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了焦点访谈,找对焦点了吗?
环评又一次的成为了焦点,这次是真的焦点,上了焦点访谈。
2月份的锦华事件尚未有定论,3月份又有焦点访谈来关注环评,仿佛又回到了2015年以前。
那时候,环评是媒体的“宠儿”。
一旦有任何事故,只要标题问一句:“环评是如何通过的?”立马就是一篇热点新闻。
但是为什么我要提2015年?因为这一年的两个大事故的处理结果我认为改变了环评的舆论风向。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经国务院调查报告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处理的中介评估机构和设计单位共计24人,主要为安评单位、安评验收单位、设计单位等。
12·20深圳人工堆填土垮塌重大安全事故案,国务院调查报告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处理的中介服务机构为设计单位。
上述两起事故中,环评作为前期技术支撑报告,均在事故发生中存在一定的责任。但最终国务院的调查报告未将环评认定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两起事故也让大家知道了在工程前期还有安全评价及验收、水土保持及验收等。在那之后,再出现事故时,大家也会去思考一下,环评在事故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不再盲目的直接抓住环评问责。
一个项目的上马,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可能需要办理用地(用海)、规划选址、编制可研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清洁生产报告、环评报告等等。
在各领域的咨询报告中,环评是最为公开透明的。
2006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环评报告书在编制阶段就要进行两次公示,还要在第二次公示期间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重大项目还要召开现场座谈会等。
2018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更是要求环评报告书在报批前、主管部门在受理后、审批前都要再进行全本公示。目前一些地区对于报告表也要求在报批前、主管部门在受理后、审批前进行全本公示。
这也造成了群众一旦对一个项目有意见,最方便的就是在环评阶段进行意见反馈。而一旦有公众反馈意见,哪怕不是环保方面的问题,主管部门也面临很大的审批压力。
生态环境部近些年来为了规范环评市场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除了定期的检查监督,还在2015年3月印发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环保系统内的环评机构在2016年底全部脱钩,消除环评市场的“红顶中介”。
2019年根据修订的环评法取消了环评单位资质,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并与2019年11月1日上线了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近年来历经2015版、2017版、2018版、2021版,大方向一直在推行环评的简化。此外还推出环评豁免清单、告知承诺审批等措施。
2021年4月1日起,环评报告表将启用新的格式,大大简化了报告的内容,力图将环评回归到环境保护的本质。
可是为什么环评仍然被各种诟病?
一个项目的上马,环评究竟扮演了怎样重要的角色。在这期焦点访谈中,具有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的检测公司数据造假,这笔账也算在了环评单位头上。南海所的事件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就不多说了。
但事后也有媒体追问:‘海上看深圳’这事,是谁提出来的?之前的决策是怎样的过程?如何变为重大项目的?” “在现在的流程中,环评到底属于哪个环节?环评结果是否具有一票否决权?是重要的关键环节,还是只是一个补充性程序?”“也许就是因为环评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评价单位才非常草率地来处理”。
环评一直被指责“抄袭”,其实说白了就是套用模板。这种情况在咨询领域甚至各个领域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近期更是爆出某市生态环境局的《记分决定书》因套用模板,造成了同一报告表出现两名编制主持人,对编制主持人的处罚出现对你单位记分的说法。
环评报告少则几十页,多则几百页,有相当部分的常规描述和定性分析的内容是适用多个报告的。区分报告质量的应该是单个项目个体化的核心的内容,工程内容、污染因子、源强、预测结果、针对性的措施。
目前生态环境部即将启用的环评报告表格式,明确提出了“不得随意增加、堆砌文字内容”,如果落实到位,可以有效避免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文字的“抄袭”。
确实,被曝光的环评单位都是存在问题的,这点不可否认。业内人士也明白,环评真正的乱象不在于报告中几个文字错误、模板“抄袭”。目前环评市场内认认真真干项目的总是感觉举步维艰,正常市场途径接到的项目在推进过程总是一地鸡毛。我觉得真正焦点访谈应该关注的内容是:环评市场是否是在劣币驱逐良币?目前这么完善的监管制度下为什么锦华之类的公司能够大行其道?建设单位尤其是政府推进的项目能否考虑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评价时间?
曾经对一个只有一张图的规划进行环评,硬是在编制过程中逼出了一本规划,报告最后在设定了一堆前置环保要求下才给出项目从环保角度可行的结论。那个项目最终没能报批,至今没拿到尾款。
最后说一句,我想写一个结论为项目从环保角度不可行的环评报告。
编辑:君君.环评互联网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3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10000+法律法规库、免费环评公开课、全国机构人员库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
联系邮箱:zmlsnh@eia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