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南宁三中 许兴华数学)
数列中的不等式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介绍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的几种常用策略,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融为一体。在证明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放缩,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裂项放缩(即先放缩后裂项或先裂项再放缩)
若欲证不等式含有与自然数n有关的n项和,可采用数列中裂项求和等方法来解题。
2.公式放缩(利用基本不等式、二项式定理放缩)
利用已知的公式或恒不等式,把欲证不等式变形后再放缩,可获简解.
3. 添项或舍项放缩
若多项式中加上一些正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大,多项式中加上一些负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小.由于证明不等式的需要,有时需要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明的目的.
4. 分式放缩
一个分式若分子变大则分式值变大,若分母变大则分式值变小,一个真分式,分子、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正数则分式值变大,利用这些性质,可达到证题目的.
5. 单调函数放缩
根据题目特征,通过构造特殊的单调函数,利用其单调性质进行放缩求解.
6.逐项放缩或部分放缩
也就是利用有关的公式或者重要的不等式,对数列中的每项都进行了放缩,从而得到可以求和的数列,达到化简的目的.
【上面例9】采用了从第三项开始拆项放缩的技巧,放缩拆项时,不一定从第一项开始,须根据具体题型分别对待,即不能放的太宽,也不能缩的太窄,真正做到恰倒好处.
掌握放缩技巧,真正做到弄懂弄通,并且还要根据不同题目的类型,采用恰到好处的放缩方法,才能把题解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放缩法一般都比较难,放缩范围不易把握,常常出现放缩后得不出结论或得到相反的现象.因此,使用放缩法时,如何确定放缩目标尤为重要.要想正确确定放缩目标,就必须根据欲证结论,抓住题目的特点.
欢迎大家给微信公众号《许兴华数学》投稿!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或者长按),即可关注"许兴华数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