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罕见!美国推全面制华法案 想靠“举国体制”维持科技优势

当地时间5月2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0票反对的结果,结束了对价值 2500亿美元的 《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U.S.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的辩论,推动该议案进入最后通过步骤。该法旨在提高美国在科技领域与中国的竞争能力。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针对某一特定国家的一揽子法案。以下转发新华国际头条的一篇分析文章。

美制华法案“集合体”意在绑架美国政府对华政策

文|丁宜 新华社国际部北美问题调研员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美国参议院近日公布了最新版本的制华法案——《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这一法案整合了之前若干制华法案,被视为一揽子制华法案的“集合体”。

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针对某一特定国家的一揽子法案,体现了零和博弈的地缘政治思维,预示着美国正通过立法形式开启系统性制华时代。法案一旦通过,将使中国企业涉美法律风险陡增,扭曲全球市场,导致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受阻,甚至可能产生扼杀创新的连锁反应。

一揽子制华法案“集合体”

《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作为本月参院商业、科学和交通委员会表决通过的《无尽前沿法案》的替代修正案,将包括《2021战略竞争法案》在内的若干制华法案统统“收编”,被视为一揽子“制华法案集合体”。

这一最新版本的法案由六部分组成

-芯片和ORAN 5G紧急拨款

-《无尽前沿法案》

-《2021战略竞争法案》

-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相关条款

-《2021迎接中国挑战法案》

-其他事项

法案计划紧急拨款520亿美元,用于落实美国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的芯片法案以及有关芯片生产、军事以及其他关键行业的相关项目;另拨款15亿美元,用于落实美国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的美国电信法案,以加强在5G竞争中的“美国创新”。

法案授权未来5年投入约1200亿美元,用于支持国家科学基金会、商务部、能源部、航天局的相关活动,涉及科技创新与研发、STEM教育、精准农业、量子信息、生物经济、制造业及其技术中心建设、供应链、电信、太空等。

法案致力于推进“印太战略”、扩大与“印太”盟友的多方面合作、提升美国在国际组织和多边论坛的领导力。法案还无端指摘中国侵犯人权、对美开展所谓网络间谍行动等。此外还就中国新疆、西藏、香港、台湾、在美孔子学院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无论是《无尽前沿法案》还是《2021战略竞争法案》,此前在美国参议院下设委员会中都以“超级多数”得票获得通过。这在政党极化、党争严重的美国政坛实属罕见。专家预测,《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的概率较大,在通过时间和条款细节上会有一些分歧。开启系统性制华时代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霍政欣说,《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融合了之前的美国众多法案,几乎包罗了所有涉华事务,是针对特定国家的一揽子法案。这在美国历史上十分罕见,即使是在美苏对峙时期都没有颁布过类似法案。

霍政欣认为,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整体转向,拜登就任总统后美国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方针,此次国会更是针对中国酝酿一揽子立法,这预示美国从法律层面开启全方位、系统性制华时代。

这一法案动用了参议院6个委员会的力量,几乎涉及参院所有成员。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洛曼撰文说,美国正处在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之中,这种竞争横跨了国家权力的全部领域,包括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副院长龚向前指出,与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将以拉帮结派的方式,联合盟友围堵中国的科技崛起,利用法律规则的制定和解释全面制衡甚至孤立中国。

特殊利益集团的私心妄念

美国《外交政策》近日撰文称,与中国竞争是本届及未来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优先事项,因此特殊利益集团(通过此法案)将自身诉求附加到所谓的新冷战上。

法案通篇充斥对中方的恐惧、担忧之情,大部分政策措施被描绘为“应对中国之举”。

美国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会网站援引其东亚项目主任斯韦恩的文章说,法案部分内容将中国对美国和世界构成的威胁简单化,并予以夸大,而且从宪法规定角度看存在诸多越界之举。

文章认为,法案部分内容重复了华盛顿对中国最极端的妖魔化言论,充斥着对中国政策和行为的令人吃惊的、断言性的陈述,这些说法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事实记录。

在斯韦恩看来,法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为其步履艰难的经济增长寻找一个外国威胁作替罪羊,证明了美国人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挫败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袁莎认为,此法案旨在绑架白宫对华政策走向,不利于中美关系转圜和国际体系稳定。

“损人”也不“利己”

专家指出,该法案“损人”也不“利己”。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洛曼认为,当前版本的法案将大量资金耗费在特殊利益集团上,更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说,如果该法案试图达成中美科技彻底“脱钩”的局面,美国国内许多企业会受很大负面影响。

袁莎说,法案将中国妖魔化,对华认知趋向意识形态对立和非理性对抗,会煽动种族主义,撕裂美国社会,助长反华和反亚裔的仇恨犯罪。

美国《政治报》网站援引进步派议员和活动人士的观点说,急于把中国视为美国的生存威胁将使美国陷入数十年的浪费性开支,同时在美国国内助长排外情绪。

扭曲全球市场

霍政欣说,从大趋势看,该法案体现了零和博弈的地缘政治思维,与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发展大势相违背,将破坏经济全球化给包括美国带来的贸易便利与繁荣。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法案将有损全球化,可以预见法案对技术领域的重大负面影响。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哈斯韦尔说,这不仅将阻碍在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而且可能会产生扼杀创新的连锁反应。

袁莎认为,这种选择性的政府投资还会扭曲全球市场,助长不正当竞争,扰乱全球供应链。

可能导致中企涉美风险陡增

霍政欣预判,该法案一旦获得通过,中国高技术公司或被美国视为对其构成挑战的行业实体,其涉美法律风险恐越来越大。未来,国家安全将取代经贸因素,成为中国企业涉美业务的主宰性考量。而国家安全属于行政权范畴,自由裁量权极大,因此我企业涉美业务风险和不确定性将不断加大。

他认为,法案将对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法领域、国际人权法领域、国际投资法领域、国际金融法领域、国际仲裁法领域产生全面影响,便于美国在诸如新疆、人权、环保等问题上肆意对华找茬。

外交部最新回应

对此,5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等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美关系与其他大国关系一样,难免存在一些竞争,但用竞争来定义或主导中美关系,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只会导致对抗、冲突。即使竞争也应该是良性的,以相互提高,共同进步,而不是搞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打着竞争的旗号,行封闭排华、遏制打压中国之实。美方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摒弃陈旧过时的冷战零和思维,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看待中国的发展,采取积极的对华政策,同中方相向而行,加强对话,管控分歧,聚焦合作,推动中美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