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居民炒房;冷,企业出逃
近日深圳的两则新闻成了网络焦点:万人抽签抢房与众多高端制造企业持续外迁。
一、房价与租金
深圳房地产价格早已一骑绝尘,新房二手房均价已然超过北京上海。最近深圳新房市场的一些炒房现象频上热搜,“房产代持”这种存在巨大风险的现象也再次进入视野。
深圳热点楼盘“万人抢房”、“众筹打新”。11月24日,深圳某楼盘进行了公证摇号,这个楼盘的均价为13.2万/平米,总价区间在1184万元-2984万元之间,销售方案明确优先满足无房居民家庭购房需求,根据在深圳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时间长短等因素筛选入围者。该楼盘最终有9690人参与摇号,得房率约12%。
十年前,深圳大部分厂房租金只要9元/平/月 ,现在都在30元/平/月以上,甚至有的厂房租金标价45元/平/月,是10年前的2-3倍,且租赁合同签约期限越来越短,续一次租金涨一次,未来租金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太大。此外,随着空间资源越来越紧缺,深圳出现了全国罕见的16层高的厂房大楼。
二、企业出走潮
近年来深圳企业出走名单越来越长:华为、中兴、比亚迪、富士康、欧菲光、华大基因、TCL、万泽、兆驰、兴飞科技、海派通讯、霍尼韦尔等企业。
最新搬迁企业是深圳市两家大型制造业公司美国史丹利百得和日本村田制做所。世界500强企业史丹利百得精密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随着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内竞争的加剧,集团基于战略发展需求,不得不重整业务资源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自2020年10月26日起全面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提前解散史丹利百得。数据显示,深圳史丹利2019年实现营收20.2亿元,净利润1.5亿元,员工有1000多人。
11月26日早上,日本企业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发布通知称,其全资子公司,埼玉村田制作所将于2020年12月关闭其生产子公司升龙科技,解散员工人数约1500人左右。
环深城市中,东莞的松山湖聚集了大量来自深圳的企业,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华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大疆的研发等等。东莞、惠州、中山,作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已经迎来产业大发展的良机。
三、路在何方?
企业外迁潮对深圳经济的影响,疫情以前已经有所体现,深圳2019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累计同比增长6.1%,从2015年的1-7月增长7.8%开始,每年同期的增幅均有下降。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深圳金融业的税收占比超过制造业,占比22.37%,制造业仅20.30%。
2015年深圳房价同比上涨近50%,领先全国,随之而来的是,深圳高科技产业加速外流。在2016年的深圳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额在下半年也出现了负增,这当然与大量企业的“出走”不无关系。
2017年7月,深圳市政协发布了一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报告称,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大多数外迁企业已不再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而是先进制造业。2019年6月,深圳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6-2018年间,37.5%的外迁企业集中出现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
企业走了,一些靠给企业做配套加工的工厂也跟着倒闭,一个企业甚至可以带领一个城市的产业走向没落。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本原创文章公众号👆,每日更新、原创作品
往期精彩 北大校企破产之后,轮到清华?难兄难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