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评工程师被曝化身“签字机器”!环境部:报批的环评报告书100%技术复核

刁凡超 澎湃新闻 环评互联网 2021-04-27


近日,山东一家环评公司唯一的一名环评工程师被曝4个月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有评论认为这种环评成了形式主义,环评师的这种行为也成了“签字机器”。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形式主义。”2月25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发布会上就此事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提问时表示,已注意到上述情况。经与全国环评审批系统数据比对,该单位填报的环评文件大多数尚未报批,对其中已经完成编制并报批的环评文件,环境部已经按照报告书100%的比例纳入环评文件复核。“如果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刘友宾说。近日,某第三方通过环评信用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发现了一位最“勤劳”的环评工程师,名叫靳海燕,从业单位为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这位环评工程师共负责编制了63本报告书和1541本报告表,其负责的项目数量领跑全国,比第二名高出接近一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发现,靳海燕及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注册于2020年8月19日与2020年9月14日;靳海燕是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仅有的一名环评工程师;靳海燕不仅仅是所有项目的编制主持人,同时也是所有项目唯一的主要编制人员。根据项目申报登记的时间和数量关系可以看出,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所有项目均自2020年9月28日开始进行申报登记,截至2月2日,在短短的4个月中,超过一半单日申报项目数量超过10个,最多单日申报项目数量为45个(2020年11月23日)。这些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遍布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项目数量最多的地区为山东省(505个),其次为广东(240个)、江西(168个)、河南(152个)、江苏(136个),其他地区项目数合计为403个。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坚决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2020年以来,对全国环评业务量的监控工作实现制度化,全国累计对733家单位和671人实行失信记分;将31家单位和17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实施限制和禁止从业的惩戒。据悉,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格落实《环评法》各项要求,鼓励社会监督,严肃责任追究,坚决维护环评市场秩序。关于2020年下半年信用管理对象列入信用平台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有关情况的通报


长城网评论:

4个月编千余份环评,以严肃复核回应质疑

近日,山东一家环评公司唯一的一名环评工程师被曝4个月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对此,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环评形式主义,已将相关文件纳入环评文件复核,“如果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个月编制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换算下来平均每天要编制十多本,如此高的效率,着实让人咂舌。这种有些脱离常识的“勤劳”,无疑难逃形式主义的质疑。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考虑到其专业性较高,每份环评报告书或者环评报告表,按说编制起来都得耗费一定的精力和耐心。

不管是环评机构,还是相应的环评工程师,都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细致耐心地从事相关工作,将可能造成的影响全面考虑。这不仅仅是职业要求,更是法律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将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还会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并不是说此次牵涉的环评工程师和机构,存在着违法违规的情形,到底有没有粗制滥造,甚至是可以配合相关利益方弄虚作假的情况,还得看后续的复核结果。

但此事中环评形式主义的疑点确实不少。一方面,该环评工程师的项目量,比第二名高出接近一倍,明显有些脱离行业水平;另一方面,他不仅是编制主持人,还是所有项目唯一的主要编制人员。这样的工作效率,能够保证做到严肃认真吗?

环评报告背后牵涉的规划、项目,往往关系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一些具有负外部性的项目,如果缺少严格专业的监测评价,导致环评报告对负面环境影响的预判不足,后续等到项目落成,很可能酿成一些冲突事件,激化矛盾,类似教训其实并不少。

而且揆诸报道,为了让项目落地,一些企业给第三方环评机构和人员利益输送,导致环评造假的情况时有上演。在这样的前提下,更应该以苛刻的眼光,来审视环境影响评价的全流程运作,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

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形式主义”的表态,无疑是有力的“敲打”。环评报告是要对环境生态和发展未来负责,不是给相关的项目企业背书,所以操刀编制的机构和人员,理当拿出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报告。

围绕相关环评文件,生态环境部门已开始复核,有没有违法违规,相信很快就有答案。而此事也是一次重要的警醒——环境影响评价要讲究效率,但不能盲目追求效率,尤其是一些第三方的环评机构,不能将业务量当做唯一的考核依据。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全国的环评业务量,也应该有针对性监管,一旦机构和人员的业务量明显超出行业水准的,要能够触发复核机制,并开展深入调查,减少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的空间,让环评真正严肃起来。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君君.环评互联网

来源:澎湃新闻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3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10000+法律法规库、免费环评公开课、全国机构人员库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

联系邮箱:zmlsnh@eiaclou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