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大气导则条款与EIAProA2018软件位置对照表
本文总结了“”和“”条款与软件位置对照详情,如表1、表2所示:
导则条款 | 目标要求 | 软件位置 | 使用方法描述 |
5.2评价标准确定 5.3.2.1计算占标率所用标准的确定 |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质量标准,标明来源。 无1h标准的,用其它平均时段的标准值换算。 | 【基础数据】-【污染物】 | 在一般属性中输入标准,在备注中输入来源。按“取得其它污染物限值”选项,可取得导则附录D表格标准,并自动按1h:8h:24h:年,按1:1/2:1/3:1/6比例换算1h标准值。 |
5.3 评价等级判定 | 按最大占标率确定。多源多个污染物,分别确定,取最高者。 | 【AERSCREEN模型】-【AERSCREEN筛选计算与评价等级】-筛选结果 | 一次选择全部污染源,可对全部污染物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最大值汇总表中,以红色标出各源各污染物中的最大占标率。 |
5.4 评价范围确定 | 根据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确定 | 【AERSCREEN模型】-【AERSCREEN筛选计算与评价等级】-筛选结果 | 左下角“评价等级建议”,蓝色字体。包括等级和范围。 |
6.4.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4.3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 对于多个点位、多个日期的现监测结果,计算出各日平均值的给定保证率值,然后与标准对比。 | 【工具】-【数据分析】 | 分析内容选择典型日筛选,设置监测点数和日期数,输入监测结果,输入该污染物日均值的保证率(HJ663),筛选方法选择控点的加权平均,权重均为1。 |
6.4.3.1基本污染物长期监测点位数据 | 作为基本污染物的预测结果的现状浓度 | 【基础数据】-【项目特征】-【现状监测】 | 输入所有监测点名称,坐标。 输入每个基本污染物的每个点位的一年逐日现状浓度,或者是保证率日均和年均现状值。 |
6.4.3.2其它污染物补充监测点位数据 | 作为其它污染物的预测结果的现状浓度 | 【基础数据】-【项目特征】-【现状监测】 | 输入所有监测点名称,坐标。 输入每个其它污染物的每个点位的7天日均现状浓度,如需进行小时值叠加,则需输入每日监测的1小时值的最大值。 |
8.5.2.1预测模型选择 | 在风速<=0.5m/s的情况下,持续时间超过72h,或近20年统计的全年静风(<=0.2m/s)频率超35%时,应采用CALPUFF | 【基础数据】-【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 | 对评价基准年的逐时地面气象数据,按“查找风速<=0.5m/s最大持续时间”按钮,可找出风速<=0.5m/s持续最大的连续小时数,并在表格的顶行中显示其开始时间。对20年统计结果,则需从气象部门取得。 |
8.5.2.2岸边熏烟 | 如果点源距大型水体岸边距离<3km,需判断是否发生岸边熏烟 | 【AERSCREEN模型】-【AERSCREEN筛选计算与评价等级】-方案定义 | 设定一个源的参数时,选择“考虑熏烟”和“考虑海岸线熏烟”,并输入源离海岸线距离、海岸线所在方位。筛选结果会说明是否发生岸边薰烟。 |
8.6.2 PM2.5二次污染 | 若项目SO2+NOx排放量≥500t/a时,在AERMOD中需用系数法计算PM2.5二次污染浓度 | 【AERMOD模型】-【AERMOD方案合并】 | 合并方法选择PM2.5二次污染的计算和叠加,选择已计算过的三个AERMOD预测方案,分别代表PM2.5一次污染计算结果、SO2和NO2的计算结果。进行合并后,合并结果就是考虑了一次和二次叠加的PM2.5浓度。 |
8.7预测与评价内容 | 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短期浓度最大值占标率与产生时间;年平均和保证率日均浓度,在叠加和不叠加现状下的占标率。 | 【AERMOD模型】-【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最大值综合表。
| 此处直接查看到结果。若有现状监测数据,可选择叠加和不叠加现状值。 对日均浓度,若保证率不是100%(即不要求计算出第1大值的),参见下文8.8.3。关于叠加以新带老源、削减源、在建和拟建源,详见下文8.8.2。 |
8.7.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达标排放前提下,厂界外有环境质量超标的情况,要设环境防护距离。采用进一步模型,确定多个源叠加的短期浓度超标范围。 | 【AERMOD模型】-【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 | 对网格计算结果(网格应覆盖整个厂界区,网格分辨率应在50m),选择显示短期浓度,并指定厂界线。选择右上角的环境防护区域,图形显示环境防护区域。防护距离数值以文字在图例中写出。 |
8.8.1 环境影响叠加 | 2018大气导则公式(5)、公式(6)、公式(7) | 【AERMOD模型】-【AERMOD方案合并】 | 采用多个AERMOD预测方案的结果,进行方案合并。以公式(6)为例,对同一污染物,建立2个AERMOD预测方案,分别采用了项目新增污染源和“以新带老”替代掉的污染源,除此以外,其它选项完全相同,包括都输出POST文件。将这两个方案的计算结果合并(以新带老方案作为减项),则合并结果为公式(6)要求的结果。 |
8.8.2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 | 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简称HJ663),对不同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日平均保证率浓度(有现状监测的,要求是先叠加逐日现状后再排序) | 【AERMOD预测方案】 【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 | 先算出保证率百分数对应的序号K=(1-p%)×n+1,例如对SO2、NO2日均保证率为98%,则可计算得K=8。然后在【AERMOD预测方案】设定一个只计算日均的方案,且输出内容页中的高值序号输入8。这样方案计算结果的日均值为保证率下的值,若查看时选择叠加背景,则为叠加现状后的保证率值。 |
8.7.1.1/8.7.2.1最大浓度占标率 | 各计算点的最大浓度占标率 | 【AERMOD模型】-【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 | 若数据类型1选择1小时,日均或年均,数据类型2选择浓度占标率,则数据显示为占标率(这里未用百分数表示)。 |
8.8.3浓度超标范围 | 短期浓度的最大值,和长期浓度,是否超过标准 | 【AERMOD模型】-【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 | 数据类型1选择1小时,日均或年均,数据类型2选择浓度占标率,则数据显示为占标率,所有占标超过1的为超标区(可画出相应区域图形)。 |
8.8.4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评价 | 比较区域削减源贡献值和本项目源贡献值,评价范围全部网格点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 | 【AERMOD模型】-【AERMOD方案合并】-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评价 | 要设置两个AERMOD预测方案,均须输出年均值,一个为本项目增加源,另一个为区域削减源(源强均为正),计算出结果。然后进行方案合并,合并方法选择“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评价”,选择这两个方案进行变化评价。 |
8.8.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 | 参见8.7.5 | - | 参见8.7.5 |
8.8.7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 输出相关表格 | 主菜单【工具】-【按导则附录C输出EXCEL表】 | 这个工具是用于输出导则附录C中大部分表格,如污染源参数表、大气排放口和排放申报表等,排放小时数按8760时。 |
8.9.3达标评价结果表 | 浓度及占标率数据 | 【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 | 最大值综合表等。 |
8.9.4网格浓度分布图 | 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布图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布图 | 【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 | 计算结果页和外部文件页。数据类别1选择日平均值和年平均值/全时段值。预测点组选择直角网格点,选择简图。 |
8.9.5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图 | 参见8.8.5 | - | 参见8.8.5 |
8.9.7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 | 参见8.8.7 | - | 参见8.8.7 |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 污控方案比选结果,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评价、结论与建议 | 【AERMOD预测结果】和【AERMOD方案合并】 | 对整个评价项目的多种比选方案的多个污染物,多个预测方案的计算结果的总结和提炼 |
B.3.1估算模型AERSCREEN | 需要输入的最高和最低环境温度,一般需选取评价区域近20年以上资料统计结果,最小风速取0.5 m/s,风速计高度取10 m。 | 【AERSCREEN筛选气象】 | 最小风速取0.5 m/s,风速计高度取10 m。 |
B.3.2 AERMOD和ADMS | 高空气象数据离地高度3000米内的有效数据层数应不少于10层 | 【基础数据】-【气象数据】-【探空气象数据】 | 离地3000m内输入的气象层数应不少于10层。 |
B.4地形数据 | 原始数据分辨率不得小于90 m | 主菜单【工具】-【DEM文件生成器】 | 可用于生成评价区域,或以源为中心的50×50km的DEM地形文件 |
B.5地表参数 | 3 k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合理划分,或采用AERSURFACE读取土地利用数据文件生成地表特性参数 | 【AERSCREEN筛选气象】和【AERMOD预测气象】中输入 主菜单【工具】-【地面特征参数生成器】 | 可按地形类型生成特性参数表,或由工具中的【地面特征参数生成器】,通过AERSURFACE读取土地利用数据文件生成特性参数表。 |
B.6.3.3预测点网格 | 近密远疏法网格:距离源中心5 km的网格间距不超过100 m,5~15 km的网格间距不超过250 m,大于15 km网格间距不超过500 m | 【AERMOD模型】-【AERMOD预测点】 | 预测点坐标中定义一个直角网格,选择网格范围自定义,然后按“设置近密远疏网格”按钮 |
B.6.3.6不同高度预测点 | 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高度上的预测受体 | 【AERMOD模型】-【AERMOD预测点】 | 在任意点表格中输入同一位置的多个点(纵横坐标都相同),运行完AERMAP后,在离地高度中输入不同的离地高度数据,然后退出。 |
B.6.4 建筑物下洗 | 计算GEP烟囱高,判定是否需考虑建筑下洗 | 【AERMOD模型】-【AERMOD建筑物下洗】 | 在已输入全部点源前提下,输入源所在周边全部较高建筑(在背景图上描出),运行P-BPIP,在结果表格中可看到GEP烟囱高以及下洗参数。如果下洗参数全是0的,说明无须考虑建筑下洗。 |
B.7.1.1颗粒物干沉降和湿沉降 | 扩散过程考虑颗粒沉降和湿沉降 | 【基础数据】-【污染物】 【基础数据】-【地面气象数据】 【AERMOD预测方案】 【AERMOD预测结果】
| 污染物属性,对颗粒污染物(指粒径2.5um以上,PM2.5可认为是气体),要输入其粒径属性。计算湿沉降时,地面气象数据中每小时要有降水量数据。在【AERMOD预测方案】的常用模型选项中,要将计算总沉积、干沉积、湿沉积选项选上。在计算结果的数据类别2中,可选择查看沉积率。 |
B.7.1.2气态污染物转化 | 考虑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衰减 | 【基础数据】-【污染物】 【AERMOD预测方案】 | 污染物属性,要输入半衰期(或衰减系数)。在【AERMOD预测方案】的常用模型选项中,要选择“考虑扩散过程的衰减”。 |
B.7.1.2气态污染物转化 | 考虑扩散过程NOx与NO2转化 | 【AERMOD预测方案】-基本要素,和选项与参数中的NO2化学反应 | 污染源的排放率都采用NOx数据,而非NO2。预测方案定义中,预测因子的类型必须选择NO2,常用模型选项中选择“考虑NO2化学反应”,然后在四种算法中选择其中一种。如果没有环境O3浓度和烟道内NO2比率数据,应选用ARM算法。 |
附录C(规范性附录) | 输出表C.1-表C.36 | 主菜单【工具】-【按导则附录C输出EXCEL表】 | 输出污染源,排放口等导则附录C中大部分表格。 |
附录D(资料性附录) | 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 【基础数据】-【污染物】-一般属性 | 点击“取得其它污染物限值”按钮取得,无1小时/日均/年均标准的,自动完成按比例换算。 |
表2 “”条款与软件位置对照详情
导则条款 | 目标要求 | 软件位置 | 使用方法描述 |
2018风险导则,附录B | 查找:重点关注突发环境事件危险物质及临界量 | 【工具】-【风险模型一些参数查找和计算】-临界量与终点浓度 | 输入物质名称或CAS号,查出临界量与终点浓度。 |
2018风险导则,附录C |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 | 【工具】-【风险模型一些参数查找和计算】-危险性(P)分级 | 输入危险物质贮量、临界量,以及工艺评分,计算P值。 |
2018风险导则,附录C和附录D, 以及4.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 环境风险潜势,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 【工具】-【风险模型一些参数查找和计算】-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 按危险性(P)和环境敏感性(E)分级,计算出环境风险潜势分级,进而得出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
2018风险导则,附录F | 事故源强计算 | 【风险模型】-【风险源强估算】 | 选择污染物质,选择情景,再输入环境和事故参数,最后按刷新结果。 |
2018风险导则,附录G.2 推荐模型筛选 | 计算理查德森数,以判断适用模型 | 【工具】-【风险模型一些参数查找和计算】-理查德森数估算 | 输入相应参数,估算出理查德森数,并推荐适用模型。 |
2018版风险导则9.1风险预测和附录G推荐模型 | 不利气象,和常见气象下,发生事故的最大影响预测 | 【风险模型】-【AFTOX烟团扩散模型】 【风险模型】-【SLAB重气体扩散模型】 | 根据危险物性质,选择合适扩散模型进行预测(由理查德森数结果判断)。 源强采用风险源强估算结果。设定范围和时间等计算内容,然后刷新结果。 |
2018风险导则,附录I | 估算:有毒有害气体大气伤害概率 | 【工具】-【风险模型一些参数查找和计算】-大气伤害概率 | 输入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相应物质参数后估算 |
以上内容节选自《》(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作者:吴文军、丁峰、于华通。
经作者许可发布。
更多详情参见《》书本正文。
(点击图片 跳转购买)
云贝可用于 环评云助手APP 旗下【云贝商城】兑换各式【环评互联网】独家小礼品~
更多详情
微信咨询客服【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