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亮:我的曾祖父王国维先生·生平篇

王亮口述 古逸英华 2019-06-14

王亮,王国维先生曾孙,王仲闻先生孙,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海宁王国维研究会顾问。曾整理标点《传书堂藏书志》,参编《王乃誉日记》《王国维家事》等,发表《王国维先生的藏书与遗文》《王仲闻先生生平著述年表》等论文数十篇。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本文为王亮在中华书局伯鸿讲堂第30期演讲《王国维先生的生平与学术》中“生平部分”的内容,明天即将发布的是“学术部分”。全文由武汉大学陶莹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经王亮先生最终审定并授权中华书局发布。

我们王家几代人都跟中华书局有特别的渊源。王国维先生重要的著作基本上都由中华书局出版过。他手录的唐写本《切韵》残卷曾经由当时在上海的中华书局影印付刊;二十多年前,中华书局的很多前辈参与了《王国维全集》的编撰整理工作。我的祖父王高明,也就是王仲闻先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华书局多年从事编辑工作,在词学和古代诗文方面他留下了很多著作,他的著述主要也都是由中华书局出版。前些年,中华书局和海宁地方文化机构合作,还以比较高的规格影印出版了我的高祖王乃誉先生的日记和杂稿。所以今天到中华书局来讲王国维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关于王国维先生生平的事迹我想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或者了解,而且这个公开的资料也比较多,我就主要讲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内容和细节。


王国维先生现在留存比较清晰的一张照片


这是王国维先生现在留存比较清晰的一张照片。据我个人的闻见,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清楚的一张,因为他生平留下的影像资料数量很少,而且品质都不是很高。这张照片底片长期存在王家,翻印出来之后流传也并不是特别广。这应该是中年时期四十岁以后的一张留影。


王国维生平地图(周文业先生制作) 


清华曾经出过《清华名师风采》,当时周文业先生主持编纂,根据王国维生平行实用GPS系统做了一个简单的地图,能从地域关系上反映王国维先生大致的活动区域和范围。王国维先生出生在浙江,主要的活动都是在上海、苏州、南通,有若干年在北京,又有若干年在日本,到武昌任教为时很短。其中到北京大概是有两段,一个是清末学部建立之后,他去担任学部的官员有若干年,晚年又到溥仪的小朝廷去任职,后来在清华教书,这段时间也是在北京。北京还是有一些他生活和工作的遗迹。


 

王国维早年像(《教育世界》时期) 


这是他比较早的一张照相,刊载在1905年前后的《教育世界》杂志上,当时下面的标识是说哲学研究者王静安君,这应该是他给自己的一个身份定位,这张照片应该是他现存最早的影像。

 

盐官故居


这是浙江海宁盐官镇的王国维故居。这个故居并不是他的出生地,大概在他六七岁的时候就搬到了现在这个住址,而且这个故居原始的面貌跟现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从我高祖日记的描述看,当时围墙的高度是可以看到墙外邻居的活动,现在的高墙可能是和原始的面貌有区别,但内部建筑还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架构。王氏故居实际上是荒废了很多年,抗战之后就基本上没有王家的人再去入住,曾经有海宁的佃户或者贫户去居住,最后房子也完全废弃了。一直到八十年代,当地政府拨款重修,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现在我们再看《王乃誉日记》,可以看出他对故居的经营花了很多心力,一直到王国维先生到苏州任教的时候,他还在计划扩充居室的花园,他的日记里还有设计的草图。

 

东京物理学校


这是王国维先生在日本留学的地点——东京物理学校,这个建筑战争时期被摧毁,之后日本方面又按原样重新复建了,是作为近代科学的资料馆,还是可以呈现出王国维先生早年到日本求学时这个学校的面貌。我曾经遇到过在日本的一位华裔学者,她一直在努力地找王国维早期留学的相关资料。我们现在都知道,王先生在日本留学不足半年,后来因为脚气病发作,身体不适应,回国了。这位女士说她看到一些资料,东京物理学校当时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学校,课程很难,学业繁巨,学生的淘汰率非常高,大概是达到了三分之二。虽然王先生在这里就读的时间非常短,但他有一些撰述跟他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经历有关,比如说他翻译过《势力不灭论》,这等于是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能量守恒定律,说明他对当时物理学的一些具体课题,是努力做过一番钻研的,并且很可能也对他后期的一些学术发生过影响。其实他这个脚气病不止留学期间发作过,据家人说法在晚年他也一直有这个病,据说是跟神经系统有关系,因为这个病直接影响到他长期的健康状况,我觉得他的一些个人悲观的情绪,与此也是有一点关联的。


 

清学部遗址


这是在北京的清代学部的遗址。学部建立比较晚,清代的官制改革之后新建来统管全国教育,从全国调集了很多官员和学术方面的精英。学部还有一些附属机构,比如说编译局,像严复他就是兼任编译局的总办。王国维先生早年成就的一大部分是新学著作的引进和翻译,他和严复在翻译理念上有一些争执,而且有直接的史料流传下来。他们同时翻译英国学者耶方斯名学相关的著作《辨学》,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比如说对名学这个词的翻译,现在我们一般都译作逻辑学,他们有很多探讨或者说争议,应该是在新名词引进的时候,大家的翻译理念有一定的差距,王国维先生比较倾向于引进日本的翻译名词,因为日本学者学风比较严谨,它对许多西洋名词的翻译是比较到位的;严复先生因为是留学英国,他比较倾向于从欧陆语言原译,同时他又偏好采用一些古文的语汇。实际上他们代表了当时学术引进和翻译的不同流派,我觉得他们这个争议是比较有意思的。学部出版过一系列学科中西译名对照表,在这些对照表当中,留存了一些王国维先生和严复先生讨论的记录,我曾经撰文介绍过。


王家的先人在宋代以前是北方人,籍贯是在山东青州一带。北宋时期有几代人都是武将,当时与西夏的战争中就有两代人先后担任将领,而且曾经战死沙场。到了靖康年金灭北宋,一位先人是王禀,为太原的守将。当时山西的战避对全国的局势是影响非常大的,王禀竭尽心力保卫太原城池,攻防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城破之后王禀殉国了,一般的说法是投水。这个事迹对王家后人影响非常大,他们对先祖的这些事迹印象非常之深刻。王国维先生专门写过补宋史王禀传的文字,而且也收入了《观堂集林》,他认为正史对于王氏先人的一些事迹有忽略或者不足的地方,用他本人收集到的史料做了一些补充考证。王国维先生他的思想跟日本一些人士有相通的地方,比如说他特别推崇忠义和荩臣,我觉得是他对祖先事迹的感应的一种结果,所以在这方面有特殊的感受或者共鸣。

 

海宁安化王氏宗谱 清道光刻本 海宁图书馆藏


王禀去世之后,他的后人就是南逃到南宋的海宁一带,在那里定居,高宗赐地在盐官安化坊,而且封王沆为安化郡王,王家家族一支叫安化王氏,这个来历就是从这个安化坊来的。


   先太学君行状


这是王国维先生做的他父亲王乃誉先生的行状,这个内容在他生前身后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公开发表过。王乃誉先生1906年去世之后,他为父亲做了这个行状,提到他父亲主要的事迹,而且也表彰了他很多生前的一些作为。因为王乃誉先生早年经历太平天国战争,家境困窘,流亡在外地很多年,但是他坚持学习文史的知识,包括从事艺术的研究和收藏,所以他到中年之后还是集聚了相当数量的文史藏书,为王国维先生早年学术提供了直接的资源。王乃誉先生还有个特点是他思想并不保守,对当时新学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曾经考虑过要跟两个儿子,也就是王国维、王国华,一起离开家乡到日本去留学,这个是甲午之后的事情。当时年轻的学生有意去日本留学的很多,但是像父辈家长考虑要陪同去留学的是比较少的,也可以见到他思想趋新的一面。王乃誉日记现在海宁有一些地方的文化人士在做整理,我们也希望能够早一点出版,对王国维先生生平的研究会起到推动作用,因为王乃誉先生的日记记述特别详尽,比如说王国维先生离家之后有很多给父亲的通信,都会在日记里择要记录,这些记录很多都是他早年生平唯一的原始材料。


 王乃誉自拟生平一百六十题


这是《王乃誉日记》的一个零页,他对自己的生平实际上做了一些归纳,拟了一些小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他书法水平其不俗。他有画作留存,包括王国维先生的弟弟王国华也是有画作留存的。王国维先生虽然自己不作画,但是他对书画是内行的,曾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收集了一些书画作品。当时罗振玉从国内收购书画到日本贩卖,王国维先生在国内帮他做了很多鉴定的工作。


•大儿馆于同城沈都戎许教授。以其性讷钝,好谈时务,嗜古籍而不喜帖括,现荐成于金陵储材学馆学生,以期通达中西要务以自立,然究莫必其成焉否也。


•静儿出门,吃亏有数端:貌寝(无威仪),一也;寡言笑,少酬应,无趣时语,二也;书字不佳,三也;衣帽落拓,四也;作书信条,字句不讲究,五也。


•静至,禀言与欧君(樵)甚洽,劝其入繙译中西文报馆,以各高才荟萃之所,数日后或可大进,当图佳所云云.余认为初进此未得分文,且初与交往,究恐难深信;若更他适,则荐者与家人、乡友,非怪太活;决使且留,令曷以空闲学之,更须常往还之;况粤浙恐成冰炭,是非宜。


王乃誉先生作为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日记里面批评的成分更多一些。比如说提到王国维“好谈时务”,也就是关心国政,“嗜古籍而不喜帖括”,就是说他不喜欢科举考试应试的那些内容,喜欢读基本的典籍。王乃誉先生当时顺应他的这个思想的倾向,想推荐他到南京学习,这个事情后来并没有办成,他当时对子女的期许就是希望他们“通达中西要务”,对中国传统的和西方外来的学术都能兼收。王国维先生最初到上海求职的时候,他也有一段记述,说王国维先生有一些吃亏的地方,一个是相貌差,没有特别的威仪;再次就是“寡言笑”,应酬和交际方面差;另外说他着装也不讲究;字也写的不好。其实我觉得王国维先生二十岁以后的书法已经成体了,而且水准不低。即使是批评的话,但是我觉得也反映了王国维先生早年风貌的一些方面,大师和杰出的人士也是从最普通的初期成长起来的。包括王国维先生到上海去求职,到《时务学报》去任职,他父亲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直接代为擘划,推动了这个事情。


•与静安议健(王国华)从师,余意亟须今一年通中文法立竟,至日本送师学西医,静云非六七年不能小就,且年需修脯百馀金。余意近吾中人每惜小费,且不肯致学,所以无一专业。吾资非裕而欲力办者,思以“遗金不如教经”之旨,然返思细小家业将后顾为难,又与内子议屋产可全交之玉甥经理,余即襄二子远出,亦可承理。


这个是王乃誉当时跟王国维先生讨论他弟弟王国华求学的事情,当时就筹划送王国华到日本学习,但后来王国华去了加拿大留学,而且以英语为专业,晚年他担任过台湾大学英文系主任,后来在台北去世。


光绪十八年的《采芹录》


这是光绪十八年的《采芹录》,也就是王国维先生考取秀才的这一年。应该说以王国维先生的才华,他在科举方面应该是有很大的希望,但是他对传统学术或者新学的兴趣很早就压倒了应试方面的考虑,考取秀才之后基本放弃了后续的科举活动。


王国维先生遗嘱


这是王国维先生的遗嘱。遗嘱的原件现在是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他去世之后这份遗嘱印过若干份。当时出版过王国维先生的哀挽录,前面附印了这个遗嘱。前些年有传闻广东发现了王国维先生的遗嘱,说是容庚旧藏,其实这个是不实的,容庚看到的,或者容庚收藏过的,肯定是石印的复制件。


容庚《颂斋书画小记》“王国维”条


这是容庚先生自己的记载,因为王先生去世的时候他正好是在北京,而且当时直接去了颐和园,对这个事情的经过,他在《颂斋书画小记》里有比较详细的回顾,研究王国维生平的人还没有引用过。容庚先生虽然跟王国维先生关系很近,但是从情理上来说不可能把遗嘱交托给他,而且从遗嘱的内容看,文字内容明显是写给他的第三个儿子贞明。遗嘱的内容是非常扼要的,他主要对书籍还有家人的安排做简略交代,对子女的嘱托就是想让他们谨慎勤俭,并不至于饿死,这个可能也是一种最低程度的期许吧。


感恩回馈

为答谢旧雨新知对中华书局的厚爱,即日起至8月31日晚23时,您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购买《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笺》《赵万里抄校本选编》,图书扉页上均会手工钤盖王国维自用“静安朱文印蜕和赵万里自用“赵万里印”白文印蜕。数量有限,欢迎垂注。


王国维“静安”印章边款文字:己未中秋尔疋(意即,1919年中秋邓尔疋刻。容庚乃王国维弟子,邓尔疋之甥)

“静安”朱文印蜕

 

赵万里先生生前自用印章


“赵万里印”白文印蜕



图书信息


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笺》(全五册)

编者:朱谋㙔撰、王国维批校、赵万里过录

书号:9787101101393

装帧:特16开精装

原价:6000元

钤印版售价更低 



赵万里抄校本选编(全十一册)

编者:赵深

书号:9787101117288

装帧:大16开精装 

原价:6600元

钤印版售价更低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近代首屈一指之博学通儒,清华国学院四导师之一,于文学、史学、哲学、古文字、美学、考古金石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其治学功力之深、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均为近代以来所仅见。晚年投昆明湖自尽,海内外震悼,至今其纪念碑仍立于清华大学校园中。中华书局出版有《观堂集林》《人间词话》《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笺》《王国维先生遗墨二种》等多部作品。


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别署芸盦、舜盦等,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弟子,精于版本、目录、校勘、辑佚之学。中华书局出版有《赵万里抄校本选编》。


邓尔疋(1883-1954),原名溥霖,字季雨,别名尔雅、万岁,别署风丁老人,绿绮台主。室名邓斋、绿绮园。广东东莞人。名儒邓蓉镜第四子,早年攻篆刻、书法和文字训诂,并师何邹崖学印。精研文字训诂,金石书画,富收藏。


容庚(1894-1983),广东东莞人。原名肇庚,字希白、朗西,号容斋、颂斋。斋堂为五千卷金石书室。王国维弟子邓尔疋之甥,容肇新之弟。早年游学津、京,受知于罗振玉、王国维。致力于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曾为燕京大学教授,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后为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教授。善篆、楷、草书,所作清冲淡远,古朴典雅。治印始自髫龄,追尚古玺,严谨典雅。中岁忙于著作,遂疏镌石。



淡定下单



方式一

请点文末左下“阅读原文”,进入手机微店“古逸英华文创微店”购买

 

方式二

请移步孔夫子旧书网“古逸英华”官方店铺下单购买(或识别下面的二维码)



方式三

银行汇款(请于留言处写清购书意向)——

户名:北京古逸英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太平桥支行

汇款账号:0200020319021320582



我们承诺



1.您所购买的图书,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按照付款先后序次发货;

2. 图书一律通过顺丰送货上门;

3.所售图书均可开具发票,若需发票敬请留言;

4.您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致电:

龙老师13691083565

陈老师13699215765



相关链接

王国维与他校勘的《水经注笺》

尘劫中一段因缘 | 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笺》

往事 | 自称“宋朝人”的王仲闻先生


诚意推荐

古逸书单|大型民国文献系列

习总书记书架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好书

叶嘉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有文学素养

王东明:王高明与中华书局 | 往事

孙机:中国古代的酒器与酒

温州市图书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全60册)| 荐书

《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全二缉)出齐 | 荐书

中华书局文献类图书销售排行榜 | 2018年6月TOP10

中华书局文献类图书销售排行榜 | 2018年5月TOP10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 专一 | 前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业务联系:010-63266123

联系邮箱:zhguyiyinghua@sohu.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