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92个小区党支部织密城市“针脚”

江汉组工
2024-10-24


每平方公里曾多达2.58万人,武汉市江汉区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区。


3年前,该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家门口党建扎根工程”,用绣花功夫解决城市治理顽疾,构筑精管善治、运转高效、常急兼备的韧性城区。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该区,记录堡垒筑到“家门口”、资源沉到“家门口”、精细服务送到“家门口”带来的治理之变。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共谋共建让居民成为治理“主角”

时间拉回到2020年5月,江汉区出台文件,在全省率先提出“让支部建在小区上”,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扎根到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


当年9月,该区民意街道多闻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其中,拆违是一大难点。


小区党支部牵头,发动党员先做先改。党龄30多年的杜婆婆作为小区党支部委员,不动声响地拆除了在顶楼的自建房。在她的带动下,仅用3个月,小区75处违建全部拆除。


3年间,江汉区扎紧织密基层党组织体系,全覆盖建立592个小区党支部,吸纳2294名群众威信高、热心小区治理的居民党员担任楼栋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


2022年9月,我省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


“共同缔造同样适用于小区治理,需要支部带领党员群众一起出谋划策,让群众唱主角,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江汉区唐家墩街道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说。


该社区的“小区治理月月谈”平台上,3位党员牵头成立小区自治委员会,发动居民商议加装电梯方案。一年间,7部加装电梯平地而起。


横堤社区的“邻里夜话”、德润社区的“七点半议事厅”……通过搭建共谋共建平台,江汉区共筹集各方资金2000余万元,推动老旧小区加装44部电梯、新增110个电动自行车棚、升级改造446个充电桩,居民身边一大批痛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资源沉到“家门口”——

共管共治让“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却连着千家万户。


江汉区是全省5个深化党员干部下沉和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示范点之一。3年间,该区18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4万名在职党员下沉一线,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力量补充。


下沉,既要“广撒芝麻”,更要“握拳发力”。1.84万名居住地报到党员或以小区成立临时支部,或以特长成立服务团队,实现平时服务居民,战时迅速响应。


“快送到医院来,没床位我想办法!”去年12月,一位居民突发心脏病。危急时刻,三眼桥北路党支部书记顾静华拨通下沉单位“张继先健康到家服务团队”的电话,迅即收到回复。


下沉,要避免“走过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该区组建“一长三员”队伍,从街道、下沉单位中选派党员担任社区网格长、兼职网格员,与专职网格员、楼管员一同入楼栋、进楼宇,全面熟悉网格人、事、地。


“这到底要怎么弄?”一次“敲门行动”中,汉兴街道下沉的网格长徐曼看到江汉里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普遍不会用手机,于是组织“三员”培训,上门为40余名老人提供手机帮办服务。


按照要求,网格长每周到网格不少于3次、12个小时,兼职网格员深入网格不少于2次、8个小时。江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让下沉单位、党员变成社区居民的熟人,做到‘认得到人、敲得开门、说得上话’。”



精准服务送到“家门口”——

把居民“小事”当履职“大事”

3年来,针对不同空间布局、居民群体结构,江汉区持续探索不同工作模式和服务载体,精准精细破解小区治理难题。


通过创设区级业委会帮辅中心,批量孵化红色业委会,对重难点小区派出专职执行秘书。如今,全区小区业委会组建率达88.1%,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50.5%。


启动物业城市改革,将多个邻近老旧小区“组团打包”,市政服务与物业服务“内外打通”,促进街区社区小区一体协同、管理服务治理一体推进。


借助全国首个“街区+社区”老旧小区长效运营模式,2022年,该区老旧小区专业物业覆盖率达80.4%。


老旧小区治理进入良性循环,社区工作人员有了更多服务居民的时间。社区干事还把退休年审、低保补贴、老年卡办理等搬进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截至目前,该区标准化建设213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邀请城管、公安、规划、市场监管等力量巡回入驻,合力推动1.27万套历史遗留“问题房”登记办证、10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来源|湖北日报

投稿邮箱|jhzzb1118@163.com





全区组织工作一周动态(0320-0326)


《榜样7》来咯!今晚8点档请锁定CCTV-1




点赞、在看、分享三连~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汉组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