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液体化工码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的探讨

液体化工码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的探讨

杨麟 过炳峰 钱庄

(无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1)

摘 要:液体化工码头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同于一般工业建设项目,通过对码头选址的合理性、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影响预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液体化工码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要点,既为同类项目的环评提供参考,也为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提供充分依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液体化工码头


1 引言


我国对液体化工品和石油、液化天然气等散货需求量逐年上升,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带来了契机,水路运输因其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逐渐成为沿海、沿江地区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液体化工码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液体化工码头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工程选址的环境合理性,施工期基槽开挖、港池疏浚等水工作业对周边水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船舶溢油的环境风险,营运期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影响及化学品泄漏事故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稳定达标性、风险防范措施的可靠性和生态环境减缓措施的可行性。


2 工程选址


工程选址是否合理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应逐条比对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相关规划和“三线一单”等方面的要求,防止出现选择性的对照分析,要全面论证工程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2.1 政策法规的相符性分析

研判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的要求,如渔业法、地方法规、国际公约等法律法规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等产业政策。

2.2 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分析工程选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港口总体规划、流域规划等的协调性[1],明确其能否满足当地区域规划环评、岸线利用规划环评、港口总体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的要求。

2.3 “三线一单”的相符性分析

对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明确工程选址、施工布置不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保护红线等划定的环境敏感区中法律法规禁止占用的区域。分析项目选址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环境风险及周围敏感目标影响的可接受程度[2],明确工程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不会突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用水、用电等资源不会突破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满足地方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要求。


3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力求详细准确,应按项目建设概况和施工期、营运期的污染源强分析进行评价。对于改扩建项目,需概述原有工程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与效果、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总量控制内容,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以新带老”措施及完成时间。

3.1 项目建设概况

依据工程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清楚建设规模、泊位等级、装卸货物的种类和性质及吞吐量、工程平面布局、装卸工艺及设备、配套设施和依托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3.2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结合码头平台、栈桥的结构形式、船舶回旋水域范围,详细说明码头施工方案、港池疏浚方案,按环境要素(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分析施工期的产污环节和污染产生源强,说明拟采用的处理措施和排放源强、排放去向,具体要点见表1。
表1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要点

3.3 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结合码头装卸的化工产品种类,说明卸船、装船、船-船直取、车-船直取等作业的工艺流程和泄空、置换及吹扫等附属工艺流程[3]及产污环节,按环境要素详尽分析污染产生源强,阐明拟采用的处理措施和排放源强、排放去向,具体要点见表2。

表2 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要点


4 污染防治措施



4.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分析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是否对各产污环节均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结合环境的影响程度,重点论述水体中悬浮物的控制措施、生态环境的减缓措施和补偿措施的效果可达性及船舶溢油事故防范措施的可行性。
4.1.1 悬浮物控制措施
降低疏浚作业的悬浮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控制疏浚悬浮物的产生量、减少悬浮物的扩散、选择合理的挖泥工艺、选择合理的倾倒区等措施来实现。
一是选择产生较少疏浚悬浮物的施工设备,其是降低悬浮物产生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同等疏浚效率下,疏浚产生的悬浮物源强大小依次为:抓斗式挖泥船≥耙吸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绞吸式和耙吸式属于水力式疏浚,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要小于抓斗的机械式疏浚[4]。
二是选择合理的泥浆溢流口位置,可控制悬浮物的扩散影响。耙吸式挖泥船增设泥浆旁通装置,使船舷两侧溢流口位于水面下;吹填区的溢流口应设在污染物扩散条件好、对敏感点影响小的地方。
三是选择密闭型抓斗、环保型绞刀、无溢流耙吸疏浚等挖泥新技术[4],使用输泥管输送泥浆。
四是倾倒区的选址应注重:(1)最大限度地避开敏感区;(2)选择沉降型的低能海区;(3)选择海洋环境处于正常状态的海区;(4)选择海底生物匮乏的海区;(5)选择不影响航道、锚地,倾倒作业方便安全的海区;(6)选择距挖泥区较近的海区。
4.1.2 生态环境减缓措施和补偿措施
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一是分析施工区域是否避开环境敏感区,二是基槽开挖、疏浚作业等水上施工期是否避开保护生物和主要经济鱼虾类的繁殖育苗季节,三是是否提出了施工期间监控驱赶救助保护生物的措施和要求。
工程建设如造成生物资源损失则需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措施,包括人工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底播增殖、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分析人工增殖放流方案是否满足评价水域的水生生态及渔业资源的要求,明确是否制定了施工期水生生态和渔业资源跟踪监测计划。
4.1.3 船舶溢油事故防范措施
施工期间的船舶溢油事故防范措施主要依靠船舶自备,分析船舶自备的围油栏数量能否将溢油油膜控制在围油栏包围的水域范围内,提出可靠的事故报警系统、快速响应机制、有效的溢油应急计划、足够的溢油清污设备设施等风险管理措施[5],明确与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的衔接内容,确保将溢油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装卸货种产生不同污染物的特性,选择经济、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评价中不能仅罗列各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对策,还需对废气捕集率、废水收集率、污染物去除效率、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所选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6]。
4.2.1 废水防治措施
一是船舶压舱水、舱底油污水、洗舱废水和生活污水等船舶产生的废水,一般由港航部门认可的污染物接收单位回收处理,或通过接岸管路输送系统纳入后方陆域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评价中应重点分析污水接收的可行性。
二是码头面清洗废水、装卸区清洗废水、初期雨污水、管线扫线废水等生产废水主要通过作业面围坎或管道收集后汇入污水收集池,经潜污泵提升至污水管道进入后方陆域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评价中应重点分析废水收集的范围、收集率,结合装卸货种的特性分析污水处理工艺、能力的可行性。
4.2.2 废气防治措施
为满足现行的废气治理和污染物减排要求,需根据各类装船废气的成分、理化性质采取组合式的废气处理工艺,如石脑油、溶剂油等货种的装船废气采用“冷凝式油气回收+不凝气焚烧”的处理工艺,盐酸、硫酸、醋酸、氨等挥发产生的酸碱废气采用多级水(碱)喷淋工艺进行吸收处理,醇、醚、酮类等中高沸点的化学品废气采用“冷凝回收+催化氧化”的处理工艺,低沸点化学品废气采用“深冷回收+催化氧化”的处理工艺,卤代烃类废气采用液体吸收和活性炭吸附的处理工艺。环评时需根据各类装船废气的成分考虑所选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从污染物去除技术原理分析所选工艺的合理性,从成熟案例运行状况分析处理效果的可靠性、稳定达标性。
4.2.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船舶溢油、化学品装卸与管廊输送泄漏、火灾及爆炸后引起的伴生/次生污染等可能发生的事故[7],提出成熟、可靠及经济合理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工程防控、应急资源配备、事故池、事故污水处置等防范措施,以及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计划、与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等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对多个同类工程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资料及文献研究,评价码头工程总体设计是否具备整套的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如总图布置是否符合危险区域划分等级,人口居住敏感点是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装卸设备和输送管线是否有连锁报警保护措施,紧急开停车是否有应急程序及措施[8],应急资源配备是否满足环境应急的要求,事故废水收集系统、事故池的规模能否有效收集和容纳事故状态下的所有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应急救援处理措施是否可行。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施工期主要对水环境中的水体水质、沉积物及生态环境、船舶溢油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进行模拟预测。
5.1.1 水质影响预测
疏浚作业会导致水体底部泥沙悬浮至水体中,并随着水流、潮流进行扩散,对水质产生影响,评价时应按评价等级的要求选择相应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计算,明确水体中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给出对环境保护目标、周边敏感水域影响程度的预测结论。
5.1.2 沉积物影响预测
基槽开挖、疏浚作业会彻底破坏施工范围内水域底土上的沉积物环境,而且疏浚悬浮物可能通过吸附水体营养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最终沉降到沉积物表层,从而对环境造成潜在危险。评价时应按评价等级的要求定量或定性预测沉积物环境的变化趋势、影响范围与程度。
5.1.3 生态影响预测
水上施工会导致活动能力较强的游泳动物逃离现场、活动能力差的底栖生物死亡。评价时应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计算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和水生生物、鱼类等的影响程度与范围,估算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等生物资源损失量,明确保护物种、重要湿地、渔业“三场”、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等敏感目标的受影响程度和范围。
5.1.4 船舶溢油环境风险预测
施工船舶碰撞、触礁引起突发溢油事故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评价时应分别以主力船型与最大船型针对最可能发生的海难性事故的溢油量、最大溢油量以及最坏情况下的溢油量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源强,合理选择预测模型计算燃料油在水体中的迁移扩散路径、范围和扩散浓度、时空分布,明确溢油事故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及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营运期主要对水环境中的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大气环境、化学品泄漏与火灾、爆炸后引起的伴生/次生污染的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进行模拟预测。
5.2.1 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影响预测
码头、栈桥建成后,原有的自然岸线形状将会改变,引起附近水域的纳潮量、流速、流向等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发生变化[2],海港码头应预测潮流、潮位的时间、空间分布性质与变化情况及对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冲刷与淤积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明确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的变化可能对海洋水质环境、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等影响的方式、途径及范围与程度;河港码头应预测河流流场、水位、河势变化情况及对河岸、河滩、河床等地形地貌、冲刷与淤积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明确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的变化可能对水质环境、河流生态和渔业资源等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及范围与程度[9]。
5.2.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装卸作业排放的各种大气污染物会对周边大气环境及敏感目标产生影响,评价时应选取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根据大气评价等级、当地的气象参数合理选择预测模型,预测正常排放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主要污染物的短期浓度、长期浓度贡献值和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1 h 最大浓度贡献值,按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达标区、不达标区分别叠加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浓度、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目标浓度,评价其叠加后浓度的达标情况及最大浓度占标率,并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0]。
5.2.3 环境风险预测
化学品泄漏与火灾、爆炸后引起的伴生/次生污染均会造成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风险。
(1)大气环境风险预测
按重质气体与轻质气体排放选择合适的大气风险预测模型,根据风险评价等级分别对最不利气象条件、最常见气象条件进行后果预测,明确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浓度以及预测浓度达到不同毒性终点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说明各关心点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关心点的预测浓度超过评价标准时对应的时刻和持续时间,明确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情况[11]。
(2)水环境风险预测
根据泄漏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按可溶性类(如甲醇、乙醇、液碱、硫酸等)、漂移类(如燃料油、调制油、对二甲苯、苯乙烯等)和下沉类(如液体硫磺)选取不同的预测模型,预测计算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最远超标距离及时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下游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到达时间、超标时间、超标持续时间及最大浓度,明确漂移类物质的漂移轨迹[11],分析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及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6 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评估、审批工作都在提速,准确把握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尤为重要。解决了液体化工码头选址、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及环境风险评价这些问题,才能既快又好地为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提供充分依据,使项目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
作者简介:杨麟,男,1972 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编辑:君君.环评互联网

来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5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18000+法律法规库、百万下载量、免费环评公开课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