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代艺术家,同绘松湖胜景;两幅长卷,共证松湖变迁!

松湖文艺 2022-01-09

十八年筚路蓝缕,松山湖迎来成人礼。


该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松山湖的科技创新之美、生态之美与人文之美?该如何讲好松山湖故事?

 

这两幅中国画长卷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


《松湖烟雨》(2008年版,局部)

《松湖烟雨》(2018年版,局部)


同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画长卷艺术形式,同题为“松湖烟雨”,同样出自岭南名家之手;不同的是一条长卷创作于2008年、一条长卷创作于2018年,前者为艺术家独立创作、后者由艺术家协同作画。

 

2008年版“松湖烟雨”长卷的作者是岭南著名画家李国华先生,彼时先生86岁高龄,受松山湖管委会的邀请,创作该长卷。

 

十年之后,李国华先生的儿子李劲堃先生再续松湖因缘,领衔创作同名中国画长卷。

 

十年间,松山湖迅猛发展,景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东莞高新技术开发区,到国家级高新区;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广深科技创新核心区;背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松山湖正成为全球创新驱动发展的领跑者。

 

但唯一不变的是,两代艺术家同绘松湖的拳拳之心。



2018年版“松湖烟雨”长卷有哪些艺术特征呢?

 

其一、聚合全国名家共画松湖胜景。

2018年秋,松山湖管委会特邀艺术名家李劲堃、郝鹤君、黄泽森、周汉标、刘思东、莫肇生、卢彦汛、姚涯屏、李海强、张森霖、刘婉仪等合力绘制《松湖烟雨》长卷,以纪其胜。其中,李劲堃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在山水画领域的艺术探索卓有建树;郝鹤君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师从于著名画家黎雄才先生;黄泽森曾任东莞美协主席、岭南画院院长,人物画创作有口皆碑;周汉标为广东书协主席团成员、东莞文联主席,艺术创作独标一格;刘思东为广州美协副主席、莫肇生曾任肇庆美协主席……正是名家圣手的通力协作,才成就了《松湖烟雨》长卷。

 

《松湖烟雨》(2008年版,李国华作)(题款)

《松湖烟雨》(2008年版,李国华作)(题款)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为《松湖烟雨》(2018年版)题款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郝鹤君为《松湖烟雨》(2018年版)题款


其二,充分彰显画卷叙事功能。

《松湖烟雨》中国画长卷,作为视觉艺术,却充分彰显出视觉的叙事功能,以散点透视的形式,表现出松山湖可观、可居、可游的意境。在这条长卷中,观者既可以看到松湖烟云、湿地生灵、一路红棉、满亭荷香等生态与自然胜景,又可以欣赏到松山湖管委会、万科生活广场、生产力大厦、状元笔公园等地标性建筑,还可以望见散裂中子源、华为溪流背坡村、大学创新城、中科云计算、幸福花园等十多个标志性景观和建筑;既可以体验到松山湖的科技、文化与生态魅力,又可以感受到郁郁风情与勃勃生机。松山湖日新月异,如何通过一条长卷来表现变化,是艺术的难题。但唯有破解难度,艺术才能成就高度。

 

随类赋彩、应物象形,《松湖烟雨》通过精致的艺术语言与灵动的叙事结构,谱就了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壮丽画卷,形成了宏大主题与精微细节、社会场景与生活日常、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传播与传世的完美统一。

 

《松湖烟雨》(2018年版,局部)


为更深入了解这十年松山湖的变化,籍此“松湖烟雨”长卷展览与名家创作分享会之际,松山湖特别邀请《松湖烟雨》艺术名家主创团队共同分享长卷的艺术创作心路历程,从艺术名家的视角,带领您一起领略大美松湖,感受松山湖的非凡魅力。


出席分享会的主创团队介绍

莫肇生

肇庆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授、导师

 

卢彦汛

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

中国美协会员

 

刘思东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执行会长

 

张森霖

广州梅社书画院院长

广州市海珠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姚涯屏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李海强

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职业画家

 

刘婉仪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东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见证了松山湖的成长

呼唤更多展现松湖人文内涵的文艺作品

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曾莉

曾莉表示,我在松山湖工作十八个年头,从松山湖开发建设到今天,见证了松山湖从一片荒凉、偏僻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今天国家级的高新区,是一个人才高地、创新的宝地。幸得两代艺术家同绘松湖的拳拳之心,用艺术的形式反映这个时代的变迁、东莞的变迁,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缩影。同时也呼唤更多见证松山湖成长的文艺作品,用艺术的方式展现松山湖的人文内涵,让更多人走进松山湖、了解松山湖。


画纸背后渗透着

松山湖的生态守望与创新追寻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执行会长刘思东

对于刘思东而言,与10年前相比,松山湖最令人惊喜的是,它的创新城市名片打造出来的同时,还是坚持着建园初期对环境保护的生态守望。人们从长卷上可以看到,松山湖的建筑与山水互相掩映,既有当代建筑又保持原生态气息。创作团队选择了俯视的角度,以此收纳更多景点与建筑物,这无疑一个庞大的工程。但创作团队却通过巧妙的构图,用艺术的手法呈现了一幅纪实性的画作。


建筑与山水共融一色

画家创作立新意,尽现松湖之大美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东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刘婉仪

刘婉仪分享到,在2008年有幸陪同李国华先生来这里游遍了松山湖,如今回首,方觉松山湖发展之快。而现代建筑与山水共融的结合,恰恰启发了各位画家创作立意的灵感,把松山湖特有的人文气质展现在松山湖发展不同历程里面。


18年后再见松山湖

“筑梦松湖”四字涌现心头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姚涯屏

姚涯屏表示,众多画家一同创作一幅作品,风格统一确实是个难度。因此美术家们花了很多心血去协调——如何融合大体量的建筑,又要体现出幽静的环境。“18年前的松山湖我也曾见过,听到松山湖要开发的消息时,心里想的都是一排排工厂的景象,直到18年后亲临松山湖那一刻,觉得像做梦一样,心里只想到四个字:筑梦松湖。”



《松湖烟雨》(2008年版)

(请横屏欣赏)



《松湖烟雨》(2018年版)

(请横屏欣赏)

岭南艺术名家李劲堃、郝鹤君、黄泽森、周汉标、刘思东、莫肇生、卢彦汛、姚涯屏、李海强、张森霖、刘婉仪等合力绘制。


十年再续松湖缘,两大长卷览巨变。期待松山湖继续呈现更多精良的人文作品,让松山湖不仅是科技的高地、产业的高地,同样是人文的高地、美好生活的高地。



资料来源:020艺术观察、松山湖生活学院、南方日报

图片:乐享松山湖、松山湖生活学院

编辑:松山湖文联

【松山湖文联热点索引】

十年再续松湖缘,两幅长卷览巨变

松湖画廊 | 绘四时美景,守一份传统——朱裕芬老师美术作品欣赏

光影荟萃 | 松山湖到底有多“绿”?人马射手用这组图告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