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丨多人集体腹泻检出诺如病毒,这些你需要知道…
新闻回顾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发布通报称,7月12日晚,接到群众反映朝阳区豆各庄地区部分小区居民出现腹泻情况。
截止到14日20时,52件标本检测出诺如病毒,其他标本尚在检测中。同时,针对居民提出的水质疑问,相关调查核实工作同步开展,现场已提取水样进行检测。
(朝阳区政府官方微博发布通报▼)
诺如病毒是什么?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样病毒,首次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诺瓦克镇暴发的胃肠炎患者粪便标本中。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最常见病原体,是群居成人和儿童急性感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其引发腹泻的临床特征多为起病急、呕吐多、暴发多、传播快等,在冬季发病率会出现上升趋势,因此,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或“胃肠道流感”。
不过,大家不要恐慌,诺如病毒感染并不可怕,症状通常会在2-3天内好转,绝大多数人一周内可以完全康复。
诺如病毒,我们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诺如病毒感染有哪些特点?
▷诺如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感染如何预防?
▷不幸感染了诺如病毒该怎么办呢?
诺如病毒有哪些特点?
1.变异迅速
诺如病毒属于嵌杯病毒科诺瓦克样病毒属,其中,诺如病毒(G Ⅱ -4)占目前全世界流行的诺如病毒的70%~80%。
它通过定期的基因重组积累或点突变而产生新的毒株,尤其变异迅速,几乎每隔2-3年便会出现新的变异株。
因此,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获得的免疫力,并不能在下一次病毒传播中产生自我保护。
2.环境抵抗力强
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对各种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力。
无论60℃孵育30分钟、4℃的20%乙醚处理18小时或在室温、pH2.7的环境中暴露3小时都仍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图片来源网络
3.感染性强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感染性,每10~100个病毒颗粒就能引起感染。
已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
该病毒可以通过食物、饮水、生活接触、空气等途径传播,其中,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方式,其次是直接接触、空气传播。
容易在幼儿园、学校、医院、社区、宾馆、餐馆等半封闭且人多密集的环境中引起集体暴发性流行。
4.全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儿童、老年人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群体临床症状可能更严重,此外,还容易引起并发症。
诺如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感染后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呕吐及水样腹泻,可能伴有头痛、发热等。
通常情况下,感染病毒12~48小时出现症状,持续2-3天,一般可以自愈,恢复后无后遗症,但老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恢复较慢。
一般多为轻症,但少数病例仍可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症状消失的3天以内,携带的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因此,病愈后的3天内,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免病毒再次传播。
感染后如何治疗?
针对诺如病毒的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无疫苗,此外,抗生素对诺如病毒也无效。
图片来源网络
当症状不严重时,成人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运动饮料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足够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在药店购买口服补液是更好的选择。
症状严重时,如剧烈呕吐和脱水,需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预防感染主要以非药物措施为主。
防控措施一: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香皂或者洗手液仔细揉搓,再冲洗干净;外出回家后先洗手,饭前便后也要先洗手;减少外出和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做好食物的保鲜工作,避免交叉污染。
通用的“六步洗手法”▲
防控措施二:食品卫生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在外就餐,特别是无证无牌的街边小店;吃水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贝类海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防控措施三:饮水卫生
确认水源安全,确认饮用的水已消毒;不喝生水,要喝煮开过的水;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
此外,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哦!
不慎感染了诺如病毒怎么办?
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做出诊断,把诺如病毒导致的胃肠炎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区别开来,再针对性地给予补液、止泻等治疗。
特别提醒
不慎感染了诺如病毒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等药品。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也不会阻碍症状好转,用了抗生素也不会让病好得更快。
除此之外,就是多休息、多饮水,听上去老生常谈,但对于呕吐、腹泻的病人来说,及时的补水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这些处理措施,患者通常在数天内即可痊愈。
家中一旦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病人,还应尽快采取消毒措施。
针对不同的对象,消毒方法也有所不同
▽▽▽
01
病人呕吐物
(1)病人呕吐物吐在固定容器中
如痰盂或厕所马桶内等:
A.配制含量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匀)。
B.小心倒入足量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将呕吐物完全覆盖。
C.消毒30分钟以上。
D.由厕所马桶冲走。
(2)病人呕吐物吐在地面等表面
A.配制含量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匀)。
B.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同时对地面进行彻底消毒,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
C.清理的污染物放入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D.消毒中使用的抹布等工具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 消毒剂溶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份水),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
02
病人粪便
(1)病人粪便排在厕所马桶内
A.配制含量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匀)。
B.小心倒入足量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将粪便完全覆盖。
C.消毒30分钟以上。
D.由厕所马桶冲走。
(2)病人粪便排在地面等表面
A.配制含量为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5份水,混匀)。
B.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同时对地面进行彻底消毒,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
C.清理的污染物放入黄色垃圾袋,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D.清洁中使用的抹布等工具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 消毒剂溶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份水),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
03
地面、墙壁
1可采用喷洒消毒或擦拭消毒,使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
2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0份水)。
3
喷洒消毒喷湿即可,擦拭消毒时,用抹布或拖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后进行擦拭。
4
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分钟。
5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
04
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玩具等物体表面
1门把手、桌椅扶手、楼梯扶手、水龙头、饮水机把手等高频率接触物体表面是消毒的重点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消毒时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消毒液。
3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0份水)。
4
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
5
作用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05
衣物、被褥等织物
1配制浓度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2
将固体污秽物移除,然后浸在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
3
浸泡30 分钟,然后清洗。
4
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 分钟。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
06
食品用具
1清除食物残渣。
2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或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07
皮肤、粘膜
1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
2
皮肤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碘伏含量多为0.5%左右,可直接使用。具体应查看说明书),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3
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4
注意免洗手消毒剂多为以乙醇为杀菌成分,对诺如病毒消毒效果不理想,建议慎用。
08
废物处理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
09
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空间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
注意事项
1.消毒方法的选择。由于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如84消毒液、含氯消毒片等,配制时注意消毒剂的含量。
2.实施消毒前,需先疏散无关人员。在消毒和清洁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
3.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不同的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
4.厕所、卫生间的抹布、拖把等应专用,不能用于其他场所。
5.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6.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诺如病毒易传播、易变异,看上去十分可怕,但只要我们注意食品和环境卫生,在感染后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就不必对其太过恐慌。
一旦发现疑似病情及时就医!
END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食药法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