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社:融合创新为自治区生日献礼|聚焦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从顶层设计到逐项实施,经历了变革的阵痛后,内蒙古日报社开始感受到媒体融合小有所成的快乐。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内蒙古日报社经过3年磨砺,终于在省级党报媒体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恰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样的重要节日,这是对内蒙古日报社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内蒙古日报社为自治区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
“媒体融合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很多工作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内蒙古日报社社长王开多次在谈到媒体融合时这样感叹。据其介绍,内蒙古日报社从2014年开始至今3年的时间里,学习了很多传统媒体,2016年6月24日根据自身的特点,该社建立了6个融合编辑部,5个业务线。
“经过2016年的运行以后,我们认为整个融合中关键的因素是人,其次是互联网思维,再次是公众号思维。”内蒙古日报社总编辑吴海龙认为,观念与思维是媒体融合能否进展下去的关键。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公众号平台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日报社的微信公众号,尤其是与人民日报社共同合作的大青山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其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了主流阵地的作用。
“公众号思维实际上是互联网思维的升华,是当下有影响力的新思维。”吴海龙认为,在深度融合中借助这一思维可提高站位,不断增强主动性,在思维方式上实现转变。归根到底,党报和新媒体的主动融合中人的作用是关键。在“中央厨房”技术条件下,要生产出色香味俱全的全媒体产品,“采购员”“厨师”都要超出正常的“厨房”思维。
在目前媒体生产条件下,报纸无疑是一种低端连接,读者群相对固定,并且日渐萎缩;网站从最初的新媒体,已经渐渐被划分到“传统媒体”之列,属于信息传播中的中端连接;“两微一端”传播优势脱颖而出,成为高端连接。而经过3年的摸索,吴海龙总结出内蒙古日报社的六种连接模式:
其一,与人民日报新媒体技术公司及人民网签订协议后,在整体融合方面已经运作了一年多。同时,与人民网合作开发运营客户端系统,在其他方面也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机制,形成了第一种模式,即接力连接。
其二,由内蒙古日报社牵头成立了内蒙古党报联盟,以内蒙古14家党报连接共享新闻资源,形成传播合力,这是第二种模式。
其三,连接广电媒体,推广客户端发行,拓展受众面,这被认为是跨界连接模式。
其四,今年上半年,与内蒙古移动、内蒙古联通、内蒙古电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内蒙古手机报》及内蒙古日报社所属媒体平台建设。与内蒙古通信部门相连接,把党报的资源让广大受众更好共享。
其五,利用蒙文报联盟,连接国内八省区使用蒙古语人群;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搭建信息传播与网民互动平台,形成语种连接。
其六,利用外宣融媒体平台,连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进一步提升外宣影响力,即国际连接。
“六种连接模式,构成了我们报社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融合传播网络,这也是我社基于‘中央厨房’的探索实践。”吴海龙说道。据其介绍,今年年底,内蒙古日报社所建设的“中央厨房”,将形成13个系统、5个体系、6个连接,将极大地扩大用户,扩大内容发行渠道。
媒体融合进展如何?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报道将成为内蒙古日报社“中央厨房”建设效果的一次检验,成为融媒体记者全媒体报道的一次大练兵。
“按照各自媒体特点,内蒙古日报社对所属各媒体均进行了安排。”《内蒙古日报》(汉文版)总编室主任杨佐坤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新媒体上,内蒙古日报社更是加大了力度。
内蒙古新闻网发挥其“云平台”的角色,重点打造推出“迎接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专题,设置“走、看、听、评”等相关主打栏目,按照报道形式要求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自治区其他媒体和盟市旗县媒体、优质自媒体关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宣传报道稿件、新媒体产品及相关图文资料、新闻图片等,择优整合制作自主创新的融合类产品。
内蒙古客户端开设了“迎接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专题,按照报道形式要求重点组织“脱贫攻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民生改善、法治内蒙古”四大板块的内容,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产品、整合精编稿件为主,按照“准、新、微、快”的要求,实时快速发布。
7月以来,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70号》微信专刊,每天精选精编相关内容产品,在固定位置、固定时段全网推送。及时整合刊发《内蒙古日报》“砥砺奋进的五年”“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两大主题报道,以主打稿件形式每天早晨发布,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责编 杜一娜 制作 郑浩然
合作、投稿、开放白名单:加小编微信:longfeiyina 请注明来意
本文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获得独家首发授权的稿件,转载须征得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