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自由:拼多多错在哪?
经验而论,我们在诸多话题的讨论当中,之所以有诸多分歧,很多时候就是没有很好的区分「道德」与「自由」。
人活于世,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道德的约束,一个完全不受道德约束的人,我想,应该是不存在的。
人都会在意他人的评价,只是多和少的问题,这也是人的正常需求。
道德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不太一样。
中国古代讲究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到现代,拥有如此道德观的人已经很少了。
再如婚姻,有些地区一夫多妻制是正常的;而有些地区,多妻制却是不道德的,会受人指责。
而且,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时代,不同的人的道德观也会不尽相同。
比如「二选一」,有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也就是说,道德观是主观的,是每一个个体评判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内心秩序的标准。
道德作用的是什么?
道德作用仅仅适用于杯葛,也就是抵制、不合作。
一个不讲信用、撒谎成性的人,我们可以选择不跟这样的人交往、合作,把他的话当笑话听就好。
但从自由的角度来说,只要他没抢、没偷、没骗,他做什么是他的自由。极端点说,一个人有选择做「不道德」的人的权利。
自然法认为,一个人只要不侵权,那么他就是自由的。法律的作用也就仅限于保护人身和财产权以及惩罚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人。
如果法律禁止不道德的行为,从自然法角度来看,这法律本身就是侵权的。
在上世纪初,在美国,女性穿着太暴露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并被法律明令禁止。
甚至对女性的泳装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从膝盖到大腿的距离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沙滩上有警察徘徊,他们的工作就是用皮尺检查女性身上的泳装是否符合规定。
如此可笑的法律,最终被废除。
同样的,歧视一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禁止歧视却是侵权的。
美国到现在还保留着反歧视法案,反歧视法案非但不能保护那些所谓的弱势群体,反而使这些弱势群体受到更大的伤害。
2
如果厘清了「道德」与「自由」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近期发生一些列事情,包括刚刚发生的拼多多事件。
「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杨笠事件、还包括郭敬明于正的抄袭事件,这些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如果是正常的道德评判,抵制行为,那倒也正常,毕竟守住了文明的底线。
但是如果呼吁法律进行管制,问题就大了。
这些事件,可能不太符合一般人的道德评价标准,但这些行为本身并不侵权,如果呼吁管制,管制就是限制了人和企业的自由,管制本身就侵权了。
「不道德」和「侵权」孰重孰轻,不言而喻。
再来聊聊拼多多事件。
拼多多一名年轻员工加班到深夜,在回家途中猝死。
猝死、交通事故死亡等等这些意外,对于当事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但客观来说,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
不出意外,网络上一致谴责资本家黑心,剥削工人,不把员工当人看。
这些言论不值得一驳,是受到从小被教育的那套「剥削理论」和惰性思维的结果。
员工和资本之间,从来都是合作关系,只有员工和员工竞争,资本和资本竞争,这是极其简单的道理。
员工要想提高待遇,只有更多的资本相互竞争,员工待遇就会提高。
像拼多多这样的大公司,员工挤破头都要进去,能到拼多多这么大公司工作的,也不是什么「底层」,真正的底层,新闻中难以看到。
批评加班的人,没明白,加班都是自愿的,你是愿意少一半工资不加班,还是加班多一倍工资呀?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你选择前者,无非老板再多招一个员工而已。
但这件事上,拼多多有没有错呢?我认为是有错的,至少在道德上可以对其进行谴责。
错误之一,言论不当。
员工猝死,作为公司,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以死者为大,妥善处理好员工的后事,并照顾到家属、及民众们的感情,发表一些安抚情绪的话,而不是发表一些「冷血」的大实话。
错误二,撒谎。
虽然言论发出去之后秒删,但还是被人截图保存。然而意外的是,拼多多并不对此事进行道歉,而是辟谣说从未发布过网传的内容。
很快,知乎官方又对拼多多的辟谣进行了辟谣,说知乎有严格的身份认证流程和机制,那个截图帐号就是拼多多官方帐号,并给出了发帖删帖的具体时间。
这下拼多多尴尬了。
于是拼多多再次回应,说是有人误用了官方账号云云,不管怎样,现在是越描越黑。
就像一个撒过谎的人,即使以后说的都是实话,可信度也会大打折扣,这就是市场的名誉机制在起作用。
从整件事来看,拼多多确实有错,我们可以在道德上进行谴责,甚至抵制。
但把这件事上升到资本作恶、资本「剥削」工人,实属无稽之谈。
END
延伸阅读: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