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国际汉学》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 2024-02-05

《国际汉学》2023年第一期

主编:张西平 

执行主编:张朝意

副主编:任大援 杨慧玲

邮发代号:82-914


本期目录



本期摘要



专 论



儒学为何不可以转化为基督教?——诠释性转化限制考辨

[美]成中英 撰 彭 萍 译

摘 要:本文讨论利玛窦运用基督教神学诠释古典儒学的有效性和意义。利玛窦的诠释使得一些中国文人皈依了基督教,但算不上成功,因为其做法最终导致了“礼仪之争”。此前少有学者从哲学角度讨论过利玛窦失败的原因。本文指出,讨论皈依基督教必须要正确理解古典儒学。问题在于,利玛窦未能将古典儒学作为整体进行考虑,也未能从儒学本体论和宇宙论内在演变的角度考虑古典儒学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他仅在《尚书》和《诗经》的孤立语境中理解中国的“上帝”和“天”,丝毫没有认识到“上帝”和“天”的概念在《易经》《易传》《论语》中的变化。本文指出,儒家的本体宇宙观和基督教的本体神学存在天壤之别。无论从基督教教义看,还是从儒学义理看,儒学都无法转化为基督教,也不能将基督教儒学化为神学,更谈不上儒家基督徒或基督教儒者。从本体诠释学的角度看,二者不存在“视界融合”,因为二者的本体性是完全对立的:一重永恒,一重变化;一重超越,一重内在。

关键词:基督教;儒学;上帝;伦理;本体诠释学



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 


“新清史”与中西学术

沈卫荣

摘 要:对“新清史”的批评和讨论,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人热烈地支持或者激烈地反对“新清史”的种种观点,它已成为中西学术之间一场持久的争议,而其争议点早已超越了清史研究的范围,有时甚至超越了学术研究的范畴。本文尝试从学术专业出发,参与这场对“新清史”的学术讨论,试图就“新清史”所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即何为中国、何为内亚、什么是大清帝国的内亚性质、什么是菩萨皇帝、何以清史研究需要利用满文文献等问题进行讨论,来说明“新清史”何以成为中西学术之间的一个战场及其出路问题。

关键词:新清史;内亚性;菩萨皇帝;满文文献;东方主义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美国学人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取向的再省思

吴原元 于海燕

摘 要:自19世纪以来,“西方中心论”与“中国中心论”是美国汉学界在审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时的主要取向。这两种研究取向有其合理性,但亦都存在偏颇之处:西方中心取向将东方与西方或者说传统和现代视为完全无法并立的两极,并以西方的历史经验为标准考察中国历史发展;中国中心论虽强调中国自身的内在发展,但倾向于从碎片化的元素本身论断传统的延续性,弱化甚至忽略外来因素的影响与作用。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已然被拖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因此在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时,应将其置于全球史的历史进程之中,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对其内在性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发展演化进行动态化的考察,如此方能真正“发现在中国的历史”。

关键词:美国汉学;近代中国历史研究;西方中心论;中国中心论



特约栏目:中华文化域外传播



中国古代思想在阿拉伯的传播

薛庆国 丁淑红

摘  要: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情况,介绍、分析了阿拉伯 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人物及其作品和观点,着重探讨了中国学者马坚,阿拉伯学者西伯勒、阿莱维、 穆赫森在传播中国古代思想方面的学术贡献,并归纳了中国古代思想在阿拉伯传播中呈现的若干特点。本文认为,虽然阿拉伯学界对中国思想的了解和研究起步较晚,但学者们总体上持论公允,能用东方人 视角理解、欣赏中国思想,体现了阿拉伯学者鲜明的身份自觉。

关键词:中国思想;阿拉伯世界;文化传播;东方视角





日本东洋史学的双重性问题初探

王广生 严绍璗

摘 要:截至目前,学界对日本东洋史学发展过程中殖民主义、国家主义等问题的讨论,多在知识论和学术史层面展开,主张这是日本近代史学发展中的挫折或变异。若在历史哲学的视域中,作为西方近代学术思想之赓续,日本东洋史学与生俱来即带有双重性品格,即“科学性”和“人文性”。“科学性”主要指其所依凭的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思想,而“人文性”主要指宗教意识和情感、民族国家主义立场以及文学审美等要素。本文以白鸟库吉和津田左右吉的史学为例,分析其双重性表征的同时,尝试探讨日本东洋史学双重性的根源及局限。

关键词:历史哲学;日本东洋史学;史学双重性;白鸟库吉;津田左右吉





柏林王室图书馆藏中国图书与德国早期汉学

柯 卉

摘  要:柏林王室图书馆的中国图书收藏史经历 17 世纪的初创期、18 世纪的停滞期,再到 19 世纪 上半叶的复兴,与德国早期汉学在历史时空层面平行发展。馆员缪勒与门采尔在 17 世纪有意利用中文原 本图书开展中国语言和历史纪年研究。两位汉学先驱的图书整理和研究成果还为 18 世纪德国学者巴耶尔 的汉语汉字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19 世纪上半叶馆藏汉满文图书增加,东方学家柯恒儒、肖特接续编撰 书目。两部书目皆以欧洲图书分类法汇编馆藏图书基本信息,编目者还通过原本文献研读增补中国文化 知识,体现了德国汉学研究传统古典特色。当然,编目者不同的学术兴趣也造成两部书目细微的差异。

关键词:柏林王室图书馆;中国图书;德国汉学;图书书目



文明互鉴 


从18世纪英国旅华游记看中英接触中的通事

叶向阳

摘 要:本文以18世纪英国旅华游记为基本素材,并参考马士、范岱克、梁廷枏、梁嘉彬等中外相关研究论著,试图较全面地勾勒早期中英在若干南方贸易口岸接触中的一个特殊团体——通事,论述其所承担的职责、生存状况及在英人笔下的形象。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案切入早期中英翻译史的通事研究与18世纪英国的中国形象研究。

关键词:中英翻译史;通事;译者研究;18世纪;英国旅华游记;中国形象




文本的回流:由《东海遗闻》看域外汉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韩]林惠彬(Lim Hyebin)

摘 要:《剪灯新话》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传播与影响问题学界已有一定的研究,可是《剪灯新话》东传后的“回流”作品——《东海遗闻》却少有人知。《东海遗闻》由清末民初文人尹蕴清编译,共收录36篇域外汉文小说,其中有两篇故事取自朝鲜王朝汉文小说集《金鳌新话》。《东海遗闻》作为中国小说被改编成外国小说后重又进行中国化改造的个案,对考察古代文言小说在东亚汉文化圈的跨国传播及文本“回流”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东海遗闻》与《金鳌新话》的作品比较,重点分析尹蕴清对原文进行的个性化、本土化改编与再创作,并从文学传播学角度,对社会变迁对文学传播与接受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剪灯新话》;《金鳌新话》;《东海遗闻》;域外汉文小说



汉学藏书研究 



麦吉尔大学葛思德华文藏书库十年史(1926—1936)

陈 肃 赵炬明

译者按语:本文原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东亚图书馆研究》2004年秋季号第41—99页(The 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 Autumn 2004, Vol. XI, Number 2, pp. 41 – 99)。1998 年本文作者陈肃被聘任为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东亚图书馆馆员,任职后她调查该馆中文馆藏,发现大名鼎鼎的葛思德华文藏书库竟然曾安置在麦吉尔大学图书馆长达十年之久,于是她调查了这段尘封长达70余年的历史。她调阅了麦吉尔大学档案馆所有相关档案,并到普林斯顿大学档案特藏部查阅了该馆所存葛思德华文藏书库相关档案,写成此文,前后耗时四年。

这次翻译对原文做了部分修改,主要有四点:1.过去60年图书馆学界对葛思德华文藏书库书目进行了多次调查,如今对其所藏书目有了更精确的认识,这些信息也一并补入,供读者参考。但本文不关注这批藏书书目与价值,而是希望通过这段历史揭示大学图书馆与学术发展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篇图书馆史论文,而不是目录学论文;2.原文的阅读受众是英语读者,而此中译文主要为中文读者,因此对反思部分做了较大改动,其他部分基本未动;3.根据新的材料纠正了原文的部分错误;4.本文主要依据档案资料,因此原文有多达131个注释。为节约篇幅,译文仅保留了引述注释和少量重要注释,对原文注释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原文





《北平各图书馆所藏关于中国问题书籍联合目录》刍探

尹汉超

摘 要:《北平各图书馆所藏关于中国问题书籍联合目录》是民国时期北平北海图书馆组织编纂的一部汇集西文中国问题书籍的专题目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该目录的编辑体例、编辑方法、收录内容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该目录对后世中国问题专题书目的编纂及图书馆界加强联合编制目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袁同礼;北平北海图书馆;汉学;中国学;目录学



汉学家专页 



东亚视域中的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的世界化进程——韩国汉学家朴宰雨教授访谈录

采访人:张乃禹

受访人:[韩]朴宰雨(Park Jae Woo)

访谈按语:朴宰雨,著名汉学家,韩国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现为国际鲁迅研究会会长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韩国》韩方主编、世界汉学研究会(中国澳门)理事长、韩国文学翻译院理事、韩中专家共同研究委员会社会文化组组长、东亚文学论坛组织委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作为世界知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朴宰雨首倡在“东亚文化共同体”中构建“东亚鲁迅学”的学术构想。

本文以东亚视域中的汉学研究、国际鲁迅研究和中国文学学术世界化为中心话题,对朴宰雨教授进行了专访。朴宰雨在回顾学术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海外汉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际鲁迅研究会成立的缘起及其对鲁迅研究世界化的推动、中韩文学交流现状与展望、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方法论意义、东亚视域中文学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可能性、韩国文学世界化的经验启示、中华学术世界话语权的谋求路径、海外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学学术世界化的互动及其逻辑关系等问题。朴宰雨教授的深刻见解为中国文学和中华学术的世界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可资镜鉴的东亚视角。




柔克义的中朝关系史研究及其特点

郭燕飞

摘 要:美国早期汉学家柔克义致力于中朝关系史研究,共发表了五项关于中朝关系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揭示了中朝宗藩关系的政治形态、“礼仪”性和贸易本质,改变了美国人乃至西方人对朝鲜“知之甚少”的局面。他重视研究资料的整理和翻译,其汇编、翻译的多部中外关系史料,为西方的中朝关系史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此外,他重视外语、实地考察、资料整理和翻译的治学方法,在美国汉学走向专业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柔克义;美国汉学;朝鲜半岛;宗藩关系;东亚秩序研究



文献与书评 


新见日藏罗振玉与内藤湖南书札六通考释

苏 浩 黎菁予

摘 要: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有罗振玉致汉学家内藤湖南书札数通,多未见于国内外学界。本文选取内容较充实的六通进行梳理考释,其中一通为1902年罗振玉书于上海,五通书于流寓京都时期(1916—1919),内容以学术交流和资料互通为主,可分为“日本考察”“影印善本”“学术代购”“诗文转呈”“中日文人友谊”“关于《帖木儿传》”,所提及的人物、事件,可与其他史料互补,是清末民初中日文化与学术交流研究的一手资料。

关键词:罗振玉;内藤湖南;清末民初;罗氏书札;中日交流


在线阅读及其下载


学术期刊官网,阅读全文

https://www.bfsujournals.com/c/2019-07-18/486530.shtml


知网下载期刊全文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GJHE/detail


2

订购链接

天猫旗舰店

单期购买。通过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购买当期以及过刊。


(保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学术期刊官网查看本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官网:https://www.bfsujournals.com/

欢迎分享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刊讯 |《国际汉学》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