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叫CUE,模板是樱木花道,一出生就有20万次投篮经验

2018-03-14 三两 三两说球

人工智能时代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摆出了威胁的姿态。机器人学习的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各个领域都有它们的身影。

文学创作这块高地也已经被攻克了,三两前段时间看到了人工智能算法续写的「权利的游戏」和「哈利-波特」,不禁为包括自己在内的,伏案写作的文字工作者暗暗担忧。

早晚有一天,篮球手们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避免被机器人替代了。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通过人工智能学习,一个名为「CUE」的人型机器人学会了怎么投篮。CUE最近在东京亮相,它在篮球场上可以做出人类的投篮动作,并且保持着极高的命中率。

CUE在日本B级联盟的东京Arvalq队完成了「职业生涯」的首秀,它的投篮命中率比任何一个日本职业篮球运动员都要高。来自美国乔治亚州的艾萨克-巴茨目前是日本篮球联赛命中率最高的球员「65.7%」。事实上,CUE的投篮命中率即便是在NBA也难逢敌手,火箭中锋克林特-卡佩拉目前是NBA命中率最高的球员「65.5%」。

CUE的造型比较奇怪,除了类似鳞片铠甲的皮肤和稍小的脑袋之外,它的身高也只有1.89米「樱木花道1.88米-1.89米」,这要低于NBA球员的平均身高2.04米。当它穿上球衣和短裤之后,勉强有一个篮球手的模样。CUE现在还只能完成距离篮筐3.7米范围内的投篮,而NBA的三分线距离篮筐最远处为7.25米,CUE还很难胜任投三分的任务。

这样看来,CUE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想要看到机器人篮球联赛上的激烈对抗,恐怕还得很多年以后才行。

必须要指出的是,CUE只是一个「业余作品」,来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17名员工,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制造了这个人形机器人。就连给CUE套上的球衣,也是在机器人成型之后,由丰田公司赞助的。所以,这纯粹是「白手起家」得来的作品。

尽管这17名丰田员工没有任何建造机器人的经验,但是他们还是想方设法,通过在互联网上自学人工智能编程方面的知识,给CUE录入了20万次不同的出手投篮,结合严格的机械控制,CUE在投篮姿势上几乎可以做到零偏差。

20万记出手,对于NBA球星来说并不是难题,但也绝非一蹴而就的。

以「大将军」吉尔伯特-阿里纳斯为例,他10年的职业生涯里,累积常规赛和季后赛的投篮次数为12616次「包括罚篮」。如果要完成20万次投篮的目标,他需要在比赛之外的时间里完成187384次投篮。对于阿里纳斯来说,超过20万次投篮的量不是难题,因为有报道指出他在2007年夏天进行了「十万三分球」训练计划,虽然只完成了半数,但这也是非常惊人的训练量。只是这20万次投篮的目标,即便是阿里纳斯,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考虑到普遍情况下,NBA球员遭遇的伤病,身体机能下降等内在因素,以及球队定位,出手权限制等外在因素影响,对于许多NBA角色球员来说,累积20万次投篮还真有可能是整个职业生涯才能完成的任务。

而这竟然是CUE的天赋技能,程序员们还可以给他录入更多的投篮数据,这比球员在场上一个球一个球的训练要来得简单很多。而且,CUE可以在干扰情况下,依旧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只要不被封盖,它的投篮都会化作稳当的空心入网。

从动图中可以看出,CUE有着非常拟人的投篮姿势,它在投篮中会有屈膝,小臂向前伸,甚至包括手腕拨球后下压等动作细节。一个业余团队通过自学就可以实现这样的成果,机器学习的前景,令人生畏。

CUE在功能上的优化空间还有很大,现在CUE还不能移动,它只能进行定点投篮,也无法摆出防守的姿势。CUE站立的平台连接着供电设备,看起来还很笨拙。此外,CUE在造型设计上也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它的外形据说是以「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为原型设计的,不过现在这个版本实在是很难辨识出来。

机器人可以为球员们提供方便,帮助捡球,如今它们拿起了球,以不会变形的投篮姿势,达到了职业球员也很难实现的命中率瞄准了篮筐。谁说未来,纵横野球场,甚至是职业联赛的不会是它们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推荐给你的好友。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