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23456
4
1'
5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6
kN
7
张靓颖
8
抖音
9
朱令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23456
4
1'
5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6
kN
7
张靓颖
8
抖音
9
朱令
10
鱿鱼游戏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人民日报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令人感奋
刘恺威近况曝光,父亲刘丹证实已分手,目前失业在家,没有资源
紧急通告!三高的“克星”终于被找到了!!不是吃素和控糖,而是多喝它....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博导怒了:招博士要哄,竟然还要养?
Original
指南哥
教师打怪指南
2023-01-13
收录于合集
#教学、科研与高校生活
70 个
#博士
1 个
#招生
1 个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102篇原创
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面试逆袭60分的新闻还有余温,再过几天就到了博士招生面试的季节。
对于博士招生面试,我们可以先听听下面一段对话:
考生:“老师,我申请考您的博士,希望能收下我,我会努力科研的。”
博导:“不好意思,我今年没有科研项目,出不起培养经费,没办法招生。”
考生:“老师,您说的我懂,我自己给自己出培养经费,之后会把4万块打到研究生院的账上。”
博导:“那也可以,你就好好准备面试,预祝顺利!”
听了这段对话,你明白是为什么吗?
这就是许多高校强行推行的政策:“出培养经费才能招博士”,而“无经费不招生”。对于理工科来说,这或许还勉强说得通,但对于文科来说,这绝对是伤天害理的大杀器。
文科导师很受伤,也很愤怒:我招博士都已经在为国育无私奉献了,竟然还要我自己掏经费给博士当生活津贴,我难道倒贴了时间精力,最后还要倒贴钱?
在本期文章中,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让文科博导恶心至极的政策是为何会出台的,其中暗藏着教育和高校管理层怎样的小心思,又最终会给文科学术带来怎样的伤害。
01
文科博导:“缴费才能招博士”?
大部分好一点的高校都采用申请-审核制,强化了考生与导师之间的互选,“你可以不要我,我也可以放你鸽子”,对赌似乎很公平,但博导还是占据一点优势。
不过,这一优势并不牢固,甚至已经变成一个牢笼,那就是,包括文科在内,博导必须“缴费才能招博士”。
这个规定的内容是,博导想招博士,就必须拨出自己的部分科研经费,上交给学校作为博士生的培养经费,再由学校以生活津贴的形式按月发给博士生;而不上交经费,则会取消年度招生资格。
在3月份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就提案,要求尽快取消部分高校的文科博导缴费招生制度。
他道出其中的原因是,
“厦门大学教授、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陈安先生90多岁高龄了,仍坚持要向我反映此事,并呼吁对此进行改革。他指出,这种做法将对师生关系、教师与研究生院的关系造成严重损害,只要有钱,哪怕学术水平一般,就能获得招生资格,会导致博导花更多精力在争项目、跑关系上,而非静下心来做学问,这一制度在人文和基础学科是典型的逆向淘汰制,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文科的学术水平只能越来越低。”
而高校的具体政策是,
“以‘改革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名义,要求博导必须提交一笔研究经费供博士生使用,若不交钱则不允许其招生,有的甚至提出若连续三年无法在规定限期内缴纳相关费用,则由校方取消其博导资格。”
上面的反对理由还没有说到文科的根子上去,也没有说明,高校为何会出台这种荒诞规定,又会怎样扭曲师生关系和阻碍文科的正常发展。
02
博导:
文科与理工科有何不同?
如果“缴费才能招博士”的政策仅限于理工科,虽然同样恶劣,但倒还可以理解。
这是因为,上从国家,下到高校,普遍地重理工轻人文社科,在纵向经费上,文科经费妥妥地连理工科经费的零头都不到。
对于文科项目,从教育部的青年项目8万和一般项目10万,到国家社科的青年/一般项目20万和重点项目35万(数量极少),无不是寒酸至极,甚至代表着人文社科最高级别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经费总额也不过80万。
而与之相比,理工科的面上项目平均60万,省级、部级和国家级的各种委托项目则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和上亿,虽然说搭建实验室贵、仪器贵和材料贵等,但在给博士生发科研津贴上并不比文科更贵。
有的人说,文科研究不花钱,或者花不了几个钱。这些纯粹是不学无术人的说法,或某些野生国师标榜自身道德高洁的说法。
除了经费数额上的绝对差异,另一个绝对差异是,在人文社科,能拿到一个国家社科就已经弹冠相庆了,而如果做完一个,还能拿到第二个,那绝对是祖坟冒烟,可以鸡犬升天了。
要想一想,多少文科学者终其一生都没拿到过一个国家社科,不是不努力,而是每年14%的中标率会刷掉绝绝绝绝大部分人。
与理工科的出了成果就可以结项不同,文科的研究周期更长,出成果更慢,且有了国家社科项目,在结项前就不能申请任何新的项目。
一个国家社科的普遍结项年限是4年,你想一想,一共20万的项目经费,要维持4年的研究,除了能当作间接经费发的6万主持人津贴,每年的直接经费不过3万多一点。
再想一想,这3万经费要覆盖购买图书资料、电脑设备、打印复印、国内国际出差等等,肯定已经捉襟见肘了。
文科博导自己都没有充足的经费用于科研,怎么还可能每年再给博士生分一杯羹?如果每年招1个博士,平均在学4个博士,每人每月发1千培养经费,那么每年就要花掉导师4.8万的经费。
计算一下,文科博导必须每三年就拿1个国家社科项目才能够保证自己每年招1个博士。那么你以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是你自己家开的?
03
教育和高校管理层的小心思
在重理轻文和评估考核的总体氛围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即如何花更少的钱,出更多的成果,而这里的成果也主要指科技成果。
有的高校主体是理工科,之后设几个文科学院妆点门面,校领导都明确说,我们是工科大学,是我们工科养着你们文科,你们文科又不挣钱(获得纵向经费),能去上上通识课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在这样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下,在文理科政策公平的旗号下,出台“缴费才能招博士”就是自然而然的。
理工科项目多,经费多,结项快,导师出点子出思路,博士生出方案出力气,作为苦力直接为导师和项目组打工,那么导师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生活津贴发给他们,这不仅无可厚非,甚至是理所应当的。
在平均20%的中标率下,如果理工科拿不到项目,那只能说明国家不需要你的研究方向,你自然也就不用培养国家不需要的博士生。
其次,“缴费才能招博士”的政策可以逼迫博导们不断去申请项目,之后快结项,再去申请新项目,形成快马加一鞭,滚雪球式发展,不断为学校科研经费总量的增长贡献力量。
而如果你没有项目没经费了,或者青黄不接了,那对不起,你就不能招博士。而理工科不能招博士,肯定就很快死掉了。当然,国家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你死掉就死掉好了。
再次,基于文科中标率低、经费数额少、结项速度慢的现状,“缴费才能招博士”的政策可以自然削减文科博导的资格名额,也就可以自然削减文科博士的招生名额,达到了学校想看到的扩充理工科和压缩文科的欢喜结果。
2021年9月17日,清华大学召开年度文科工作会议,该校校长提出了十点要求,其中第三点就是,“做好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发挥文科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好全校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要压缩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这个画面要多诡异有多诡异!
一个文科工作会议想的不是如何加强文科发展,而是“压缩博士生规模”,让文科再去搞搞通识教育,服务好理工科学生的人才培养。该校显然是要回到1953年院系调整后和2000年重建文科前的办学思路上去。
这一思路要多奇葩有多奇葩,显然也是大部分高校的指向标,人家清华都这么干,我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干?
思路决定政策,不能直接把你们的博导头衔撸下来,那么就要求你们交钱才能招生,自然就淘汰了暂时没有项目和项目无以为继的文科博导们,而三年不招生就取消你的博导资格,之后再提高文科博导的准入标准,最后就让你永远不会再成为博导了!
通过消灭文科博导的方式来消灭文科博士招生的问题,不用再浪费学校的宿舍、食堂、图书馆、生均经费和行政经费,将之转用来培养理工科博士,最终获得更多经费,产出更多成果,提高学校排名,完成教育评估,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层所愿意看到的“良性循环”!
04
文科博导:我稀罕招博士喽?
对于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层并非不知道,但为了更现实的、更短期的利益,他们总是会作出更短视、更无脑的决策。
同样是招博士,理工科和文科还真的不一样。
理工科招博士,可以直接进实验室跟着导师做他/她的科研项目,一上手就是熟练的实验狗,在整个读博期间需要持续为导师产出,包括测数据,发论文,申项目,申专利,最后完成项目结项,甚至论文发得多、影响因子高,最后还可以把导师培养成杰青、院士。
可以说,理工科博士与导师的关系恰恰是打工仔和老板的关系。我出津贴,你出成果,一年不出成果,先养着,两年还不出成果,赶紧转硕士滚蛋;但如果能够超额出成果,那你最好延期毕业,多给我打几年工,至少等我的大项目结项了再毕业。
与此相比,文科招博士,除非一些低层级的帮忙,文科博士都很难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这是因为,文科的本科和硕士训练还远远不足以从事文科学术研究,甚至博士毕业才不过刚刚入门;即使勉强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也仅仅是做一些查资料等边边角角的工作。
这是否说,文科博士生比理工科博士生素质差。显然不是,学科差异使然而已。文科学者的成长速度慢,需要漫长的学术积累才能有所创发,甚至50岁才是成熟的年纪。
而理工科需要思维活跃,不断有新点子,想到就干,过了40岁就开始走下坡路,被下一代拍死在了沙滩上。
这种差异也使得,理工科特别需要大量年轻博士生来从事科研,身体好能熬夜,点子多能试验,学习新软件也速度快,加上集体攻关,不行还可以推倒重来,不过一昼夜的事。
而文科呢,在自己的教学科研之外,导师需要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手把手地教博士生怎么读书、写心得、查资料、写综述、构思文章、修改行文、最后投稿,甚至还要搞个每周读书会,手拉手领着博士生摸到学术的门径。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文科是导师一个人产奶来养育多个学生,而理工科是学生集体产奶来养育一个导师。
也就是,对于文科博导来说,培养博士基本上只有付出,没有收益,更多是出于学术初心来为国选才育才。
那么,既然招博士不仅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还要自己掏经费出钱,难道作为文科博导,我真的稀罕招博士喽?!
现在,文科“缴费才能招博士”的政策到了要废除的时候!
最后,欢迎添加指南哥的微信号zhinandaren,也欢迎加入本公众号读者微信群,一起打怪,一起突围!
往期文章:
“
高校青年教师顺利晋升职称的18条指南
”
“
作为高校教师,你会遭遇到的7种奇葩式职称晋升
”
“
步步惊心:高校聘用合同可能潜藏的十大陷阱
”
“
这家高校的聘用合同只有2页,却潜藏着8个陷阱
”
“
在高校中求生存,就像一场肖申克的救赎
”
“
不升只走,高校专职科研岗开始走入穷途末路
”
“
硕士博士科研求职,你要经历的10种痛,我都懂
”
“
终于拿到这家高校的聘用合同,我却被吓得屁滚尿流
”
“
这家高校5年将淘汰30%教职工,你还敢去吗?
”
全文44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点个赞。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一起打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