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戏0x0026:艺术批评

业余艺评人苍鹘 落日间 2021-04-03


⼤家好,我是业余艺评人@苍鹘


我想玩一个行为艺术




 παίξειν 009 

艺术批评写作练习

艺术家:叶梓涛(@苍鹘) 


时间:空闲时


类型:⾏为艺术/反思性艺术/练习



运作与规则

任何艺术生、专业/业余艺术家,只要愿意向我介绍他/她⾃己的作品,并且愿意相互沟通⽽可达到较好的理 解,在讨论后,我—— 业余艺评⼈@苍鹘愿意无偿帮忙撰写艺术批评或者策展词,长短不定,取决于个人喜好与沟通的深⼊与否。




以下是自我介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4级;毕业论文跨院系答辩哲学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Art Institution of Nanjing  University)2015-2016艺术与文化创意研修项⽬ 、2018“人工智能、交互与未来设计”系列工作坊成员;南京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IAS)第一届驻院本科生;曾去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短期游学,2017.1-2017.6 巴黎第七大学(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半年交换;

2016.9至今中国独立游戏媒体indienova.com 长期兼职编辑,Tencent旗下游戏工作室Next Studio游戏策划;业余独立艺术工作室X-Paidia Studio创始⼈人,业余(艺术家、独立游戏设计师、诗人、Ἔρως)





缘由

艺术批评要写得好极难所以要多练习

 

我不想写邱志杰19年前在《观念:艺术的误区》⼀⽂中怒喷的那种艺术阐释学


在更多的情况下阐释的结果是一些没有什么独特性的观念,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时髦有的过时,那就跟作品没有关系。因为要得到这样的观念,不需要眼前这件独特的作品,随便找一块砖头,也可以“道学家看到淫,革命家看到排满”。实际上我怀疑这种无坚不摧的话语暴力就是靠一块砖头来训练的。不信你去找一位批评家阐释十件作品的文章来比下,你经常会发现 这十件作品的观念大同小异,其实那是该批评家最近的观念,其直接出处很可能并不是这些作品,而是他最近装修了房子。读者读这样的阐释,加深了对阐释者想象力的认识,却失去了对作品的不可替代性的体验。作为读者,我愿意欣赏信口开诃把稻草说成黄金的口才,但我愿意把它当作写作而不相信它是阐释。作为艺术家,我感到这是您的艺术品,可跟我没什么关系,  千万不要装作理解。


——邱志杰:《重要的是现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我也不想成为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18年前就喷的“鉴赏家”


我们的物质主义时代,已经惯养出一种观众、一种“鉴赏家”。他们不屑于置身画前,聆听画面⾃身的语言,亲身感受画面的内在情感,却对“写实”“气度”“手法”“情调”“透视”等乐此不彼,他们浮躁的眼睛,根本察觉不到掩藏于外在表达下的内在情感。


——瓦西里·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12⻚。


因为我是个业余艺术家

所以我相信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3年前在中国美术学院所说的


这一新时代正打开一个全新的器官阶段。它正在将业余爱好者重新定义为实践者,同时也是批评者。但是,如果实践首先意味着去分辨的话,一个艺术的实践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批评家。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努力去理解业余爱好者在过去、当前和未来实际上分别是什么——也就是,去理解批评与欲望之间的连接,如果业余爱好者(amateur)这个说法真的是从”amar”(爱)这个词根里派生出来的话。

——贝尔纳·斯蒂格勒:《人类纪里的艺术》陆兴华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3页。


我相信我所做的


艺术行为,以一种和伦理行为完全一样的方式,可被定义为诸众(multitude)。

而以私人的方式重新占有艺术,把作品还原为一个价格,就是摧毁艺术。如此的封闭不可接受:艺术在形式上和一种真正的、激进的民主一样地敞开…艺术是反市场,因为它把这独⼀ 性(singularité)的诸众和那被还原为价格的唯一性(unicité)对⽴ 起来。


——安东尼奥·奈格里:《艺术与诸众:论艺术的九封信》,尉光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9页。


我的艺术评论写作不是科班出身,

但这似乎是好事。


因为我一向觉得艺术应该被放置在阿比·瓦堡意义上的总体的无名之学(包括艺术与文科甚至科学)的意义上展开,因为艺术一定是与人紧密相关联的,内在定有人文的血脉在涌流。


而对康德和席勒的美学的误解奠基了艺术批评的美学基础,哲学/美学分道扬镳,某种意义上,就像是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分道扬镳一样。而在中国,八九年春节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时,行为艺术与人文圈子还是紧密相连,就像是邱志杰与陈嘉映、赵汀阳的相连一样,尚未走向精神分裂,而如今,哲学圈对艺术不感兴趣,艺术圈多自认为哲学好于哲学圈,如同两块铁板,各自为政。


其实道理或许也简单,如果艺术家自己能读哲学,能写文章,那还要批评家作什么,所以现在有些批评家可能只能是蹩脚的诗人,冒充哲学史家而有气无力地说上两句似懂⾮非懂,⿊黑话乱飞的东西,除了显得“艺术批评好无聊好深奥”以外,毫无建树。


艺术批评不应该是附着物,而是应该如同诗/画,如同线索,亦可是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两者相互缠绕,在这种回环之中,能带观众进入作品,从而尽量能够让作品/观众,二者皆成其自身,而自身并不试图传递任何知识,只是提供道路的指引,被阅读被体会是为其目的,而绝非作为一个外在之物,像鱼翅卡在观众和艺术作品之间。


当然,作为热衷于装逼的业余哲学家,必须有一肚子的哲学黑话,可以翻遍牟宗三黑格尔柏格森梅洛庞蒂布迪厄奈格里,赫拉克利利特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德勒兹,斯蒂格勒麦克卢汉邱志杰邱振中石涛保罗克利利福柯康定斯基维特根斯坦的这些书,我并不排斥练习装逼和吹爆的功力,因为我知道不同的艺术场域规则或许喜欢不同的风格,那么作为一项行为艺术,如何“编”酷炫碉堡晦涩的艺术批评也是很好玩的事情。






 

@ X-Paidia Studio


此公众号是为主要艺术/哲学阵地

 

这是我在艺的账号 @苍鹘



其中内容不不多,目前涉及[博伊斯白南准向京邱志杰安藤忠雄Josef Koudelka潘玉良莫奔] 但内容较为晚近,比较像我。

 

这是我的iMuseum的账号 @kayabaakihiko


涉及[青藤白⽺羊威尼斯美术馆Phillipe Guston/Monet/Kandinsky/橘园/奥赛/日本普利利司通/ Guimet/Pompidou/Pissarro/Matisse/Sergei Shchukin路易威登基金会/Bernard Buffet/Vermeer/Valentin/Rembrandt/Bazille等]

由于iMuseum信息存储不便等原因,2018年更换平台至在艺。

 

不过之前主要写记录,以随想为主,较无成文打算。

当然,在我看来,艺术批评亦不应该有任何限制,甚至可以成为另一件艺术品,形成更有趣的互文关系。


相关写作亦可见知乎@苍鹘

 

 

 

 

[Logo Design by Designer Nicky(18)]

[παίξειν 186 eX_paidia Studio的开源Logo计划 2/3000 ]



WANAN


2018.6.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