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上广深”重新洗牌!深圳商业魅力引爆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梦 2019-10-07


深圳梦 按

叫了十几年的“北上广深”,听说要改口了!最近,第一财经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北上广深”重新洗牌!深圳的商业魅力指数在今年超越了广州,成为榜单的第三名。除了专利数量连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万亿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创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长力在中国一线城市梯队中更加突显出来。不仅如此,深圳商业魅力将引爆粤港澳大湾区:华为、平安、腾讯、万科、招商蛇口、华星光电、比亚迪、大疆创新……这些叫响全球的深圳企业,正在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5月4日下午,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高快速路网优化等事项,将构建大交通格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有一大指数:QQ大数据连续三年发布《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显示:深圳连续三年成“最年轻一线城市”。正如深圳市长说,

深圳发展这么快,"靠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人才",2017年引进的人才平均年龄为27.07岁,其中35岁以下的占九成以上……

叫了十几年的“北上广深”,听说要改口了!


最近,第一财经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依据170个品牌商业数据、19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338个城市排名。


其中,4个一线城市各自调了个位——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


与此同时,15个“新一线”城市排名出炉,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自《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以来,一线城市的位次三年来首次发生了变化,北京不再稳占城市榜单的第一位。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与创新程度的未来可塑性指数中,北京依旧排名第一,但北京的城市人活跃度指数却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深圳的商业魅力指数在今年超越了广州成为榜单的第三名。除了专利数量连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万亿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创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长力在中国一线城市梯队中更加突显出来。

在新一线城市中,无锡经过一年的蛰伏重返新一线;重庆、苏州、郑州是位次连续3年上升的3个城市。而东北城市持续衰落,沈阳的排名下降了1位,大连已经跌出新一线城市名单,落到昆明之后的第21位。

越来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识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今年年初,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和武汉等新一线城市都相继出台人才新政,吸引高校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落户。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更是城市发展核心要素的抢滩。

多样开放的城市空间与创新人才是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对所有城市来说,发展之道或许并不在于追赶当前的产业风口。集结吸引最优质的人才和资源,在新的机遇到来前做好准备,才能在适当时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城市能量。这也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设定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指数算法时所坚持的价值观。

城市更新与治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从上到下,一座城市的管理者都值得像一家公司的经营者一样去思考市场中的供需关系,理解城市人真正想要怎样的多元空间与生活方式,理解人们为什么宁愿抛弃自己的故乡而来到一座城市,理解人们心中想要寻找的理想城市是什么样的。

基于此,我们才有可能将所有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都装进城市这个复杂而有趣的有机体之中,并在未来居住在一座真正的“理想城市”。

以下将解读五大指标的具体考量维度和计算方式:

MAY| A 商业资源集聚度 |

借用商业社会中最为精明且谨慎的门店选址逻辑来判断一座城市的好坏,是我们5年前提出“新一线城市”这个概念时就认定可行的方法。现在,这套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通过空间算法,我们依据商业资源的聚集程度,将城市内的商业空间分为3类:有品牌门店落位的计为最广泛的城市区域,相对形成了商业资源集聚效应的为城市商业区,商业品牌最密集的为核心商圈。商圈大小和城市规模差异均不影响得分,在商业核心指数中,我们只考量因品牌入驻所带来的集聚效益。

杭州、苏州和武汉等商业多中心城市在城市商业区实力上得分更高。杭州的核心商圈实力排在新一线首位,连接成片的武林广场与新兴西湖湖滨商圈,和钱江新城一起,形成了杭州实力最强的核心商业片区。

在今年的商业资源集聚度中,我们依然考察大品牌青睐度——大品牌如何选择城市,代表着品牌对城市商业品质氛围的认可。成都依然是西南地区大品牌进驻的首选城市,成都的消费品牌门店总数连续三年超过广州及其他新一线城市。此外,在统计口径内,过去一年重庆新增了158家品牌门店,是新一线城市中增长势头最好的。

这些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在城市毛细血管中生长的基础商业,它们更贴近城市人的生活,是商品交往最频繁之处。

MAY| B 城市枢纽性 |

若是把城市之间的关联比喻成一张网,那么每一座城市都是网络中的节点。强辐射力的城市向周边城市输送更多的商品、资源与人才,弱辐射力的城市往往处于被动接收辐射的地位。这种输送的能力——即枢纽性,是城市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交通是联通城市的物质基础,在这个维度,我们既考虑了城市的高铁站数量、民航可直达城市数、经过高速公路条数等城际交通基础设施类数据,也用城市对之间通过铁路、民航与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的城际往来矩阵分别计算了城市在交通网络中的枢纽性。

今年的物流通达度指数在物流网点数量之外,新增了各城市收寄包裹的数据。义乌所在的地级市金华表现出色,寄出包裹数排名第二,仅次于物流发达的一线城市广州。

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计算的是城市中各商业品牌与其所在区域内其它城市联系度的总和。华南的广州和深圳、西南的成都和重庆、东北的沈阳和大连商业资源分配相对“均势”,而上海、北京、武汉和西安在各自区域内则具有绝对优势。

MAY| C 城市人活跃度 |


任何一个理想城市的模型都不可能忽略人在城市中的行为。

消费活跃度指数是衡量城市人是否活跃的基础指标,也意味着城市人的支付能力以及整座城市在线上线下同步提供商业服务的能力。江浙沪地区在这个维度表现突出。网购人均购买频次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9个来自江浙沪地区。其中,杭州的网购人均购买频次超越4个一线城市排在首位。成都、武汉和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则是日均观影规模最大的新一线城市,足够的人口规模为当地的观影消费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潜在客源。

夜间活跃度监测的不单是城市夜晚的生命力,更是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产出的潜力。如果按区域划分,华南和华东是夜间活跃度最高的两个区域。苏州、杭州和东莞是夜间最活跃的新一线城市。

不安分指数衡量的是城市向上生长更新的欲望,它代表了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成都是不安分指数最高的新一线城市。成都人乐于在旅行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旅游记录,也迅速接纳了新生的共享单车,并保持着很高的日常骑行活跃度数据。

MAY| D 生活方式多样性 |


生活方式应是属于每个城市人的个体选择,但理想的城市中一定有千万种不同的生活姿态,它们构成了一座城市多元、包容的性格和气质,也成为城市最重要的魅力所在。

人们在城市中极富个性的生活方式选择离不开空间、活动和商业3个要素。因此今年我们重新建构了生活方式多样性指数的算法框架,从出门新鲜度、休闲丰富度和消费多样性三方面更聚焦地衡量这个与城市人生活感知密切相关的指数。

诸如餐厅、咖啡馆、运动场馆、书店、博物馆、电影院等场所提供了城市人在工作与居住之外的“第三类空间”,人们在这里与熟悉或陌生的人交谈、交换情报、迸发灵感。离开家和办公室,这类提供“出门新鲜度”的户外活动空间正是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发生的地方。

更多的人开始跑步、健身、阅读、听音乐和旅行,这些休闲活动类数据都可以用来衡量城市人的休闲丰富度。

通过电影票房、音乐App的付费意愿、淘宝线上消费商品的多样性、对星级酒店的偏好与旅游产品的购买意愿,我们能观察到城市人多样的消费类型。从数据看,成都、南京和杭州相比其他城市更愿意在音乐上投入资金。

MAY

| E 未来可塑性|


未来可塑性指数试图观察的是城市在未来能给予人们多少想象和可塑空间。我们试图在这一指标中观察两种对年轻人就业和定居产生影响的力量:良好的创业氛围、工作环境以及志同道合的伙伴吸引着年轻人来到城市;而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又让人们不得不在生存与生活间作出选择。在这两种拉力与推力的拉锯战中,前者的影响力更占主导。

创新能力是城市可塑潜力的重要一环,初创公司是最主要的创新主体之一。杭州、成都创业平台数量和融资规模仅次于一线城市,是创业环境最好的新一线城市。

高校是人才最主要和稳定的来源,然而这并不代表城市就拥有更多人才。南京是优质高校生源最丰富的新一线城市,但却也同时面临较低的毕业生留存率。城市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核心是,让人留下来。

这一指数还考虑了城市人消费行为中的商品信息关注度、会员用户情况。越来越多追求理性与品质的消费行为,会给城市商业带来新的升级空间。

城市的GDP和人口数据也在这里纳入考量。在考虑规模基数的前提下,不同级别的城市突破各自增长瓶颈的能力多少给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也让人们相信自己的选择。



来源:第一财经



深圳,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华为、平安、腾讯、万科、招商蛇口、华星光电、比亚迪、大疆创新……这些叫响全球的深圳企业,已经成为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的骄傲。本土创新企业群的崛起,离不开深圳敢闯敢试,锐意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标杆的经济环境。去年,深圳GDP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同比增长8.8%,经济实现高质量的稳定发展。



 华为、平安、腾讯、万科、招商蛇口、华星光电、比亚迪、大疆创新……这些叫响全球的深圳企业,已经成为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的骄傲。本土创新企业群的崛起,离不开深圳敢闯敢试,锐意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标杆的经济环境。去年,深圳GDP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同比增长8.8%,经济实现高质量的稳定发展。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圳提出率先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年来,深圳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深圳质量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创新,是深圳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核心密码。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8周年,深圳凭借改革创新,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一直在谋划宏观发展,推动产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据介绍,比亚迪公司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技术人员超过20000人。仅2016年,公司研发费用总计45.2亿人民币,占营业额比重为4.37%。截至2017年12月,比亚迪集团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2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约1.4万项。

深圳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在全球热点地区创新集群中,深圳居第二名,仅次于东京,领先硅谷。

科技创新优势不断迸发。去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创新能级大幅增强;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约2万件,连续十几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一万家,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1688家,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提升;新一代移动通讯、无人机、柔性显示等领域技术全球领先,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创新发展,关键在人才。深圳不断加快完善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全球人才、培育本土人才,先后出台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行动计划》,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把每年11月1日设为“人才日”,建成人才公园。港中大(深圳)、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相继落户;去年,深圳新确认孔雀计划人才958人,累计2954人;新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8万人,累计近10万人。

创新驱动,助力经济结构实现优化。目前,深圳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从过去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并重转型。去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0.1∶41.3∶58.6。其中,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GDP占比加重,意味着深圳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二产业中,以最具发展潜力、含金量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为主,彻底摆脱了加工贸易“打天下”的格局。

目前,深圳单位面积产出、人均GDP等指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万元GDP水耗、能耗连年下降,GDP“绿色含量”更足。

深圳标准,提升深圳品牌、深圳质量的全球美誉度。目前,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等众多深圳品牌产品,走俏全球。深圳标准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参与国际标准研制的数量居国内城市领先地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深圳共研制国际标准271项、累计1655项,研制国家和行业标准374项、累计3758项。

深圳不仅有华为、平安、腾讯、正威集团等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产业巨头,也有大疆、光启、优比选等一个个细分行业的领跑者。目前,深圳民营经济呈现出全球创新型城市强劲的对外辐射能力,以及稳定的内生型带动效应,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据统计,仅去年,深圳取消、下放市级行政职权175项,清理规范市直部门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24项,大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开展企业困难帮扶行动,为企业降成本1369亿元。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市场活力、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去年,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55.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36.2万户。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累计登记商事主体已达309.4万户。

来源:《晶报》记者 王子键 姚慧苹

深圳构建大交通格局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原标题:

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高快速路网优化等事项

构建大交通格局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5月4日下午,深圳市长陈如桂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高快速路网优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规划、东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事项。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布局,着力构建大交通格局,更好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

深圳市高快速路网优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市将在此前“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南北轴向再新增2-4个高快速通道,在东西轴向至少新增3个高快速通道,在城市核心区新建“一横三纵”地下快速路,形成“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总里程约1041公里。会议强调,要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城市高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优化城市通行条件。同时,加快推进空港、海港、高铁等重大交通枢纽建设,打通更多战略通道,增强深圳对外辐射能力,为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根据我市东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关报告,近年来我市切实把东江流域污染治理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工作,推动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3条东江支流水质逐步实现好转。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按照东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的部署,针对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着重补齐短板,严格执法,系统推进跨界河流的协同综合整治,坚定不移打好东江水质保卫战。

会议还研究审议了其他事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甘霖)

深圳连续三年成“最年轻一线城市”


原标题:深圳连续三年成“最年轻一线城市”,年轻人依旧想去一线城市“漂”

近年来,

“逃离北上广”的呼声不绝于耳,虽然非一线城市,对于年轻人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但他们想要去一线城市“漂”的意愿,依旧强烈。

QQ大数据发布的《2018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显示,2018年一线城市平均年轻指数较去年有小幅度增长,其余各线城市平均年轻指数基本持平。

贵阳市以88的城市年轻指数首次拿下“最年轻城市”桂冠,深圳市以87紧随其后。同时,深圳已连续三年成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

非一线城市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小

该指数基于腾讯QQ7.83亿月活跃用户,以15-35岁年轻群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年轻人口占比波动、2017年全国城市年轻指数等多项数据加权计算得出,以反映年轻人在城市选择方面的偏好和趋势。

《指数》显示,一线城市平均年轻指数为79,较去年的78有小幅度上升,二三四五线城市平均指数与去年持平,分别为74、69、65及64。虽然生活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并没有影响年轻人对于一线城市的热情,这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在“逃离北上广”。


具体到各城市,贵阳市以88的城市年轻指数一跃成为全国“最年轻城市”。北京市较去年提升4个名次位居全国第16位,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则依旧无缘TOP20。玉溪市首次挺进全国城市年轻指数前三,而南昌市、苏州市、武汉市、郑州市、杭州市、南宁市等城市年轻指数均高于北上广。这说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更好的非一线城市,对于年轻人同样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深圳年轻指数全国第二

榜单显示,深圳市2018年城市年轻指数为87,虽以微小差距位居全国第二,但仍然连续三年蝉联“最年轻的一线城市”,足以看出年轻人对深圳这座“梦想之城”的向往。北京市次之,年轻指数为79;上海市、天津市并列第三,均为77,而广州市的年轻指数为75。与去年相比,一线城市年轻指数均有上涨,年轻人想要去一线城市“漂”的意愿依旧强烈。


在二线城市中最“年轻”的是南昌市,城市年轻指数达到85,苏州市与武汉市紧随其后指数为83。二线城市中,排名前8位的城市年轻指数均超北上广,占全部二线城市的1/3,可见年轻人在选择发展的城市时,有更多理性的考虑,而不只向往北上广的奋斗人生。

贵阳市以88的年轻指数连续三年蝉联三线城市首位,同时今年也成为全国“最年轻城市”。三亚市以年轻指数85排名三线城市中的第二,金华市排名第三为81。三线城市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年轻指数较去年增长6个百分点,成为三线城市中增长最多的城市。洛阳市、兰州市分别以年轻指数79和75,首次带领北方城市进入三线城市TOP10。

玉溪市以年轻指数86一跃成为四线城市之首,同时一路冲进全国城市年轻指数前三。湘潭市以指数79排名四线城市第二,开封市以指数77排名第三。随着新鲜事物向三四线城市的迅速扩散,一直在输出年轻人口的四线城市,减缓了人口流失的速度,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从《指数》来看,虽然五线城市的平均年轻指数与2017年持平,但TOP10的城市年轻指数均有下降,这说明五线城市的年轻程度趋于平均。庆阳市以年轻指数76位居五线城市榜首,伊犁市以年轻指数75紧随其后,佳木斯市、抚州市、平凉市以72的城市年轻指数共同位列第三。黑河市年轻指数相较去年增长7个百分点,成为五线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


河南省成增长最快省份

从增长排名来看,玉溪市2018年年轻指数增长12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增长幅度最高的城市,黑河市则以7个百分点的增长位居其后,济源市以增长6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增长最快城市第三名。


在增长最快的城市TOP 8中有3个隶属河南省,河南省也成为增长最快的省份。此外,今年南方平均年轻指数为68,依旧高于北方平均年轻指数65,但北方平均年轻指数却高于去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南方回到北方城市。


据了解,QQ大数据连续三年发布《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通过对QQ7.83亿月活跃用户的城市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让更多人看到年轻人的发展偏好,用数据见证年轻一代为中国带来的改变。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人平均年龄约33岁

深圳发展这么快,

"靠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人才"


2018年1月21日上午,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出席深圳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记者会上说:深圳的人口总体比较年轻,平均年龄约33岁。改革、开放、创新是这座城市的特质。经过38年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实际管理服务人口约2000万、经济总量超过2.2万亿元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史上的奇迹。


我们回想,深圳发展这么快,靠的是什么?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人才。

……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500万人、占管理人口的1/4,高端人才也很多,全职院士近30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超过27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00多人。去年,我们引进的国内外人才26万多人,其中海归1.83万人。


深圳引进的人才平均年龄为27.07岁!


4月14日至15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在深圳召开。4月12日,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国际赛总决赛将在深圳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将在深圳激烈角逐。此前,又一位诺奖得主在深建研究院,由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接下来,深圳将厚植人才优势,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中来,深圳今年的目标是,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

政策创新为“孔雀东南飞”注入新内涵

多年来,深圳持续进行人才政策创新,为“孔雀东南飞”不断注入新内涵。深圳出台《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2008年,在全国较早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的1+6政策;2011年,制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孔雀计划”;在事关人才资源能否加速集聚、人口结构能否加速优化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2016年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探寻深圳人才优先发展的科学路径;2017年颁布实施《深圳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通过特区立法突破人才发展体制障碍,继续“量”“质”齐升引“孔雀东南飞”。

今年2月,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传递出消息:深圳人才政策体系将全面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总体框架:第一层次是《深圳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已于去年颁布实施;第二层次是制定或修订两项计划,即制定以人才培养、激励、服务和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的“鹏城英才计划”,修订以人才引进为重点的“鹏城孔雀计划”;第三层次是制定或修订若干项配套措施,包括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柔性引才用才、创新型青年企业家培育等;第四层次是制定或修订若干项操作规程,涵盖人才工作站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奖的实施细则等。

人才加速在深聚集学历高又年轻

“深圳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仅是在政策本身,而且通过这些政策的推出,展现了政府引进人才的决心和姿态。不断创新、适应当下形势的机制,是深圳长期保有吸引力的关键。”业内专家这样评价。近年来,各类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加速在深圳聚集。2017年深圳共引进各类人才26.3万人,同比增长42.5%,接收应届毕业生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2017年深圳新增全职院士12名,累计29名;新增国内高层次人才730人,累计6979人;新确认孔雀计划人才958人,累计2954人;新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8万人,累计近10万人。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发布的最新人才引进数据分析显示: 深圳引进人才年轻化和专业化特征明显,2017年引进的人才平均年龄为27.07岁,其中35岁以下的占九成以上;2017年引进的人才本科以上学历14.48万人,同比增长三成多;引进的人才聚集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2017年“孔雀计划”人才引进情况显示,近九成人才在40岁以下,近97%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呈现学历高、年富力强、从事专业分布较广等特点。

今年要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

前不久,记者再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深圳“孔雀人才”、“孔雀团队”带头人林海晖博士的公司。林海晖38岁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金属颜料公司首席技术官,是国际“二代”水性金属颜料技术发明人,已经处于国际技术顶端的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稳步走上首席执行官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实现梦想来深创业,成立深圳市绚图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团队在深圳研发出全世界最先进的新一代水性金属颜料技术。深圳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体系让他如鱼得水,创业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像林海晖这样的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正源源不断从世界各地结伴“飞”入鹏城,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年增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速。“深圳今年的目标是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福金在2018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说。他表示,深圳将优化拓展“孔雀计划”,聚集一批前沿科技领军人才,吸引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一流战略科学家和院士,培育引进一批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后;制定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柔性引才用才、创新型青年企业家培育等制度,加速高端集聚;办好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力争更多海外高端人才和项目落地;探索海外引才引智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强化博士后“人才战略储备库”功能。将着力在管理机制上“放权”,在评价机制上“放开”,在分配机制上“放活”,加快构建起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

造活力。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5月上旬或正式公布,11城人口吸引力排行曝光!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