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如何编制报告书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评价

1 监测频次

开采利用地下水城区的环境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每年不得少于二次(丰、枯水期各一次)。

 

2 监测项目

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3 评价标准

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4 地下水质量评价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和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组分评价两种。

 

4.1 单项组分评价

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同一项目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比较每一个项目的水质级别,取所有监测项目中的最大水质级别作为该监测点位的地下水水质级别。

  (3-1)

L-水质级别

Li-污染指标水质级别

 

4.2 综合评价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具体步骤和要求如下:

 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监测项目,但不包括细菌学指标。

 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

 对各类别按下列规定(表1)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按式3-2和式3-3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根据F值,按以下规定(表2)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将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如“优良 (II类) ”、“较好(III类)”。

 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枯、丰水期平均值进行评价。

地下水水质类别评分表

类别

I

II

III

IV

V

Fi

0

1

3

6

10

地下水水质类别评分表

类别

优良

良好

较好

较差

极差

F

<0.80

0.80~<2.50

2.50~<4.25

4.25~<7.20

≥7.20

4.3 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

对一选定区域(如省、市、县等)其水质类别的确定,先计算该区域内各污染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即:,其中n为监测井的个数,根据区域污染指标的算术平均值确定各污染指标的水质级别,根据单项组分评价或综合评价确定地下水水质。

 

4.4 水质达标评价

采用单因子评价地下水水质,即有一项指标值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限值就认为本监测点位超标。

超标率(%)=超标井数/监测井数    (3-4)

 

4.5 主要污染物确定

4.5.1 综合污染指数


4.5.2 污染分担率

依据式(3-5)、(3-6)、(3-7)可以计算出综合污染指数、污染分担率,根据污染分担率决定主要污染物。


 

4.6 主要级别确定

以某一或两个类别比例之和大于60%的类别确定为主要类别。

 

5 质量趋势分析

5.1 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5.1.1 同一监测井、区域与前一时段和前一年同期比较

假设:

评价区域内总的监测井数:M

IIII类监测井增加量:P

V~劣V类监测井增加量:Q

规定如下:

明显(显著)好转:P-Q>0且(P-Q)/M>0.05

略有(有所)好转:P-Q>0且(P-Q)/M∈(0,0.05)

稳定(持平):P-Q=0

略有(有所)恶化:P-Q<0且(P-Q)/M∈(-0.05,0)

明显(显著)恶化:P-Q<0且(P-Q)/M<-0.05

 

5.1.2 同一监测井、区域多时段比较

采用秩相关系数法:

衡量污染变化趋势在统计上有无显著性,最常用的技术是Daniel的趋势检验法,它使用了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使用这个方法,要求具备足够的数据,一般至少应采用四个期间的数据,给出时间周期Y1……YN,和它们的相应值X(即年均值c1……cN),从大到小排列好,统计检验用的秩相关系数按下式计算:

将秩相关系数rs的绝对值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附表)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如果则表明变化趋势的显著意义,如果rs是负值,则表明为下降趋势。

为计算rs,在表上要列出年排列的序数,后面再填上一行年均值按从小到大排列的序数;di值为这两行值之差。取每个di的平方,然后对全部di2求和得,再把这个数和N (时间周期数)直接代入公式(3-8)中去。



编辑:君君.环评互联网
来源:小备实验室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3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10000+法律法规库、免费环评公开课、全国机构人员库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