志得到当时市府主政官员的支持。于是,经过市档案局点校,乾隆版《荆门州志》于2007年正式出版,其中李勋明为之筹集资金约两万元。


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是另一部有代表性的清代荆门志书,与乾隆版州志相比,增加了当时荆门所辖当阳、远安两县的史料,而且内容更为详尽。李勋明花费千元求购得这部州志的复印版,在北京购得此志光盘,于是开始筹备点校工作。他约请同道廖开江先生协助点校,前后数易其稿,历时一年校勘成册。2012年,《荆门直隶州志》正式出版。


李勋明推动地方史志整理、研究的雄心不止于上述两部志书。2014年,他在九龙谷景区修建了一座“文渊阁”,用于收藏和展示他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荆门历史文化的所有书籍、文献资料,并奉祀荆门本土19位历史文化名人于阁内。李勋明认为,现在做这些事情好像没有很大价值,但过上百年或者更为久远的时间,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除了收集、整理、出版地方史志书籍,李勋明也写作了大量的考证文章并牵头组织出版了多本政协文史资料。回顾历年他发表的文章,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关于古民居建筑,他写过栗溪镇大瓦屋、石桥驿镇花园村赵坡老屋、马河镇九十九间屋;关于 寺观祠庙建筑,他写过升天塔、青龙观、白龙观、团山寺、铁鞭祠、普庵寺、净业寺、羊角寺;关于荆门历史文化名人,他写过陆九渊、严子陵、舒成龙、周培公以及清末荆门名绅周瀚;关于农业遗址,他考证过自己家乡孟港村古代水利田园改造的历史, 此外还抄录解读了石莲村生态保护主题的古碑。关于荆门的文化遗迹,年代最早的他写过马家垣新石器文化遗址,年代最近的则写过近现代北关街的情况。他还非常关注民俗非遗文化的传承,对荆门的梁山调、皮影戏、花鼓戏的文化价值高度评价。


人们知道李勋明是一位企业家、建筑师、文化学者、地方史志专家,其实他还是一位有较深功底的作家。他能以文言写作,所撰《荆门赋》《漳河赋》获全国征文第二名,被单独用碑墙刻在荆门城市运动公园内,《东宝赋》《象山赋》《马河赋》《子陵赋》也分别刻石。近几年,他又创作了电视连续剧《老莱子传奇》的剧本。



开发圣境山与修复古建筑


除了地方文史研究以外,李勋明另一大爱好是修复民居古建。他曾对笔者说,他生活很简单,他的追求就是守护传统文化,修复有价值的历史建筑。


李勋明修复历史建筑,可以从圣境山九龙谷说起。


圣境山地处荆门城郊,海拔581米,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历史上是区域性的道教名山,但历经战乱浩劫,到上世纪末只剩下少数残垣断壁,也没有修行人在山中常住。1999年,李勋明和几个朋友来到九龙谷,被这里的风光和关帝庙、普善堂等历史遗迹所吸引,由此他萌生了开发九龙谷为文化旅游景点的念头。当时的九龙谷,上山只有弯弯曲曲的狭窄土路,商界的朋友都不看好这里旅游开发的前景。尤其是李勋明开发这里的初衷,并非为了赚钱,而首先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这个,朋友们就更不理解了。


从那时起,到2014年,李勋明在九龙谷建山门、修公路、开磴道,重建或新建了老君台、玉皇阁、八仙台、楚望台、文渊阁等宗教人文建筑,先后投入约1500万元。九龙谷如今已经成为荆门市民郊游踏青的好去处和全市重要的文化沙龙平台,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书法协会、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市文联等单位相继在此挂牌。2004年,李勋明出版了《圣境山》一书。


在荆门各地,李勋明设计、规划、监修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很多。除了上述九龙谷的几处宗教建筑,还包括子陵宅、天台书院、度门寺、读书台、金鸡冢、团山寺、白云观、千佛寺、周培公祠等文物祠庙建筑以及现代文物建筑军民合作饭店等。他还保护维修了韩氏老屋、大瓦屋等荆门代表性古民居建筑。白果树民俗文化村、淯溪民俗文化博物馆等也是他设计的。


2011年,李勋明结识了从深圳归来、原籍荆门城南五里镇的一位罗先生,了解到他为回报二哥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的恩情,欲拿出半生积蓄为二哥建造一所宅院,深为感动,于是他帮助设计并监理建造了这所仿古建筑,并为之命名“罗稼第”。罗稼第的设计,体现了耕读传家的传统和孝悌精神,也很注意展现荆门本土文化特色,是以规划了“楚亭”等景点,将附近沙洋县左冢(传为春秋义士左伯桃之墓)出土的楚棋盘、铜匜放大再造为景观,对此观者无不称道。


实地勘测古民居


修复、重建历史建筑,需要实地考察,有些建筑僻在山区农村,徒步进山实为不易,有时还有受伤的危险。上述的仙居乡石圣山,仙姑寺遗址在山顶,背面即是悬崖,山顶空间狭小,攀登考察极为危险。李勋明考察时,为了摸清楚祖先们在这里建寺的目的和心理,不顾危险和年高,坚持爬到了山顶。


为了修复古建,李勋明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他再有热情,精力和财力总是有限的。为此他向政府建议,对全市古街古民居进行调查统计,加大保护力度,特别对名人故居要重点保护。他考察荆门各地古民居,不仅拍摄照片,收集相关人文历史资料,还绘制了平、立、剖面施工图和结构详图,现已绘编成《荆门古民居》一书。李勋明说,如果这些建筑消失了,后人仍可以按图纸把这些建筑重新复制。


李勋明的专业背景是建筑学,他不仅熟悉现代建筑,也熟悉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了解传统建筑工艺,对传统建筑文化及建筑哲学也有较深的领悟。在他看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其核心是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相与。从上世纪开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国人自卑,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现在新一代建筑设计师缺乏传统建筑文化、舆地理论这一课,学西方的建筑文化又没有吃透,造成一些建筑设计不伦不类,保存价值低,使用寿命短,拆了建,建了拆,恶性循环。为此他忧心忡忡。


有一回笔者在九龙谷拜访勋明先生,请教他关于乡村古建筑保护的看法,感觉他作为文化学者看问题很有高度,深深钦佩。他认为,保护应该有整体性思维,单个古民居保护重要,一些古村落的整体保护也十分重要。不仅要留住建筑遗产的物质外壳,还要看到古村落背后值得记取、发扬的生活生产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为保护而保护的单线、单向的努力不一定能奏效。在李勋明看来,人、当地人是保护传承文化的主体,要留住文化,就要留住人。为此他建议,鉴于许多建筑和民俗文化遗产都在边远山区,政府在医疗、教育、网络通信、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应向边远乡村倾斜,完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医疗、教育、网络信息等公共服务,让这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守好一方乡土,传承一方文化。反过来,把文化做好,自然就留住了人。他还建议,在当下新农村的建设中,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城镇周边土地平整的地区可以整体规划,但在山区丘陵地带,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规划决策,保护好古建筑古村落。他这些高论实在发人深省。


南漳考察古民居


在李勋明的眼里,荆门全市的古建筑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文化旅游发展也是一个整体,而对具体规划他早有清晰而系统的设想。以九龙谷景区而论,他在建好文渊阁、楚望台以后,下一步计划修楚望塔,这样让圣境山和象山、东宝山、白云观这样一些现有景点连成一线,成为一条荆门文化旅游长廊。


在一次政协会议上,李勋明曾发言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灵魂,一个没有文化品牌的城市,是让人失望的,一个有文化品牌却不懂得珍惜的城市,同样也是令人失望的!”这些年来,弘扬文化,李勋明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从自己做起,在多个领域他的贡献都是不可替代的。为了对他予以表彰和支持,2012年湖北省委宣传部向他颁发文化扶持资金奖励50万元。2013年,荆门市授予他“荆门市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称号。



为家乡发展建言


李勋明是荆门市政协委员,对于荆门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等他都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在网络论坛上,他也是荆门很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


早在十几年前,李勋明就开始研究城市选址问题,发表了《话说荆门城市选址与发展》《再说荆门城市选址与发展》等文章,反对“弃水立城”的观念。十几年过去,实践证明了他当初的远见。他关于荆门其他一些发展课题的论述文章,如城市板块功能划分,“中国农谷”的定位,南城区的定位,漳河新区的定位,本土新农村建设思路以及文化旅游的发展理念等,都有理有据,有自己的独立观点,不是迎合领导意志附会瞎说,不附和网络意见的“多数派”。多年之后,事实常常证明了他的卓见。他还为荆门拟定了宣传口号:“中国荆门,荆楚门户”。李勋明研究荆门发展是有大视野的,他曾撰写过一篇题为《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城市选址》的论文,被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引为考题。


身为城市人,李勋明对农村建设极为关注。他甚至说,农村是荆门的根基之本,建议荆门逆潮流而进,推进城里人乡里化,支持城里人到乡村居住创业,如此必对地方后续发展产生长效影响。尤其是栗溪、马河等边远山区,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去。他这些观点是多年前提出来的,当时“逆城市化”、城市人下乡创业的话题还十分边缘,今天则已形成小气候,由此不能不佩服他的远见。


2014年向当时任宣传部长的汪联舫汇报工作


这些年为地方建设献计献策,李勋明除了在报刊发表论文,在政协提案、发言,也很重视在网络上和网民交流。他长期担任荆楚网东湖社区荆门论坛首席版主。因为他学识渊博,做人低调,待人诚恳,作风民主,发言富于建设性,他受到了网民和官方的一致认可,荆门论坛也吸纳了许多人才,网民们许多的建议被政府采纳,论坛十年前就被视为荆门市的“主流媒体”。笔者和勋明先生同在东湖社区多年,印象里各市县论坛没有第二家被提到荆门论坛的高度。2017年12月,李勋明在论坛上作了“2017年述职报告”,他不无自豪地说:“多少人通过荆门论坛走向了成功,只有我老李还在坚守。”2018年,他被荆楚网评为“优秀版主”。


李勋明先生十多年前就和笔者在东湖社区有交流,那时笔者以为他是个有钱人。2007年武汉高校往汉江流域农村捐赠大批物资却缺乏运费,笔者找过他化缘,那时不知道,其实他是个“穷人”。当面结识他以后,才知道他自嘲的“荆门寒士”是真。他开公司挣的钱都投入古建筑保护和各项文化事业中了。


现在的李勋明有很多的头衔,除了荆门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及东宝区第四、五届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等官方职务以外,他还是中国楹联家学会会员、中国辞赋家学会理事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荆门市楹联学会会长、市文联委员、市规划协会理事、圣境山老君台道教管理委员会主任、《荆门日报》星期天人文版特邀撰稿人、荆门市档案特约研究员。


表面上李勋明是光鲜的,但因为他的许多思维和实践超前,他具体做事有多难,难的时候有多孤独,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曾自嘲“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是,他“誓为本土文化尽余生之力”,这个志向从未改变。


今年的李勋明已经65岁,研究弘扬乡土历史文化,修复重要历史建筑,他很有紧迫感。他对未来有很多的设想。比如对荆门以外市县的古建筑的测绘工作,他也很有兴趣并已积累不少资料,希望将来能充实出版为《江汉民居》。文渊阁的资料收集工作,也还任重道远。他还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设计规划建一座代表本土建筑文化的古镇,希望荆门的老莱子等名人文化品牌在全国打响……年近古稀的李勋明,永远在思考,永远在路上。



推荐阅读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寻找2018爱故乡人物”正式启动!


2018爱乡人物系列故事

徐永恩(浙江):老顽童的乡土情

叶福宜(湖北):竭诚尽智  保护汉江母亲河

陈宇(广东):爱电影 爱方言 爱家乡

宋艺谋(重庆):80后回村当书记

李高福(云南):创建“哈农园”,守护哈尼梯田

郑云波(湖北):果农版“林志颖” 带歌回乡当农民

向宏彩(湖北):勿忘初心,打开乡村孩子的阅读之窗

王定钊(湖北):古民居守护之路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