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传来大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于2019年年初正式出台

深圳梦 2019-10-07

据香港电台12月15日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于2019年年初正式出台。 

林郑月娥还表示,香港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亦会进入新阶段,将为香港带来很多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规划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此前三地签订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显示,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部委正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

中央划重点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发布。这意味着:中央对全国的区域协调划了重点:京津冀、粤港澳、上海大都市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这样搞: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提到:“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而在11月28日,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版图

各市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


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香港:国际超级联系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科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


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佛山: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全球制造创新中心、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惠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中山: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


江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珠海: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肇庆: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

据新华社电,在11月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围绕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将积极推动六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极。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注重发挥好港珠澳大桥的示范效应,促进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编制包括交通、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领域专项规划。

三是促进要素流动便捷高效。深入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人员车辆往来和通关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探索实行更加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四是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

五是加快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的试验示范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扩展经济合作发展空间。

六是共建优质生活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年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规划正在加快

粤港澳大湾区,完善基础设施与推动便利通关是重点。


广东“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道路建设方面,公路、铁路、水路的建设是打通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未来湾区将重点打造六大交通项目,助力湾区经济发展。



在所有交通建设项目中,深惠城轨最为特殊。2017年年底广东省发改委做出了该线路在“十三五”期间暂不实施的决定,但4月21日提出的“共建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决定中却又一次将其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中,将重点推进深惠两市加强轨道交通对接,尽快协商确定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与惠州段接驳等事宜,共同推进深惠城际项目建设。


机场建设方面,围绕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目标,打造“5+4”骨干机场体系,适当增加支线机场布点,形成了以珠三角机场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机场为两翼,覆盖粤北的民用运输机场体系,机场服务基本覆盖到全省的县级行政单元,202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1.5亿人次。


港口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港口将集群化。将整合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门户。


◈具体各市交通规划:


广州: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白云机场扩建、南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广深港高铁等等。


深圳:推动深莞惠“3+2”经济圈发展,推动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加强与中山等珠江西岸地区产业协作。


佛山:加快建设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落实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广佛环线及对接广州的9条地铁线规划建设,推进荔湾—南海、番禺—顺德、花都—三水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


中山:中山计划在6年时间投入1400亿元布局交通版图,未来将通过公路网,轨道路网,全面对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将配合推进深茂高铁规划、南沙港铁路建设、广佛地铁延伸到中山和深中通道建设等。


惠州:“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设323个市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2275亿元,主要集中在市政设施与综合交通设施领域。


肇庆:融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做好深江肇高铁、广湛高铁等前期工作,协调增加肇庆至深圳高铁班次。并在未来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来吸引大西南地区的产业资源。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开建!进入最难建设阶段...



胖友们都知道

今年9月份

深中通道已经全面开建




深中通道

东边是海底隧道部分

西边是全球最高的海中大桥


目前深中通道已进入最难的

沉管隧道建设部分啦





 深中通道

 进入沉管隧道建设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是世界首次使用双向8车道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图片来自:深圳商报



由8车道加宽至12车道



由于与广深沿江高速互联互通的交通功能需求要在海中实现,深中通道项目为此构筑了东人工岛及“水下互通”。


与之对接的海底隧道相应设置615米的变宽段,由双向8车道加宽至双向12车道。




国内首个高速公路

水下枢纽互通立交



沉管隧道两端分别连住东岛和西岛,西岛是桥隧转换,东岛则承担“水下互通”的重要枢纽功能,设计者充分考虑了行车的各种可能性,例如转换方向、调头等。


图片来自:深圳商报


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它最重要功能是实现深中通道与广深沿江高速、宝安机场、大铲湾港区、大空港区之间的快捷交通转换。


未来,经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互通立交,便可东往深圳、西往中山、北往广州、南往香港啦,真正实现快速便捷交通转换、各城市间互联互通。



 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20分钟可实现深中往来 



按照计划,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将于2019年开始管节预制,它的桥梁工程计划于2023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全线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


图片来自:深圳商报


通车后,中山市民驾车去深圳机场、前海等地,由以往绕行虎门大桥上百公里变为跨江直达,车程将由2小时缩减为20分钟。


来源:深圳商报、深中通道发布、南方都市报、宝安日报




虎门二桥明年全线通车


虎门二桥主线已全面贯通,预计2019年5月实现通车。

虎门二桥通车后,从东莞到广州番禺比现在缩短30分钟车程,将有效缓解虎门大桥的通行压力。

据了解,虎门二桥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听证会将于12月28日上午在番禺区召开,届时将对虎门二桥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定价方案进行讨论。

按照两套方案,标准小客车走虎门二桥全程的通行费分别为44元和42元。


深圳机场要新增候机楼!

计划2021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



好消息!

深圳机场要新建新候机楼卫星厅了

现在,卫星厅已完成前期设计

将作为深圳市第四季度开工的重大项目之一

下周开工建设

计划2021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

届时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

将新增2200万人次



T3航站楼

建筑面积为51万平方米,设计年吞吐旅客能力为4500万人次。2013年11月投入使用后,连续几年完成千万人次增长的“三级跳”。预计2018年旅客进出港将超过4970万人次,已经超过了T3航站楼设计吞吐的能力


如果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期乘机

就明显感觉到大厅里比较拥挤



深圳机场的扩建工程其实

在建设T3航站楼前就已经开始

当时填海100万平方米

最先在这片填海形成的地块

建成了T3航站楼和第二跑道



卫星厅设计出台

它位于T3航站楼以北,外形是一条主廊向外延伸四条指廊。卫星厅建筑面积23万5千平方米,相当于目前使用的T3航站楼的一半,有56个廊桥停机位,将大大减少搭乘摆渡车到远机位坐飞机的概率!



卫星厅建在T4航站区软基处理工地上,建设之前,还需要把已经填海的地域经过一定的处理。这次软基处理的面积是400万平方米,其中110万平方米是卫星厅的用地,目前还在陆续交付。




卫星厅和T3航站楼中间的交通怎么办?


将通过一条1.7公里的捷运轨道与T3连接运送旅客,就像香港机场和首都机场那样。当这个卫星厅投入使用后,旅客还是在T3航站楼办理登机手续,乘捷运前往卫星厅。



卫星厅及未来的T4航站楼下方有地铁11号线和穗莞深城际线,目前在进行厚度1.1米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作业。


另外,扩建工程还有深圳机场的第三跑道,由于涉及到前海,将严格按照国家的海洋施工有关法律进行,目前,相关程序正在报批,开工日期未定。


建筑工务署深圳机场T4软基处理工程项目经理罗明亮:

我们计划在明年一月底先行交付十万平方米,给机场集团进行卫星厅的建设,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剩余的一百万场地的交付


深圳机场集团公司副总裁扩建指挥部指挥长杨海斌:

今年旅客将接近五千万人次,目前我们这个卫星厅的建设确实是迫在眉睫,现在马上实施的是工务署提交的一个指廊,还有穗莞深上盖的处理段,我们计划是下周就开始正式施工。现在主要是机位不够,这个卫星厅建完之后,解决旅客出行的舒适度,还有解决机场运行的压力这块,会有很大的提升。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新闻网


广东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广东将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加快佛莞、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等珠江口跨江通道建设,规划建设深汕、珠江肇等铁路,构建大湾区1小时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来源 :深圳新闻网、深圳卫视新闻、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宝安日报、南方日报、深中通道发布、经济参考报、美联物业等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