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诗人要关注世道人心—梁志宏诗歌印象》 (总300期)

霍虎勇 诗眼睛 2021-10-07


理论园地TO BE

诗人要关注世道人心

(作者:霍虎勇)

诗人要关注世道人心—梁志宏诗歌印象


作家霍虎勇

                                

在中外文学史上,伟大的抒情诗人总是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的发展怀有深深的关切,对人类面临的某些共同问题有着深入的体察与领悟,总是把自我与进步的社会意识形态统一起来,使个人的命运和追求同人民群众的命运和追求融为一体。他们的抒情既是独特的自我表现,又是为时代和人民发出的呼声;既是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同时表现了人类情感的本质。现代法国著名诗人、评论家瓦莱里说过:“仅仅对一个人有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这似乎是文学铁的规律。虽然当今有太多“营养不良”的作家每每以狂欢的姿态宣扬成就,兜售着比泡沫还轻的文字自诩精品,搞得文坛乌烟瘴气,沸沸扬扬,但是无论这片天地怎么喧哗混乱,人们总能透过自己的感知与灵魂深处的呼唤发现经典,坚守生命的“血脉”。

  2013年年初的一天,我拜访了著名诗人梁志宏先生。他虽然已年近七旬,却精神矍铄,给人一种春日阳光般的温暖和秋天向日葵般的成熟。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梁老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为时代奉献了许多颇具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称赞和铭记。

  梁老师从1963年考入山西大学开始创作诗歌,次年便以笔名“歌今”先后在《延河》《人民日报》发表了《伐木工人礼赞》《山村傍晚》等诗作。“每个伐木小伙儿的手里哟,都有一幅时代英雄红旗谱;每个伐木姑娘的心上哟,都有一张祖国跃进五彩图!”诗行里充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诗人歌唱着走上诗坛,但也走进了那个时代极“左”思潮制约下闭塞、狭隘的创作境地,走了一段弯路。

  走出“文革”的浩劫,梁老师经历了痛苦的挣脱与“嬗变”,以《检察长的眼睛》获得《诗刊》年度奖而重新亮相,获得了诗坛的认可。

  在这首关注时代风潮、充满批判锋芒的诗中,诗人无情揭露了“一笔阳光下的肮脏交易/一纸染着酒臭的合同”,发出了时代的呼声:“人民需要这双眼睛/时代需要这双眼睛。”此后梁老师发表了《我与长城合影》《解放》《黄土城》《法官之心》《山火》等贴近改革开放“世道”的厚重诗章,发表了《观舞者》《城市与解放纪念碑》《魂系太阳》和长诗《爱魂》《山碑》等洞察人心与铸造灵魂的诗章。黄钟弃地,瓦缶雷鸣,一个心怀天下苍生的诗人,一个为民请愿的高尚诗人,如何让人不钦佩,如何让人不敬仰?梁老师十分崇拜的艾青、牛汉等诗坛大家,其实包括梁老师在内的众多优秀诗人的诗歌,总是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的苦难和欢乐、幻灭和梦想、挫折和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层面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着人类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的执著信念和高尚情怀。事实上,经过时间的磨砺,很多诗歌已经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启迪和熏陶。

  梁老师很看重作为长篇自传代序的《秋天的向日葵》,我也十分喜欢。诗人这样写道:


  秋天立起来的时候

  田野上那片

  挺拔的向日葵低下了头颅。

  青黄斑斓的茎叶舞动金风

  硕大的葵盘,渐次低垂下来

  花瓣褪去了鲜亮,卷拢锋芒;

  一如智者的头颅

  俯视着脚下温情的土地。

  末节注入了诗人深沉的反思:

  我久久俯视脚下

  向着养育自己的土地行注目礼

  重温脚趾与泥土的契合

  回放拔节和开花的情节。

  我与这些立秋之后

  俯首而立的向日葵兄弟啊

  不再喧哗,而默默汲取,孕育

  报效于我钟爱的太阳和土地。


  诗人说这首诗是他花甲之年的自画像,绘出了他从“仰面旋转”到“俯首沉思”的向日葵似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民就像土地一样,没有土地便没有国家,执政者应该善待养育自己的人民,因为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远发展和繁荣昌盛。

  梁老师在创作上既有不变的审美追求,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他善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一对很重要的概念。且看梁老师近作《雪映金银木》:


   雪落无声。我听到怦然心跳

   踏雪来看金银木

   看枝枝红果欲燃,雪蕾绽放。

   这雪白与焰红

   柔情与炽烈,相映相惜

   构成了汾畔最美的雕像

   ……

   红妆素裹的金银木啊

   我就这样动情地看你

  心如红果欲燃,如雪一样纯粹。


  这是一曲激人奋进的生命之歌,每个音符都饱含着诗人的柔情与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如何严寒,如何荒凉,这穿越秋冬的金银木都燃烧着火红的生命火焰,坚守着内心的纯洁与宁静。这不正是诗人应该拥有的品质与精神吗?这不正是人类所追求的信仰和方向吗?

  再看另一首《河开了》,诗人在冰雪初融的河面上发出这样的感叹:


  旭日升起暖暖的红晕

  风乍起,视野里柔波一浪一浪

  涌向远处的残冰,那苍白或灰绿

  惦念封冻前邂逅的那尾小鱼儿

  惦念岸上相识和陌生的人们

  该融化的,还有人间的冰冷和困局。


  梁老师几个月前携妻子赴欧旅游,写下《巴黎的高度》《凡尔赛宫所见所思》《在佛罗伦萨听<我的太阳>》等十几首关注人类命运、具有深邃意蕴的诗作。在意大利罗马的“西班牙台阶上”,诗人遥想济慈、雪莱、拜伦在此逗留的情景,浮想联翩,写诗一首。他有感于“诗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呼吁”,吟唱雪莱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读了让人怦然心动,感触良多。是啊,大自然的春天来了,可人世间的冰冷和困局什么时候能够融化呢?这是诗人对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的美好希冀和愿望。

  当被问及诗人的价值何在时,梁老师说:“从1963年发表处女作,一晃已经半个世纪了。我曾在《梁志宏文集》的跋中表白:文学应为世界播洒光明,驱除黑暗。诗歌较之其他文艺门类,更应是人类的良心和历史的证词。现在的我更加关注老百姓的呼声,要求作品贴近人民大众。我觉得诗人应该更多关注世道人心,发出大众的呼声,应该身体力行成为民族精神与灵魂的塑造者。”梁老师还谈到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充满劳绩的人们“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表示诗人应为营造诗意家园而尽力。我读过海德格尔另一段话,强调唯有真正的诗人在思考着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诗人以自己超乎常人的敏锐,以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以自己对存在的形而上感知,以自己诗的追寻蕴含着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唯有真正的诗人,才可能不计较世俗功利得失,使思考的意象超越现象界的纷纭表象,去思索时间,思索死亡,思索存在,思索人类的出路。

  当纸叠的信念弥漫着浮躁的硝烟,当深夜的乌啼勾勒着丑陋的叫唤,当昏暗的月光沉落着岁月的苍白,我们期待一阵飓风,期待一声呐喊,期待一轮火红的旭日撕破黑暗报晓黎明。我们期待,期待更多像梁志宏一样燃烧着炙热火光的诗人。愿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点燃一把永不熄灭的光焰。

 



  诗人简介:


梁志宏,祖籍河北井陉,1945年10月生于山西太原。曾任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太原诗词学会会长、《城市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主编《并州诗汇》。著有抒情诗集太阳系列三部曲、叙事长诗当代系列三部曲、史诗《华夏创世神歌》、长篇传记《太阳下的向日葵:一个正统文人的全息档案》等20种,并有5卷本《梁志宏文集》行世。一级作家职称。《我与长城合影》入选高中《语文读本》诗歌《检察长的眼睛》获中国作协《诗刊》1982至1983年度优秀作品奖、赵树理文学奖一等奖,抒情诗集《黑瀑布》、长诗《爱魂》先后获全国乌金奖。先后评获1980年代中国城市诗优秀诗家。


欢迎关注《诗眼睛》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1248424054@qq.com或happy2008poiuyt@qq.com

平台微信号:ZhongGysyp

主编:王恩荣(微信号:a1026874138)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