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华:名伶旧藏 水流云在——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昆曲曲本
古逸君按:本文原刊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3月第3期,本号节选部分文字转发。何燕华,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古籍部典藏组组长,担纲中华书局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瑞鹤山房抄本戏曲集》一书主编。
《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瑞鹤山房抄本戏曲集》(全12册)
作者:〔清〕杜步云抄录 何燕华主编
书号:9787101133004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定价:19800元
开本:大16开
装帧 :精装
页码:5152页
CIP分类:J825.53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上架建议:文献、戏曲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善本库中还藏有一种特别著名的昆曲唱本——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瑞鹤山房主人是杜双寿,又名世荣,字步云。晚清昆曲名伶,专工小旦。擅演《西厢记·佳期、拷红》,《幽闺记·走雨、拜月》等剧目,深得恭亲王奕䜣赏识,受资助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在北京成立全福昆腔科班。据故宫博物院所藏《升平署传差各班甘结》所记,全福昆腔班成立当年,就曾经应召到宫内演出,班主题名杜步云。咸丰十年(1860)九月初五,是杜双寿陪着陈金雀一同返回被焚的圆明园。他在升平署承应期间,亲笔抄写了《浣纱记》《金印记》《白兔记》《红楼梦》(石韫玉撰) 、《千金记》 和《三元报》等戏班串演本四十五种;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同治元年(1862)根据陈金雀所传原本抄存的吴永嘉总结昆剧表演艺术经验的理论杰作《明心宝鉴》。所谓《戏曲四十六种》,原来并没有这样一个总题名,它实际上是北大图书馆在编目的时候为能从整体上对这批文献加以揭示而定下的名称。这些抄本的每册的卷端多钤有“曾在潘景郑家”朱印,潘先生和杜双寿是苏州人,生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 ,2003 年去世,是著名的藏书家。也许是凭借着是同乡,潘景郑先生从杜氏后人手中得到这批文献并收藏。至于《戏曲四十六种》是怎么进了北大图书馆善本库的却无文字记载。杜双寿的全福昆腔班在北京演唱了一年多,同治十三年(1874)因“国丧”而散班,携眷南归。
…………
同“玉霜簃”藏曲集合中的总本和零本相比,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无论从抄录水平还是收藏状态上,则明显规整精细。
《戏曲四十六种》四函41册,除了《明心宝鉴》一种戏曲理论著作外,其他45种都是昆曲舞台演出的角本,曲、白皆备,这些抄本抄录的时间是从清咸丰十一年(1861)到同治十年(1871) ,大多数为一个剧目为一册, 而特别短的剧就把两出甚至是三出抄在了一册上,另外像《雷峰塔》《三笑姻缘》《寻亲记》这样的整本的戏,每个戏就分抄在两册上。郑志良先生在《戏曲研究》第68辑上发表的《杜步云与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中评价这些抄本时讲,“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中的曲本虽是舞台演出的脚本,但其抄写却十分工整,与一般伶人抄本俗字、白字满篇完全不同,可以看得出杜步云是个有文化修养的伶工”。
我们将学者对“玉霜簃”、《戏曲四十六种》的论述,与我们实际整理的体会相结合,得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这两批昆曲曲本大致具备以下价值:
首先这些曲本多是梨园本,或脚本,也就是演员上台演出时用的本子,它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文人用的案头本有着极大的不同,是演员为便于上台表演,从实用角度对案头本进行了压缩和精炼。实际上,这种梨园本在故事情节的铺垫和叙述上大多做了删减的同时,在念白和曲文上更是做了很大的改动,一些念白在我们看来实际上就是白话,有的甚至还加了土语。如果我们拿案头本加以对照,就会发现好多念白的文字被彻底改动了,但其基本意思与案头本所记是相符的。这种改动,究其原因,我们推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表演者的二度艺术创作,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历次演出效果,不断摸索,已达到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种实际是为了救场,在演出时即兴加上去的,而当时的效果还很不错,于是下场后就把原剧本的相应内容给改了,因此也就有了同一出戏,同一个角色,不同人表演,能各有彩头的表演艺术特点。由于这些曲本,特别是那些被杜颖陶认为是“重复或无保存价值"的散包中的单页,而且尤其是那些在纸片的四周或抄录的空档,用与抄录内容不同的笔体标注出一些文字或提示,这些看上去更像是没有任何收藏意义的零纸碎片,其实应该是研究探索某戏曲艺术流派形成发展或表演艺术特色的重要的原始文献。
其次,由于这批曲本大多兼具工尺谱和身段,而且凡是这些内容都抄得非常工整,为恢复某些失传的剧目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记得当初“玉霜簃”曲本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久,中文系教授林涛先生在其子林明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古籍书库,兴致勃勃地翻阅这些旧藏曲本,每至激动时,则手打节拍,口中哼唱,并不时自语道:这下就可以恢复原本的演出了.....
最后,我想对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戏曲文献的数量与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由此推断“玉霜簃”和《戏曲四十六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戏曲古文献收藏结构上的影响。北京大学图书馆在1991年12月编辑铅印过一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典戏曲目录》,共收戏曲剧目7492种,其中元代的1163种、明代2492种、清代的492种。这当中没有把《戏曲四十六种》列入,更没有收录2005年入藏善本书库的程砚秋“玉霜簃”曲本,依杜颖陶先生和吴书荫先生前后目验综合得出“玉霜簃”旧藏戏曲剧目当在二千二百种左右,我们在整理程氏书时也对其所含的剧目总量做了一些初步统计,估算应在两千一百余种,如果加上《戏曲四十六种》当中的45个剧目,这批戏曲剧目总量不会超过两千二百种。因此可以讲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古典戏曲总量应在近万种。如果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曲规模纳入到各类型图书馆的范围考察,从收藏总量上,我们甘居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之后,但在高校图书馆中,虽然复且大学图书馆藏有赵景深先生的旧藏戏曲文献,但在规模上则远不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收藏。另外,如果专从戏曲文献收藏特色上讲,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因多以梨园本的形式而存在,其演出的实用性是其他类型有戏曲文献收藏的图书馆所不能比的。这当归功于程砚秋“玉霜簃”曲本和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的收藏。
编辑推荐
★晚清昆曲名伶杜步云手抄整理
本书所收为晚清昆曲名伶杜步云所抄写的戏曲文献。瑞鹤山房即其寓所名称。杜步云原隶三庆班,后入升平署承应,再后因受恭亲王奕䜣赏识,主持组建王府科班——全福昆腔班。咸同年间,杜氏于升平署供职期间抄录成编。
★存世孤本戏曲文献,极其珍贵
该抄本抄写工整,字迹清晰,色彩鲜明,版本珍贵,文献珍贵,极具研究与收藏价值。原书共四函四十一册,曾经潘景郑先生存藏钤印,现藏北京大学图书。近年来,吴书荫、吴新雷、郭英德、郑志良等诸位先生都曾先后在其著作中提及或专篇讨论,亦多有专家学者呼吁整理或影印此书。
本书书名的取定是反复斟酌之后又听取吴书荫先生建议的结果。这批文献学界通常称之为“戏曲四十六种”,原文献并无完整的统称。吴先生指出:“自从前几年我在古籍整理简报发文,呼吁需对此书进行抢救性保护后,北大已停止外借。据云有台湾学者曾来借阅,也未看到。”为了扩大其影响,并说明其书的珍贵,他建议书名前应有“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字样,以突出其价值与稀见性。
★实用价值高,文献收藏、复排传统剧目、理论研究以及曲友清唱普遍适用
全书包括昆曲曲本四十五种,戏曲理论著作一种。这些昆曲抄本全都是舞台演出的脚本,既有折子戏,也有串本戏与整本戏,并附有工尺谱、身段谱等。瑞鹤山房戏曲抄本对戏曲演出者、研究者都具有极高价值,从演出角度看,许多失传已久的曲目依据曲本尚可排演,依据书中所附工尺谱与身段谱,庶几可恢复演出时之风貌。从戏曲文献角度看,可以发现书中所录《红梨记》《十五贯》《雷峰塔》等名曲与今日所见曲子存在诸多差异,是极为珍贵的孤本文献,既可为研究戏曲的发展演变史提供资料,也可为整理点校明清传奇剧本提供新的版本依据。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抄的唯一一种戏曲理论著作《明心鉴》。这是中国古代唯一一部专谈表演艺术的理论文献,精义颇多,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全彩印制,再现文献原始风采
在制作过程中,考虑到该抄本抄写工整,字迹清晰,色彩鲜明,以及书中曲子所附工尺谱、身段谱等多为朱色笔迹,且字体较小,墨色较浅,故最终决定全彩影印此书,既利阅读,又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献价值。全书以抄写年代排序,文前有中国人民大学郑志良先生所撰前言,剖析价值,深入解读。
目录
第一册
翠屏山
蝴蝶梦
翡翠园
第二册
义侠记
双冠诰
衣珠记
第三册
双红记
十五贯
西楼记
第四册
狮吼记
金雀记
疗妒羹
惊鸿记
雷峰塔(上卷)
第五册
雷峰塔(下卷)
三笑姻缘
第六册
浣纱记
明心宝鉴
绣襦记
第七册
红梨记
钗钏记
双珠记
第八册
寻亲记
后亲记
风筝误
红楼梦
第九册
满床笏
邯郸梦
金锁记
金印记
第十〇册
一种情
南柯梦
紫钗记
吟风阁
白兔记
一捧雪
第一一册
幽闺记
八义记
千金记
第一二册
三元报
儿孙福
千钟禄
鸣凤记
艳云亭
金盆捞月
嘉与乐
庆元宵
下列链接
了解更多详情相关链接
单位或个人购买,可直接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中华书局直营古逸英华文创微店,或电话垂询。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 专一 | 前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业务联系:010-63266123
联系邮箱:zhguyiyinghua@sohu.com
北京古逸英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中华书局旗下全资企业,主要负责中华书局120馀种文献影印类图书的独家销售,目前拥有两家直营官方网店:“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古逸英华”店;手机“微店”上的“古逸英华文创微店”(快速绿通——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