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缘何力争“国之重器”

深圳梦 2019-10-07

2019年4月14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开幕。此次大会,国家科技部取代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成为主办单位。这缘自去年国家机构改革,国家外国专家局及其下辖的“国际人才交流板块”整建制划归科技部。

重新组建科技部也非常重视刚刚接手的工作,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张建国亲自率员抵达深圳,确保大会圆满举办。

在开幕式上,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的致辞大有讲究。在以“人才交流”为主题的场合中,他特地说了一句:深圳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为一流人才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搭建更好的平台。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这话既是讲给海内外来宾的,更是汇报给“中国科技掌门人”王志刚部长。因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基本都归口科技部。面对话语权举足轻重的领导,深圳抓住机会就表态。台下的王志刚部长估计也早就看过深圳几番递上、密密麻麻的申报材料。

说来也巧,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曾在科技部当了快五年的副部长,与王志刚部长(时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有过共事经历。

如今,海内外都知道深圳是“中国硅谷”。可这个“中国硅谷”一直缺乏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虽然创新实力卓越,但仍然存在基础和源头创新不足等短板,具体体现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布局上。

最近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火了,这恰恰就是大科学装置的功劳。本文冒着被“视觉中国”起诉的“危险”,又用了一次黑洞照片。


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20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与下(含中国),才得到一张“算”出来的模糊照片(再次证明爱因斯坦之伟大)。这张照片也从一个角度向公众普及了大科学装置的重要性。

业内人比较清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都堪称“史诗级烧钱”项目。

比如“引力波”探测项目,科学家韦斯和索恩1993年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搞到3.5亿美元拨款,建了下面这个装置。

3.5亿美元,当时是天文数字,然后一直烧啊烧,烧了十几亿美金,烧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都恍惚了,以为遇到“史诗级科学骗子”。到2010年又追加了2亿美元升级系统,才有了震撼世界的成果。

其实,21世纪以来,物理学界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中微子振荡、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引力波,都基于大科学装置取得。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发现结果就是在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做出的,并入选《科学》2012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在当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体现。

目前,我国现有23个大科学装置,已建成运行16个,在建7个,批准立项7个。“大科学装置”一般都有国家财政做强力支撑,具体经费上国家烧“大火”,地方配“小火”。

深圳为何追求大科学装置?

笔者认为有两大考虑。一、大科学装置是吸引顶级科学家的“磁石”;二、大科学装置能影响区域经济面貌。

磁石效应体现在:1,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建成后,立刻吸引了八位哈佛大学博士后告别波士顿;2,上海光机所依托超强超短激光等大型实验装置,近年来招募了不少优秀人才;3,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即将上马,让许多海外人才表达了回国工作的意向。

面对其它一线城市开始手握“全球级”龙头科研项目,深圳不可能不急。这也是为什么上周(4月11日),深圳副市长艾学峰追着国家部委和中科院负责人,反复汇报交流深圳的想法、条件和感受……

大科学装置还能影响区域经济面貌。

英国牛津郡本是生产小麦、燕麦为主的传统农业郡。在1985年散裂中子源落户之后,顶尖科研人才和国际投资随散裂中子源而来,带动计算机、生物科技等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和发展驱动力,成为欧洲重要科技创新中心。

日本散裂中子源则推动筑波科学城崛起,聚集40%国家级研究所和2万多名顶尖科研人才,成为日本科学中心、知识中心和人才聚集地。如何不叫人心动?

因此,有科研实力和基础的城市,都几乎赤膊上阵争夺大科学装置的落户!

“国家实验室”有多难?

中国目前的实验室大致可分为:校级/所级、市级、省/部级、国家重点和国家实验室。但是: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大约有200多个已经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就数不胜数,唯独国家实验室的数量是寥寥无几。

没有“重点”字样的“国家实验室”特别稀缺。目前,国家实验室有正式名义的只有5个(北京2个,合肥、拉州、沈阳各1个),还有5个批筹(北京3个,合肥、武汉各1个),以及9个批准立项。此前三轮,深圳都没赶上。由于缺少顶级大学和机构,也确实没实力赶上。

国家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区别,很多人说不清楚。经过查证资料发现大致有三个区别:

一是主攻方向。国家实验室特别强调“竞争前高技术研究”。竞争前技术是一种基于能应用于未来商业或为特殊的商业原型所进行的早期非常不确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也涵盖一些竞争前技术,但可能更为聚焦在一些具体技术上。

二是主管部门。国家实验室主要由科技部主管,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也是科技部主管,但还会跟拥有高校的教育部、农业部以及各省协调。

三是经费来源。虽然都有中央财政,但比例会有区别。这一领域材料对外公开的不多。

2018年6月25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稳中有增,保持在700个左右。

稳中有增的表述,被深圳视为宝贵契机。同理于“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对于深圳经济、科技的带动作用也不可小觑。

在2018年开年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报告中,首次出现新表述:深圳要规划建设国家级综合性科学、技术中心。到2018年全国两会上,最高领导人肯定深圳是全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再到去年他视察广东、深圳,要求深圳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深圳迎来历史的“风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布局,带来历史性机遇。国家明确提出“三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明确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被认为是决定未来走向的“胜负手”。2019年,深圳势必会全力以赴。

今日世界,正在上演“顶级人才争夺战”。正在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不乏顶级专家学者。可科技战线出身的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很清楚,没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的梧桐树,要吸引这些金字塔尖的“顶尖人才”势必费劲。与此同时,要想为这座城市再带来持续二十年的发展动力,非源头创新的“核动力”不可。

“国之重器”,深圳必争。

来源:余治国观察 (微信号 VIP-news)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