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个估摸五六岁的小女孩问妈妈:“新冠病毒长什么样啊?它为什么要害我们人类呢?它怎么害人的?”女儿在幼时也会经常问我各种问题,如“天上星星为什么会眨眼呢?”“蛇为什么会脱皮呢?”“刺猬浑身都是刺,它妈妈怎么把它生出来的?它妈妈不疼吗?”小人儿,大世界,孩子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眼睛里满是纯粹的好奇,脑子里不时蹦出各种“为什么”,远不止十万个,他们对世界的探索近乎虔诚,我想内心也是愉悦的。这是教出来的吗?显然不是。这是生命自带的求知欲,生命本身的需求,这是每一个生命都存在的生长力。如果按这个路径探索下去,那每个人在自己钻研的领域里一定小有成绩,会有各种发现与发明,社会各领域一定会涌现出大师。但后来的后来呢?2005年3月,95岁的钱学森临终前发出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何时能培养出国际大师?为啥中国没有一流大学?”“我们国家为什么出不了顶尖的科学家和人才?”钱老提出这个问题,迫切且沉重。这些年国家也高度重视教育,加快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端人才,但离钱老所期盼的应当还有距离。今年4月19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为杭州即将正式返校的中学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内心体验, “我进行科学研究已经三十年左右了,每一次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科学突破在我实验室出现的时候,我看到的时候,我的这种愉悦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它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愉悦,怎么来描述呢?我试图让同学们理解,在人类历史,浩瀚的历史中,在宇宙长河中,你们想一想,我们能留下什么?当你在你的实验室里,在你的笔记本里,在你的思考过程中,有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有一个核心的实验观察,这种愉悦感,你不觉得比中了彩票大奖更加不可思议吗?这是用你自己的力量,在改变世界,在创造奇迹。”英国大学者罗素也有这种体验:“奇妙的学习不但能使不愉快的事变得较少不愉快,而且也能使愉快的事变得更愉快。”可是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却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相反,不少学生整日为分数提心吊胆,感觉压力山大而对学习日益生厌,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老师:“我本来就不想读书,是我爸妈逼我来的。”返校后有位学生很坦诚地说:“放假三个月在家,懒散惯了,回到学校很不适应,上课老走神。结果很多题不会做,那我这样下去,会越来越糟糕,肯定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就更上不了大学,那我读下去还有什么用呢?我都有点想放弃了。”这种学习状态与学习观是个案吗?当然不是。前几天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问是“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有哪些?”初三年级就有48%的学生答“学习方向不明确”,45%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40%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高,有压力。孩童的天真好奇,钱老的临终追问,施一公的激情满怀,我们许多学生的厌学与迷茫,无不拷问着我的灵魂,让我陷入沉思,我挖掘我所有潜能去探寻。作为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我们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突破呢?我知道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的改变也非一朝一夕,今天我试着从学习观的视角去寻求一些突破,给迷茫的孩子和焦虑的家长思想上松松绑。我认为学习也有长宽高,不是狭隘的,而是有格局的。对于学习的长度,我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学好一门知识,练好一门技能,解决一个问题,取得一项成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习”的繁体写法为“習”,这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里说:“习,数飞也。”“習”也就包含了反复练的意思。所以这个学习的长度是指要舍得花时间,舍得不断付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有耐心有毅力。荀子是如何劝学的?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告诉我们,路在脚下,靠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没有捷径,不要侥幸,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也许梦想终究无法实现,但也会离梦想越来越近,不管能走多远,但至少离开了原地,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持续地努力,学习就有了长度。有的学生背书靠强记,一时过关就不理会了,结果没过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还给自己找个理由,说记忆力差,甚至还怪遗传基因不好。遗忘的规律告诉我们需要及时温习才能巩固,何况温故还可以知新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一种情况,努力一段时间,就急于想看到成绩,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如果没看到成绩或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半途而废,甚至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那也很难取得成就。袁隆平多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结果用十年的努力,看到的是禾苗长高了,但水稻的产量并没有提高,其他成员放弃了,而他选择默默地坚持探索,终成“杂交水稻之父”,如果当年也气馁了,那就没有今天影响世界的袁隆平了。当还没看见成效时,有时还要看看学习的长度够不够。学习长度的另一种理解是,学习将伴我们终身,是我们一生的好朋友,而不是学一阵,学一时,学一段,要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而现状是很少有人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有的学生要考试了就学,临时抱佛脚,平时虽然每天上课做作业两不误,但很少真正动过脑筋用过心。有的学生考上大学就不学了,甚至高三毕业就把书泄怨般地统统毁掉,到大学更是迫不及待地好好出去潇洒。有的学生大学还是好好念,因为就业压力大,找份工作不容易,还是要拿点东西给人家看的。但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多人忙于各种事务,乐于杯觥交错,疲于家庭琐事,书早已束之高阁远离自己视线,静下心来学习已经很奢侈也很无奈。关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作了深刻地阐述,“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否则,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别说在工作中遭淘汰,就连生活都会存在困难。习近平同志也不断强调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主动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如何理解学习的宽度呢?我想可以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途径等方面来理解。“学”字简化前是“學”,从外观上看,有点像人用双手构木为屋的样子,学的最初含义,是人们学习劳动技能。下面原本是个“土”字,写作“壆”,后来才又改“土”为“子”,写作“學”,“子”指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样一来,学的含义就引伸为学习一切新知识新技能。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内容尽可能要宽泛多元。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阐述了各类知识对人发展的不同影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鲁迅也曾提醒过青年:“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另外,从人的创造力来看,也是离不开各种知识的相互交融,有人说过,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许是六个月或六年之后。这让我想起西班牙19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高迪,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怪诞、神圣、科幻、童话的感觉。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的天才创意不是凭空捏造,除了他伟大的想象力外,还有来自于他从小对大自然的研究,对各种神话人物的熟知,还有大量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所以无论是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出发,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形成,我们都应从内容上不断拓展学习的宽度。现状是很多学生学得功利,学得片面,考试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考前找老师“划重点”。语数外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对待“副科”不仅是少花时间,更严重的是态度上的轻视与敷衍,经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结果时间耗掉却没成效。一位学生就这样问过我:“为什么有些同学背书很快,而我要花很长时间?考试要默写的名句我基本可以写出来,为什么老师还要我们背那么多课文干嘛?”我就帮他分析,狭隘地学习,知识常常碎片化,对知识理解的难度会加大,知识成了一堆冰冷无情的文字,那学习者岂不是成了文字处理器了?经典文章是要反复通篇熟读背诵,里面有深刻的思想,有巧妙的构思与布局,有许多表达的技巧。考试本只是检测手段,结果变成了学习目标。本末倒置了,不仅学了容易忘,独立的思考力与判断力很难形成,综合素质与修养的提升成了一句口号。这样的学习当然也很枯燥,有什么学习乐趣可言呢?还是要沉下心广博涉猎,系统研究,其实各种能力提高之后,分数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么与他交流,他豁然开朗,解开了心中的学习谜团,不再怀疑自己学习能力,而是自己学得太过于功利片面。有些同学会说,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学。没错,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但努力的人不是把所有知识学完,只是做到了无限拓展,全身心专注,不断挖宽挖深。努力的人不是时间比别人多,而是会合理安排时间,挤占时间。在学校看到的事实往往是,学得好的科科好,学不好的,哪管主次,样样烦心。不想学的,不愿学的,就会找尽借口,内心不是竭尽全力去拓展,而是处于一种收缩状态,能退就退,能躲就躲,最后无处可逃,这样的人能有力量吗?禀赋有差异,但更多是态度与观念的差别,然后就是后天努力的程度。人的潜能有多大?出生于晚清的赵元任集数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音乐家于一身,他精通33种方言,擅长多门外语,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就因“好玩儿”三个字,颠覆了全世界!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 学习的方式途径也要多条并举,以立体的方式发展。有学者总结出治学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阅读,大量地阅读,如痴如醉地阅读,向书本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2009年的这天,前总理温家宝来到国家图书馆,说了这样一段话:“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要多读经典名著。从事多年的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强烈感受到阅读的缺失会严重制约孩子的各方发展,比如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独立的思考力、心灵的成长等都受到影响,孩子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好阅读习惯,而不是报七八个课外班甚至十个以上,把他们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当然就没时间阅读。补习班报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少了,依赖性强了,疲于应付中厌学情绪也会日益滋长。虽说现在孩子学了各种特长,我在特长生的招生面试中,发现孩子唱的歌跳的舞弹的曲基本都是机械地表演,缺乏灵性,缺乏生命力,谈不上艺术的美感。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缺乏人文底蕴,缺少情感体验是肯定的,阅读是补充这些营养的主要途径吧。家长急切地想看到各种术的增长,却不知阅读是孩子灵魂壮大的基础,是孩子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让孩子多阅读吧!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勤实验,强调的是多实践,多动手,多探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比如对某种植物生长的理解,亲自栽种过,观察监测过,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对事物的准确判断,求真也要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从实验中来,新的发明也必须在反复的实验与实践中来。古代的各种劳动工具就是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发明与改进的。近代以来的许多发明更多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比如电的发明到电的广发应用,缺乏成千上万的实验与实践,新的科技发明无法产生。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每年去陌生的地方看看,看那里的自然风景,听听那里的故事,好好感受那里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思维与胸襟也会开阔。平常还可以经常留意新闻,了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另外,生活处处皆学问,在生活中还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知识与能力又可以指导生活。杨绛先生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以一种学习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每一天,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与人。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影响了无数后人,前总理温家宝将其视为“床头书”。这位帝王哲学家在《沉思录》开卷如是说:“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我的母亲,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从我的曾祖父那里,我懂得了不要时常出入公共学校,而是要在家里有好的教师;懂得了在这些事情上一个人要不吝钱财。从我的老师那里,我明白了不要介入马戏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角斗戏中的党争;我从他也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务和不清缴流言诽谤。从戴奥吉纳图斯,我学会了不使自己碌碌于琐事……”(何怀宏译)看完以后,是不是对学习的宽度又多了一层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以学习的心态与人相处,总会看到对方的闪光点,这样还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反思自己,与自己对话,这是不是提升自己的重要学习方式?必须的。学习的高度又在哪里呢?可以理解为多层次。知识的掌握与探索过程有层次,读书的目的与意义有层次,学习的境界有层次。问卷调查中,初三年级就有34%的同学写了“很努力,但得不到期望的效果。”家长也有这样的困惑,“老师,我孩子成绩为什么老上不来?一问他吧,上课听得懂啊,就是考试不会做。”都太想早点看到成效,说白了就是高分。考试得高分者,一定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题做正确,零失误或少失误。从听懂课到这一步,中间还有好多步,还有很多路要走。就好比去学游泳,教练教你技巧,讲解游泳基本知识,你都听得懂,可是跳下水怎么还是不能自如地游呢?道理是相通的。从努力开始到见到明显成效,这中间是比较难熬的,父母与老师往往看不到中间的付出,还指责孩子不努力。而孩子实际在努力,经常会听到孩子说“我已经很努力了”。而望分心切的同学也很难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突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自我怀疑,结果遇到困难或看不到自己或父母老师期望的分数时,很容易半途而废,甚至自暴自弃。如此急功近利的心态与狭隘的学习观,这是很危险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妙用宋代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词人的作品,创造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登高企望,执着追求,这是开始。要有目标,要敢于有自己的梦想,要高瞻远瞩,不能局限于眼皮底下。这个层次相对容易,大多数人还是向往美好,再顽劣的孩子,其实骨子里都是向上的。这个层次人与人的区别在于眼界,狭隘还是辽阔。往前走,为第二境界。这一层次那就是实打实地干,不要来什么花拳绣腿。可谓一路艰辛,但依然坚定无悔,那好,恭喜你通关进入第三境界。这个境界里要淘汰一大批人,我跟孩子们经常讲,困难就是用来区分人的。吃不了苦,坐不了“冷板凳”,半途而废,当然出局。最高境界是豁然贯通,终尝喜悦。能到达此层面的寥寥无几。其实,各位学生希望能得高分,考出好成绩,不也要经历这么三个层次吗?明白这个道理,我相信对平日的学习会多几分耐心,多几分坚持,多几分专注。为谁读书?为什么读书?学习目的与意义层次不同,会影响到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效。“我本来就不想读书,是我爸妈逼我来的。”“快点读书,老师来了!”“要考试了,重点在哪儿?抓紧复习,要没考好,不仅奖励没有了,屁股受罪啊。”如此被动的学能有快乐与成效吗?面对学习,你依然只是工具,你的内在生命力是没有调动的。主动学习,是对知识与自我提升的强烈渴求,是对学习有更高境界的认识。我们看看当年周总理的学习境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看看另一个令全世界敬仰的传奇人物—“南非国父”曼德拉,44岁时被南非种族隔离政府逮捕入狱,71岁才获得自由。在监狱中写了无数封信,信件饱含了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表达对家庭深沉的爱,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价值观。他写道:“一支好笔,也能提醒我们生命中快乐的时刻,能将高尚的思想带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血液和我们的灵魂中。它可以将悲剧转变为希望和胜利。”小小的生命因为这一份崇高的责任与担当而孕育了巨大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只要生命在,一切皆有可能!你身体内能量有多大?内驱力从何而来?真正的学习力在自身!
崇高的使命与担当是一种境界,纯粹的求知也是一种境界。孩童为什么总是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因为生命的纯真,保留了生命与生命的天然联系,个体与世界的天然美好。随着长大,我们渐入尘世,名利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各种琐碎与杂念扰乱了我们的内心,我们离本真越来越远,静下心专注地探索研究变得异常困难。“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无奈与渴盼。一颗纯粹的心灵能带给我们内心的安稳,让我们轻装上阵去探索这个世界,探索我们自己,哪怕荆棘密布,也不畏惧勇往直前,还可以用心去感受沿途的惊喜与美好。巴尔扎克说过,“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学习纯洁待我们,那我们亦如纯洁地待它。如此才公平,如此才能和谐,如此才能久远。我想,当学习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需要,融进我们每个人的血液,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成为社会新时尚,此乃最高境界吧。深受观众喜爱与追捧的央视“一姐”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修炼成的?除了从小的功底,即便今天,无论多忙,每天睡前一小时读书,这个特殊时刻要保留,这是她爱自己的方式。有次去夏威夷旅游,有一幕惊讶到我了,十多个穿着泳衣的男女老少,上岸后没有嬉闹聊天,而是坐在沙滩椅上各自捧读一本书,这个画面深深定格在我脑海中。前总理温家宝曾提出希望:“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只有学习的境界高了,学习才会有长度与宽度,长度与宽度又会提升学习的高度,长宽高就决定了你学习的格局,也就是立体空间,只有空间足够大,才能容纳更多,装下更多,你就缔造了一个属于你的王国,你就成了你自己宇宙的中心。你还用整天惦记你那点可怜的分数吗?分数只是一粒芝麻,或者是你宇宙的一粒尘埃,它真的就不算什么了,你就不会把它当作你的全世界,更不会为着那点分数和名次终日魂不守舍,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甚至还要死要活的。你还会担心自己没有牛奶面包吗?都会有的,还远不止呢。
当你专注一个领域研究时,当你以开放的心去探索时,取得的成绩是你无法预料的,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你无法估量的,个人拥有的深度价值感与身心愉悦感是你无法想象的。正如施一公先生在“开学第一课”里提到的,1895年,伦琴先生发现X射线,马克思·冯·劳厄和布拉格父子后来接过接力棒往前走了,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当今X射线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又是怎样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被大众熟知的,就是医学影像技术。还有一般人不知道的,那就是艾滋病和艾滋病药物的发现。我们有一个药叫利托那韦,它上市两年之内,把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80%。这个药非常强大,怎么来的?因为我们人类用X射线衍射技术看清楚了艾滋病病毒里面有一个叫蛋白水解酶的空间三维结构。除医学领域外,在高铁站,飞机场一些安检措施其实都跟X射线直接相关。施一公先生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当学习的格局大了,有了长宽高,我们的学习自然就不会枯燥无比,会体验到学习本身更多的乐趣,会感受到世界更多的美好,烦恼痛苦会减少减轻。无比地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无比地去投入,追梦方可久远。当学习的格局大了,我们脑袋的格局会变大,我们灵魂的格局会变大,我们做事做人的格局会变大。学习的格局不大,人生的格局能有多大?你的格局呢?【来源】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转自:长安文涛)
【推荐阅读】
许兴华——平面向量问题的一题多解例析2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高难度填空题精选
【教学研究】高中数学的抛物线一题100问全梳理及详解/优选)
高考数学解题八十招
高中数学及中学教育优秀文章选读(许兴华数学)
许兴华——平面向量中的通解通法与坐标法例析
一道抛物线高考题的多种思考方法
数学家彭罗斯爵士因黑洞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顾】清北浙大南大等多校2020强基真题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一之函数值域11种求法经典例题
高中数学"不等式专题"的最全汇总-值得珍藏!
【教学研究】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清华优等生的学习感想......
高中数学竞赛50讲:第31讲 计数问题的简化
高中数学竞赛50讲:第32讲 用配对法解计数问题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文化”试题精选
202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C卷试题与解答
中科院院士:为什么要学数学?
高一数学单调性与奇偶性综合训练
一道抛物线高考题的多种思考方法
南宁三中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综合训练题
彭西东——比点差法更高级的“定比点差法”
天安门太漂亮了,今天起北京必将震撼全球!
韩树:一道高三模拟考导数题的几种解法
【精品珍藏】 高考数学解题36计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数学试题
袁振国:教育规律与教育规律研究
张恭庆:数学与国家实力
赵振华——无意的探索:命中2020年高考真题
高中数学的十大函数解题方法!
【高考神话】衡水中学传奇,大家瞧瞧神话背后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杨东平:应该坚决打击超级中学的现象
高中数学竞赛50讲:第29讲 数学归纳法应用中的命题转换
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理科数学试题
许兴华——高一数学中的对数与对数函数学习指导
火了! 轰动清华! 开学典礼上发言的新生代表到底什么来头? 太优秀了吧!
【震惊】一所县城中学刷屏,11人超过700分!凌晨校园照震撼无数家长!
毛坦厂中学高考放榜, 再次刷爆网络! 改变命运的梦想, 都有挡不住的光芒!
2020年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网络培训会开班式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总体介绍
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问题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及相关简单应用
袁亚湘院士《数学漫谈》讲座课件
林琳——用配方法解两道数学最值题
高中数学:数列递推公式的9种常见模型
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上)ooo全面完整版
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下)ooo全面完整版
对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的拓展探究—兼谈核心素养下圆锥曲线的备考
高考数学辅导: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六种策略
【教研撷萃】高考中圆锥曲线解答题的研究方向
高一数学:函数单调性的简单应用
【培训提高】放假了!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值得所有教师收藏!
大学你适合读数学专业吗?北京某大学老师为你提示数学专业的秘密!(上)
大学你适合读数学专业吗?北京某大学老师为你提示数学专业的秘密!(下)
高中数学中的八种构造对偶式解题方法
2020高考志愿填报参考:数学专业大学排名,数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考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 | 一篇文章教你填报完美的大学!附:“最权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700分以上学霸激增!2020年高考哪个省最强?
高考速递:十五省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附填报志愿链接)
【投稿须知】公众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
(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加主编微信xuxinghua168投稿.(5)本公众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