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亚人文研究 | 2022年第三期中文摘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欧亚人文研究 Author 编辑部

主编:蔡晖 

副主编:李向东 凌建侯

《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2年第3期

本期目录

本期摘要







俄罗斯亚太外交:近期成果、课题与展望


摘要:随着与西方的矛盾加剧,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亚太地区的动作日益活跃。近年来,俄不仅试图加强与传统伙伴的关系,也力求与日、韩等美国在域内的盟友保持建设性互动。由于国力有限,俄罗斯的亚太外交也面临相当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俄罗斯需要提升经济元素在其亚太政策中的分量;另一方面,能否实现思路方法和合作对象的多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俄罗斯亚太外交的潜力。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极端恶化后,亚太地区难以继续成为俄罗斯外交中相对独立的空间,俄罗斯与亚太国家的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整体合作水平的下降和亚太地区地位的相对提升可能同时出现。

关键词:俄罗斯亚太外交;“转向东方”;多元化;西方制裁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李旻、李琰











莫斯科宗教—哲学协会:缘起、主题及其历史影响


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具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等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们都试图为俄国未来发展道路设定路标,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同时彼此之间互相攻击,形成了知识界异常活跃的文化景观。其中,具有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莫斯科知识分子成立了以纪念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洛维约夫为宗旨的宗教—哲学协会,他们既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等思潮,也指责历史上的基督教及其教会,试图通过更新宗教意识和革新教会以回应和解决俄国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莫斯科宗教—哲学协会的成员们通过与同时代知识分子的交流与对话,不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而且共同推动了白银时代文化复兴和宗教哲学的诞生。

关键词:莫斯科宗教—哲学协会;白银时代文化复兴;自由主义

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  丁海丽











俄罗斯外来劳务移民发展的现状及影响


摘要:苏联解体后,在历史与现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俄罗斯成为后苏联地区劳务移民聚集的中心。本世纪初以来,俄罗斯外来劳务移民规模不断扩大,绝大多数来自独联体特别是中亚国家,且其中存在大量非法劳务移民。当前俄罗斯合法劳务移民主要有三种类型:持工作许可证的外来移民、持劳务特许证的外来移民、无须劳务许可的外来移民。外来劳务移民为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对国家创新经济、安全稳定及社会团结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外来劳务移民;现状;影响

作者:西南石油大学  宋志芹、蒲晨晨











政治话语隐喻对比研究方法


摘要:政治话语隐喻的对比研究是相对较新且具有前景的语言学研究领域。本文从跨文化对比、意识形态对比、个人习语对比、性别对比、历时对比和多模态对比六个方面梳理、介绍了俄罗斯和西方学界政治话语中隐喻对比研究的基本方法,旨在为政治隐喻对比提供方法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政治话语;隐喻;对比分析法

作者: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А.П. 丘季诺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杨可、 姜超











语言学研究中的“自我中心主义”问题


摘要:随着语言学研究重心逐渐发生变化,语言中“人的因素”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自我中心主义”作为与人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概念在语言学中得到了运用与发展。俄国语言学家舍利亚金将语言学中研究的“自我中心主义”定义为广义和狭义。本文围绕语言学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展开研究,从“自我中心主义”概念在语言学中的运用与发展、“自我中心主义”在语用学中的体现和“自我中心主义”在日常言语运用中的分类与运用三个角度探索语言学研究中的“自我中心主义”问题。

关键词:“自我中心主义”;语言学;语用学;日常言语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  吉璐瑶











论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别再愁眉不展”》的复活主题


摘要:曼德尔施塔姆是俄国白银时代阿克梅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之一,在国际文学批评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诗人对文化、存在、死亡的思索在诗歌《“别再愁眉不展”》(1931)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诗歌从这三个方面表现了复活主题。诗中的“魔鬼”与浮士德有关,但已附着了诗人的理解,是对阻碍力量的隐喻和促使“我”复活的外力。作为诗人喜爱的导师,维庸得到艺术化再现,是“我”复活的内在动力源泉。“我”对自我存在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实现精神复活的同时保持克制。对死亡的觉察则凸显复活的深邃意义。

关键词:曼德尔施塔姆;文化重构;存在;死亡;复活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  段晓曼











《起疑心的马卡尔》的怪诞风格


摘要:普拉东诺夫是一位以怪诞风格著称的苏联作家。怪诞既是作家组织作品所有艺术元素的重要原则,也是他感知周围世界的独特棱镜。短篇小说《起疑心的马卡尔》创作于作家的艺术成熟期,是其怪诞风格的典型作品。小说的主题内涵、叙事技巧、形象构造与语言表述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统一的风格表达整体。本文采用结构—功能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主题、形象和语言三方面分析作品怪诞风格的构成与表征,解读这些风格要素在讽刺苏联官僚体制的弊病、揭示人民心灵的痛苦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普拉东诺夫;《起疑心的马卡尔》;怪诞风格

作者:南京大学  张文倩











俄罗斯汉学界的《论语》“新解”

——论俄罗斯汉学家贝列罗莫夫的《论语》解读策略


摘要:本文立足于俄罗斯汉学家贝列罗莫夫的《论语》研究,以其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与《论语》相关的两部著述及一部译著为研究对象,探讨他研究《论语》的路径,进而提炼出“还原文本的历史语境”和“解构儒学文化词”两大解读策略。研究发现,贝氏在翻译实践中借助深度翻译理论将《论语》的解读策略应用于译本注释中,有效补充了文本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再现了儒家典籍内蕴含的宏大场景。贝氏的《论语》译本可谓是俄罗斯汉学界的《论语》“新解”。

关键词:贝列罗莫夫;《论语》;历史语境;儒学文化词;注释

作者:黑龙江大学  许雁











帝俄时期孔子形象研究


摘要:帝俄时期,俄国人对孔子形象的建构具有奠基性作用。回溯那个时代,可以发现,人们对孔子形象的认知有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8世纪,俄国人对经由欧洲而来的孔子形象予以高度赞美。19世纪,受俄国自我需求、俄国汉学发展以及中国自身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俄国人对孔子形象赞美与贬斥并存。20世纪初,随着俄国汉学的深入发展以及俄国思想的多元化,俄国人对孔子形象的认识较为理性、客观和全面。由此来看,俄国人对孔子形象的认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呈现出多元的孔子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使孔子形象及儒学思想获得客观全面的传播,就需要进一步开展中俄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帝俄时期;孔子形象;自我需求;俄国汉学;文化交流

作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王灵芝







在线阅读及其下载


期刊官网,阅读往期期刊全

https://www.bfsujournals.com/c/2019-07-10/495142.shtml

往期精选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官网:https://www.bfsujournals.com/

欢迎分享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外学术期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