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0万人参与,3年后上市,记者暗访调查“全国最大的手机菜市场”
使中国商报记者对“同城商城”感兴趣的是它的宣传语:全国最大的手机菜市场,将在国内2860个城市开通,手指点点2小时就可把菜送到你家。
把这个电商平台介绍给记者的人叫阿勇。阿勇专门通过微信做项目,已经组建了好几个团队,他给记者发来了一些手机菜市场的介绍资料,特别强调这是个很规范的电商平台,前景远大,总部就设在浙江的丽水市,巳经推广一年多了。
在充满了激情的推广资料中,记者注意到,只要出600元,就能成为手机菜市场这个电商平台公司的合伙人,公司不仅赠送一瓶价值近千元的红酒,合伙人还能获得100份期权股。而且宣传资料还特别强调:公司现在处于投资亏本推广阶段,全国各地共有50万人参与, 3年后可上市。
如果属实,那么这个手机菜市场将不仅是个便民利民的电商平台,成为合伙人还能享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投入与产出远超正比,这种挣钱的概率不亚于天上掉馅饼。记者决定通过成为会员这种方式对“手机菜市场”进行了深入了解。
阿勇作为记者的推荐人,他将记者拉到一个微信群,这个群的每个人都是同城商城项目的合伙人。阿勇说,现在这种商业推广方式已非常普遍。大约10天后,记者收到了来自浙江丽水寄出的一瓶红酒,牌子叫斯哥特干红,声称价值900多元。
这是家什么样的企业,他们采用什么营销方式搭建了这么大的一个电商平台,用手机买菜会受欢迎吗,这家公司是在真正搭建电商平台还是以此搞资本运作?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记者大脑,记者决定通过暗访对这家电商平台一探究竟。
公司一分不赚 态度分成两派
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部,生态环境国内领先,是一个经济正在崛起的山区城市,距杭州200多公里。驱车3个小时后,记者到达了丽水市莲都区南城新区商贸物流城,同城商城的公司就在这座物流城内。几乎没费什么劲,记者就找到了这家丽水海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是同城商城的运营推广商,一楼墙壁宣传栏上标明公司驻地属于“共青团丽水市网商创业孵化基地”。上了二楼,有两位年轻人正在包装斯哥特干红酒,他们把一箱箱的红酒拆开后分瓶装入了邮寄盒。
公司规模不大,有一拨人围着会议桌听公司的人讲解商城合伙人的政策,看他们的装束也和记者一样是从外地来公司了解项目的。该公司招商部的经理石芳上前问记者是来公司考察的合伙人还是代理商,而后她又把同城商城的推广政策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如果记者推荐一个人充值了600元,这600元公司都当成推广的广告费奖励给推荐人和推荐人上面的另外9人;60元为一个红包,记者推荐的人越多拿到的红包就越多,但红包只能是10层,10个人共10个红包,刚好600元,公司不留一分钱。另外,推荐一个人买菜成为会员的话,作为推荐人,也有1%的奖励。记者如果接下手机菜市场所在城市的运营中心,那就成为了代理商,公司会返消费总额的10%作为代理费。
以石芳所说的这种推广模式来看,经过层层推荐人的过手,公司以广告费的名义将每一笔600元的收入都返回给了合伙人,而公司没赚一分钱推广费,这既不符合常理,又与近年来屡次改头换面,实则换汤不换药的庞氏骗局相类似。那么,这个已经吸引了50万人参与的合伙人项目会是真吗?
在记者持怀疑态度的时候,又有一拨人陆陆续续地进来了。听口音,有的来自河北,有的来自福建。记者和一位来自福建泉州的男子搭上了话,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发展了许多下线,好的时候一天能拿到十几个红包,所以十分看好这个项目。但当记者问及是否关心这个手机菜市场的运作以及公司未来上市的情况时,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该男子最关心的是公司发红包的政策能否长久。他有点神秘地告诉记者,他算过了,这个项目如果做得好的话,一年能赚上千万元呢。
那么,对于这个一年靠拿红包就能赚上千万的项目,其他人会持什么看法呢?记者决定做个推广试试。第一个就找到了在传统商业经营了一辈子的白先生,他听了记者的介绍后不屑一顾,情绪甚至有些激动。白先生告诉记者,如今这些依托于网络兴起的新商业、新零售层出不穷,但上当受骗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网络平台关闭后根本就无处找寻。白先生强调道,“这类东西哪能和我们搞实体门店的比,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好听一点他们是在搞资本运作,说得不好听就是找个理由骗钱。”
而与白先生的强烈排斥态度不同的是,记者向在银行工作的张先生推荐时,他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直言他看中的是这个项目的股权,如果这个项目真上市的话, 600元的前期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空架子公司打太极 网上买菜受众少
在与同城商城招商总负责人杨光和招商部经理石芳的沟通中,记者了解到了手机菜市场的布局:一头连着菜市场,一头连着消费者,中间由公司搭建平台。
石芳告诉记者,手机菜市场目前还处于推广期,公司当然需要参与者越多越好。目前,菜市场的网点除了湖南有几家以外,其他的还在建设当中。如果现在有会员或者合伙人在同城商城平台来买菜,公司只能从本地丽水的菜市场采购后快递给会员。
当记者问及现在每天有多少会员通过手机买菜时,石芳坦言,有时候一天也没有一单。她解释说,目前公司的计划是在全国2860个城市铺设合作的菜市场,打造成与美团、滴滴打车一样的电商平台。
对于这项庞大的便民工程,仅靠现在石芳表述的情况来看,以该公司目前的实力恐怕难以维护。当记者想让石芳详细描述一下未来公司的实际运作的时候,这位负责人却打起了太极:滴滴没有一辆车,却整合了出租车市场;淘宝没有一件货,却整合了零售业,那么同为电商的我们也可以这样。
另据石芳透露,他们公司将面向全国2860个城市,开通报单、推单、计价、配送为一体的抢单系统,实现全国用户下单2小时送菜到家。
通过网上买菜,许多城市早就推行了。2015年初,杭州市工商部门为开展便民服务,在多家农贸市场推出了网上买菜服务,还有专门的网上菜市场,但仅维持几个月就没有了生意,专门组建的网上菜市场送菜队伍也随之解散。如今,大部分的农贸市场都已经取消了网上买菜这项服务。
网上买菜的想法虽然好,但落地难,主要有三方面问题目前还无法解决。曾经创建了一家网上菜市场的吴成对记者表示,一是绝大多数卖菜网没有开发能力,仅靠网上找一个通用的网店系统稍加修改难以与其他电商竞争;二是不少卖菜网的经营者没有农产品的经验,只是纸上谈兵;三是对客户群体的画像难以捕捉。白天忙于工作,无暇买菜的都市白领们更不会有时间做饭,“宅男”“宅女”可能连菜都认不全,更不要说在网上买菜了。
那么,网上买菜的真实受众是什么呢?吴成表示,除了效益好的个别单位外,主要还是家庭主妇们。现在大多数家庭主妇们是70后、80后,能接受网上购物,上网买菜符合她们的购物习惯,但这个消费群还是很有限,在菜市场逛的主要是年纪偏大的顾客,他们对菜的新鲜度和价格非常敏感。
50万人参与的电商平台监管难
手机菜市场如果不是为了推广而推广,而是让手机菜市场真正落地,真正让消费通过这个商业平台买菜,实现便民利民,现在来看还是任重道远!
在推广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记者:同城商城这家电商平台公司现在和将来究竟靠什么赢利呢?
是不是这个项目已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呢?记者从推广宣传中看到,地方政府出资1亿元支持这个项目打造大数据。但当记者致电共青团浙江丽水市委时却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回复:地方政府目前还没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平台运营过程中公司又靠什么赚钱呢?推广资料明确表示,平台收取商家营业额的10%作为服务费。这就意味着,如果农贸市场里的菜农拿出手机菜市场销售的10%给平台作为服务费的话,通过平台卖出去的菜价格要大大高于农贸市场上的价格。
此外,让记者困惑的另一个方面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该怎么监管这类项目呢?一个电商项目,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参与,一群群素不相识的人靠微信发展推广,谁来监管?一些人为个人利益,扩大或杜撰推广内容,如何管理?出现问题,如何保护好会员、合伙人的利益?
商业平台是不是只有搞资本运作才能生存和发展呢?据记者了解,现在很多商业平台造势拉人就是推广一个概念,然后转手或者与别的平台合并;也有不少搞传销搞非法集资,造成了为数不少的“网络难民”。
1月20日上午,记者的推荐人阿勇在微信上给记者发来信息,说他今天特意到浙江丽水参加了同城商城的“千人大会”,全国各地来了很多合伙人和团队领导。阿勇显得很兴奋,希望记者能赶过来看看。记者告诉他,大会就不参加了,但是会密切关注手机菜市场的推进,因为记者希望这个电商平台不仅能办起来,而且能办好。中国商报对此将持续关注。
那么相关部门是如何看待“同城商城”的呢?
网友远安蜘蛛人在远安县以论坛上发帖称:
朋友圈最近在发同城商城这个APP,概念是说:你可以在这个APP看到每天的菜价,也可以在里面买菜,然后同城1-2小时就给你送到家了。和美团送吃的,有点类似。
因为和美团类似,大家在远安又能看到美团,所以好些人就非常有兴趣下载。
然,这里面又搞了别的名堂。我在此说下我的观点质疑下。
一.同城商城介绍要和很多大公司一样,要上市。现在充值600元,送600原始股,说是上市以后值很多钱。然后再送一支据说1198元的红酒给你。
1、通过百度“天眼查",同城商城所属的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原始股东3人,认缴为0。一个准备发展壮大的公司,股东会一分钱都不交?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的皮包公司。
2、同城商城所属的公司,现在是注销状态。一边还在运营用户充值,购物。一边把公司注销掉?
二、招募用户加盟,成为自己的下一级,往上10级每人提成60元。拉人充值的多,还有业绩奖励。
1、金字塔模式,招募一个下线,往上十级的每个用户平分60元。看似钱都是用户得了,但是,提现扣税10%,600扣税就有60,是属于公司了。
2、我理解送的红酒不高于60元。几十元的红酒,你说他市场价几百还是上千,不是专业的也不好鉴定。
三、企业文化、大阵仗宣传、各城市代理图片齐全,看着就好像做的很大。
一个用户投600元,你没能马上收回来。一百个用户投的就是60000元。拿用户的钱去搞宣传、租场地,太简单了。
我有这么多疑问,都跟我朋友提出来了,他觉得我屁都不懂。还是坚持自己玩,也要拉别人充值玩。
这个项目你觉得真吗?
【图片来源:临沮论坛截图】
随后,远安工商公开回应:
远安蜘蛛人:
您好!我局对您发布的关于同城商城疑似传销的贴子高度重视,迅速安排执法人员进行了初步核查。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同城商城营运模式基本符合传销特点。
后期,我局将加强关注,对涉嫌参与传销的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在职权范围内对确属传销的组织者依法查处,并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不要参与,以防上当受骗。
远安县工商局
2018年4月16日
文章来源:反传销网综合中国商报,临沮论坛,远安县工商局,特此鸣谢!
谨慎!“零首付”购车或是陷阱
“零首付”贷款购车也许并不是最省钱的,但一定是让手头资金紧张的人最为心动的一种购车方式。在各类电商平台、车商处,“零首付”贷款购车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不过,近日深圳警方通告刚刚打掉了一个以“零首付”购车为幌子的特大“套路贷”团伙。这足以提醒广大消费者:“零首付”看上去便利优惠,其实“水很深”。需提醒消费者,小心“零首付”花招,不一定是“福利”,还说不定误入骗局,到最后车没买到,钱也没了。
【警方通报】
“零首付”购车被套骗钱
“零首付、零利率、免担保、轻松购车……”类似的卖车广告很多人都见过,有的人选择这种“零首付”购车后才发现上当受骗。近日一个犯罪团伙被击破的消息引起汽车业内关注:根据深圳警方通报,今年2月,深圳龙岗警方掌握到一条涉“零首付购车套路贷”犯罪线索,经侦查,初步掌握了以方某为首的特大“套路贷”犯罪团伙。4月25日,龙岗警方展开收网,对该“套路贷”团伙实施抓捕,共抓获团伙成员61人,缴获电脑、银行卡等作案工具一批,摧毁了一个涉案价值近亿元的“套路贷”团伙。这个犯罪团伙的骗钱“套路”很简单,用“零首付购车”吸引购买者,利用合同漏洞,制造违约情形,骗取上当者数万元的手续费和高额的违约金。据悉,今年国家公安部门“扫黑除恶”行动,已经将打击“套路贷”纳入其中一个严打对象。
【揭秘】 “套路贷”的“零首付”骗局
比如说一辆价值20万元的车,“套路贷”公司以零首付购车需要手续费的理由,与你签订一份25万元的合同,这样购车者就可以轻松获得25万元×80%=20万元的贷款。注意,虚增车价是市面上“零首付”购车骗局中常见的招数。等贷款下来后,25万元会按照计划打到购车者的账户。在这个环节,“套路贷”公司会通过转账方式给购车者25万元的贷款,留下银行流水“证据”。随后,“套路贷”公司会要求购车者以现金的形式归还5万元手续费(这样就不会在银行留下转账证据,相当于购车者白给5万元)。到了购车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购车者拿着20万元来还款时,“套路贷”公司就会要求购车者按照合同还25万元!同时配合各种套路,让购车者错过还款时间,造成违约并承担高额的违约金。最后让购车者亏了钱,还提不到车。
【现状调查】 “零首付”游走在灰色地带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当前并没有明文禁令“零首付”贷款购车,因此“零首付”成为某些知名汽车电商平台以及少数汽车经销商卖车的“噱头”。
当然,并非所有的“零首付”贷款购车都会导致“人车两失”的可怕后果,有的的确是汽车经销商或中介机构通过垫资的方式,通过“零首付”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购车。但这种“贷款福利”也是值得商榷的。正所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方式也是游走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通过增加手续费、服务费等方式,变相地增加消费者的购车实际成本,车商和金融中介从中也有利可图。
律师指出,许多表面看似能够实现“零首付”的手段,实际上不仅不合法,其实上也会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支出,低端车当高端车卖、库存车当新车卖等,都是常见手法。
记者在广州本地某名车销售公司的汽车展厅里留意到,该公司推出的“零首付”的车型均被抬高了车价,如一辆裸车价仅为30万元左右的低配豪华车,经由该公司加装了一些低价配置后,提价至39.88万元。按照正常30%首付款,购买原车的消费者应该先支付9万元。但选择“零首付”贷款买车后,消费者看似享受到了“零首付”,却只能买到提价的车,实际上还多支付了9万多元。而已经提价的车扣除30%首付款,贷款金额也正好约30万元,相当于原车的真实价格。这种“高支付”变相成了“零首付”也是常见套路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零首付购车”在实际操作流程上是合法的,只是在营销上偷换了概念,即将“先租后买”偷换成了“零首付买车”。这在某些知名电商平台上最为常见,明确写有“首付零”的车辆,大多是使用一两年后才能过户给买家本人。如一辆全款售价为9万多元的福克斯,首付为“零”后,一年供的月供为2689元,其实这个“月供”等同于每月租金,第一年车辆及车牌所有权均归平台所有。
记者留意到,一般经整车厂正规授权的品牌汽车经销商极少触碰“零首付”“零利率”这类促销方式。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相关金融负责人陈经理告诉记者,“零首付”对于手头资金欠缺的购车者的确比较有吸引力,但月供资金偏高,并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其次也并不利于汽车品牌的正规发展。“选择‘零首付’的用户的风险控制比较难,这部分成本或会很高,长久来说对于品牌形象来说也有损害,我们并不推崇。”
【律师说法】政策规定
汽车贷款首付最低15%~20%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1月1日新修订施行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也就是说,首付最低15%~20%。记者留意到,由于信贷紧缩的影响,部分银行已经将个人汽车贷款的首付比例从20%提升至30%~40%,有的银行甚至要求40%~50%,但有些汽车经销商通过一些金融公司,声称可以做到20%,甚至更低。
律师指出,“零首付”在条规之外,肯定是涉及灰色操作地带。广东信昌律师事务所的梁律师表示,汽车经销商擅自采用“零首付”购车方式的,可能会导致银行解除贷款合同,不予发放贷款,也可能面临购车者通过诉讼追究其赔偿责任的问题。
【车贷金手指】
谨慎看待“零首付、低利率”
有消费者问,经常看到经销商和贷款中介机构推出“零首付”、“低利率”甚至完全免息的优惠,是不是都不能相信呢?简单来说,车商并不傻,“零首付”所多出来的贷款利息也不会帮你“贴钱”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体现在车价和代理手续费上。或许这种“零首付”、“低利率”个中的操作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车贷相比普通贷款多向银行贷了首付,肯定会造成利息的增加。
另外,购车者还必须知道,选择了优惠的车贷,那么新车大部分会按照原厂指导价来销售,即全价!享受不了市场优惠,这可是比普通贷款和一次性付清要贵不少。此外,还要留意的是,“零首付”促销的车型很有可能是滞销或者库存多的车型。选择“零首付”或“低利率”购车可能意味着——不仅享受不了正常的优惠,车况也许也会有问题哦。 (记者邓莉 图:资料图片)
文章来源:新华网
往期推荐
更多反传防骗资料请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