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他评:江苏哑石的《我用味觉触摸身边的事物》(连载16)(总195期)

秋起飘零 诗眼睛 2021-10-07

荐赏连载16


好诗好评


《我用味觉触摸身边的事物》


   江苏哑石


——此时不读书,也不写字。

只凝视杯中,看那些曾从

指掐、杀青、揉捻、烘焙等动词中

节节撤退的茶叶,是如何在

热水中,重新打开蜷缩的自身。


仿佛已习惯了克制和隐忍,它们

在用近乎卑微的谨慎,小心消解着

平日里,众多来自外部的暴力。


在由漂浮至下沉之间,有我

一小段时间的静默。杯中之水,

疏通了它们阻滞的脉络,使眼睛

望不见的隐秘,在敏感的味觉中


得到了解释。以善意的接纳之心

去细品,会发现深颜色的杯中之水,

味苦而寒,有香气,能降火。另有,

被称为风霜的成分若干含于其中。




好诗好评

我用味觉触摸身边事物

                                                                                                     

 ——赏析江苏哑石的诗


文/秋起飘零


读哑石老师的诗有过几首,他的诗歌语言很内敛,脉络清晰可见,没有过于豪华的装裱。无论是之前的《写在冬日的字》,这首诗里用心灵感应节气的变化,抒写了自己对于冬日的记忆,而触摸到很多年以后的自己的时候,那些茫然无措的感觉,会让读过的人被触及。就像诗歌结尾,“不谈写在纸上的字。在比日历上的/ 节气词早到的冬日里,我曾经/ 写下的田园赞美诗,只轻轻一吹/ 纸上就空无一字,比霜还白。”是的,所有能触摸的仅仅是眼前的,而那些陪伴我们的美好记忆,已然留在那个时空里,“比霜还白”几个字,表现了语言所无能为力的苍白之感。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哑石老师这首《我用味觉触摸身边的事物》。诗歌来源于生活,它是我们生活和生命的折射。诗人最大限度的利用诗歌这种载体来抒发,表现某种情感。而如若能在真实可见的生活中,找到,发现具有诗意的题材,我想是一个诗人所应该具备的。而这首诗就是这样一个在很小的事物中获取、记录,研磨,传达出诗人所思所想的文字。

这里开篇就很朴实“此时不读书,也不写字。/ 只凝视杯中,看那些曾从/ 指掐、杀青、揉捻、烘焙等动词中/ 节节撤退的茶叶,是如何在/ 热水中,重新打开蜷缩的自身。”这是第一节的表达,文字深沉,有画面感。是的,在某一个安静的午后或者是晚间时光,让我们处于忙碌的心,在眼前一杯茶中,找到本来的安静,身体和心灵得以放松下来。不读书,也不写字,只是凝视。沏茶的人或是喝茶的人专注于这杯茶水,他会看到什么,我们会看到什么,当一个人如此安静,他是会忘了自身的存在。那么就只有茶叶。它们曾经在长熟的时刻,被手指掐下来,而扼杀了它自身的绿,接着是揉捻、烘焙,才是我们杯中的茶叶。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茶叶是被动的,它只有接受,所以这里用了一个词“节节撤退”,拟人的手法,更为凸显出诗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这小小的茶叶,它所被寄予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植物本身了。

在接下来的第二节中,再次推进,述说茶叶的被迫“仿佛已习惯了克制和隐忍”,“在用近乎卑微的谨慎,小心消解着/ 平日里,众多来自外部的暴力。”读到这里的时候,就不难发现,诗人所隐喻出的感情,也许是生活本身,也许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现实。任何人存在于这个世界,都是渺小的,都很有这种无助感,所以,这里是会引发共鸣的文字。

在第三节,视线从茶中拉回,回到“我”之中,他这样写到“在由漂浮至下沉之间,有我/ 一小段时间的静默。”这里的静默,我认识是一个双重的解读,一是在专注于这杯茶水中,“我”自身在有所思,有所想。而如果结合前部分,这里的静默就不单单是此刻喝茶人的安静了。它被延伸到一种人生态度,漂浮,下沉,这何尝不是人生的起起伏伏呢,而作为一个成熟的,有思想的人,很选择“一小段时间的静默”,这里的时间不是很长,因为,我们在赶路,在为了生存而忙碌,没有时间,没有谁,允许我们为了自我的一些情绪化的东西而更多耽搁,所以这里的一小段时间,是一个隐忍的表现。“杯中之水,/ 疏通了它们阻滞的脉络,使眼睛/望不见的隐秘,在敏感的味觉中/ 得到了解释。”那么,这样的静默带来什么呢,或者说对一杯茶水的注视,所得到的是什么呢,这也就是诗歌的结尾部分所要说出的,“以善意的接纳之心/ 去细品,会发现深颜色的杯中之水,/ 味苦而寒,有香气,能降火。另有,/ 被称为风霜的成分若干含于其中。”这几句的表达,应该是这首诗的主旨思想了,这一道人生之茶,所给予我们的虽然苦,虽然寒,但是它是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和抗击,才会把香气留在品茶人这里,正所谓人生苦辣酸甜,在我们经历过种种,人生的动荡,艰辛的付出之后,哪怕是种种不公平之下,仍旧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这是何其不容易的,也是一颗真正成熟的心态,所以,当我们能怀着这样善待的心,勇敢走过来之后,就是一个真正饱经风霜的人!

这首诗不是很长,却十分完整地表达了诗人对待尘世的一种态度。在诗歌语言上凝练,情感上节制,用隐喻的手法得以表现,意象的转换也是很自然的,是一首很成功的作品,值得品读和学习!再次感谢哑石老师为风起带来的佳作!


诗人简介:


江苏哑石,本名张学伟。1991年起,开始有练笔习作滥竽充数于文学期刊。要说的,全在文字中了,说其他是多余。



名言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美》中所说的“美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欢迎关注《诗眼睛》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1248424054@qq.com或happy2008poiuyt@qq.com

微信号:ZhongGysyp

主编:王恩荣(微信号:a1026874138)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