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又上了一批榜单!从低往高,每一个都在影响全世界!

榜上有名 深圳梦 2019-10-07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中央给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定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深圳在“可持续发展先锋”方面到底做得如何?未来如何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深圳最近又上了一批榜单!从“低”往“高”的指标排名都有!引起了深圳国际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王东的关注,表明深圳是作为“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城市正在领跑,并开始发挥示范作用。深圳处在实现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这三个目标的协同发展阶段。


刚刚,深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2019年第三批扶持计划的通知》。《通知》显示,深圳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先进核能、高效储能、可再生能源、智慧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八个领域,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最高可获3000万元资助。据悉,绿色低碳产业是深圳市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通知》显示,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2019年第三批扶持计划主要包括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提升扶持计划、产业化事后补助扶持计划以及国家/省项目配套扶持计划等。


今天深圳梦“榜上有名”带你一起来了解下五大榜单:


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深圳排名第二


8月29日,在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牵头《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牵头的《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正式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研究发现,2017年全国169个主要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个城市达到了三星标准(90分及以上),72个城市达到二星标准(80-89)、79个城市达到一星标准(70-79)、11个城市达到合格水平(60-69),北京、深圳、厦门分别排名前三



该报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构建的中国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以第三方的视角对于2017年全国16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估,并比较了低碳试点城市从2010年启动以来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变化。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对于2010年、2015年和2016年70个低碳试点城市(地级市)做了绿色低碳发展绩效评估。该评价体系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设置标杆,对城市的每个指标进行定量评分并指数化。这一标杆既可能是国家规划目标、承诺目标,也可能是行业领跑者标杆。


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宏观指标、产业低碳、能源低碳、绿色生活、资源环境和政策创新6个维度共15个评价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主要目的是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推进《巴黎协定》下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城市层面落实


深圳“三达”

示范作用不仅是对全国

在国际范围内也是很有意义的


深圳梦关注到:据《意见》第十六条称深圳要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原文中指出: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金融。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 


具体到量化指标: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这三个目标能否同时实现?“深圳三达”这一全新指标在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牵头的《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正式发布。


报告研究发现,开展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协同治理,与实现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实施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将PM2.5年均浓度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2030年深圳人均碳排放将达到全球大中城市的领先水平,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7微克/立方米。同时,协同减排和统筹优化还将显著降低城市总体减排成本。



该课题组负责人是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唐杰说:”深圳在处治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大量的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的产业在深圳被列入禁止目录,所以深圳产业升级的速度在加快他说,“我们现在发现大量的投资开始进入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领域,进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领域,它变成一个推动新行业的成长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近期中央发文,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报告中提出的“三达”或“两达一高”目标通过努力实现了,就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这个示范作用不仅是对全国,在国际范围内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远没有解决好。深圳的很多做法和经验,是具有普适性的,可推广的,这也是下一步课题研究应该关注的一个方向。


详情请阅读:

国务院权威专家演讲:深圳又一模式,将为全国、国际上树立一个示范样板!

中央宣布深圳重大利好后,深圳原副市长公开深圳一个秘密!


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深圳排名第二

深圳经济发展质量位列第一

节能减排效率位列第一



与此同时,同一天,即8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蓝皮书通过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五大一级指标及若干二级指标,对2018年中国100个大中城市进行了排名,结果珠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位列前五。其中,深圳的经济发展质量位列第一,节能减排效率位列第一。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城市:深圳排名第一


在研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榜单中,深圳的排名近几年一直位居前列。今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绿色发展能力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深圳以74.44分排名城市第一位,杭州、北京、广州和上海依次位居第二至第五。

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深圳排名第一

近期,恒大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深圳以96分排名第一。在这份榜单上,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得分均超过90分,第五名的成都得分为80.6分,第六名的南京得分为78分。报告称,评估的基本面分析原则是:人随产业走,产业决定城市兴衰,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果等区位因素决定产业布局。

深圳:从仰视香港的小渔村到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

改革开放推动深圳腾飞,从1979年GDP仅为香港1/172的小渔村到2018年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2015年以来年均人口增量超50万、居全国之首。40年前深圳只是宝安县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1979年GDP不足2亿元,仅为一河之隔的香港的1/172。得益于改革开放,1979年深圳被确定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引领下,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堪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2018年深圳GDP突破2.4万亿,仅低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国第三,人均GDP达18.6万元、居全国第一;2016-2018年GDP同比增长7.6%,在一线城市中增速最快;常住人口达1303万,2015年以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均超50万,居全国之首;并且,人口结构非常年轻,15-59岁年龄段人口比例高达81.9%,远高于北京的73.5%、上海的70.8%、广州的74.7%。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一度面临挫折,比如2002年影响巨大的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发出了深圳面临衰落的“盛世危言”,但深圳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重新集聚了发展动能。与厦门、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比,深圳一枝独秀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毗邻经济发达的香港,初期可以便捷地接受香港及境外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二是发展初期一穷二白,不受旧有体系的羁绊;三是深化改革坚持创新,紧跟时代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深圳从“制造工厂”迈向“硬件硅谷”、“创新之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支柱,占GDP比重达到38%。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主,初步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的转变。1990年代深圳凭借地缘优势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以电子和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开始迅速发展,华强北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深圳的政策优势有所减弱,面临金融业和制造业流失的困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昔日的“制造工厂”迈向“硬件硅谷”、“创新之城”。具体来看,在电子信息产业,诞生了华为、中兴、大疆等行业翘楚;在互联网产业,腾讯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金蝶成为全球领先的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商;在生物医疗产业,华大基因是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基因组测序机构,迈瑞医疗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9155亿元,占GDP比重达3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772亿元,占GDP比重达2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万件,居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数高达1.4万家,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深圳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外迁、城市更新、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短缺等问题。第一,深圳土地面积仅为1997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第二,随着深圳土地成本上升,部分制造业生产部门开始外迁,华为生产手机和pad的终端总部搬到东莞,中兴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破除土地资源瓶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降低企业成本,深圳尝试发展飞地经济,如2011年成立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第三,深圳市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城中村,城市更新任务艰巨。2018年深圳城中村用地总规模约320平方公里,占深圳总面积的16%。第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短缺已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瓶颈。教育方面,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十分紧张,2017年公办小一学位缺口达4.6万个;科教资源不足,虽在大力引进国内名校,但要形成规模还需时日。医疗方面,全市各级各类医院数量只有134家,分别仅为北京的19.1%、上海的38.4%和广州的58.5%;三甲医院数量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千人病床数仅为3.5张,分别为北京的2/3、上海的2/3,广州的1/2。


深圳将携手珠三角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打造全球创新创意之都。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年轻活力、锐意改革、开放创新的深圳,将携手珠三角各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建设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本节来源:泽平宏观  作者: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白雪松 实习生姜文镪对本文有贡献)


深圳入选全球创新城市20强!

排名第14位

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最近由仲量联行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报告》正式发布,对全球100多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技术人才优势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城市创新力与当地房地产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报告显示,深圳携手北京、上海共同跻身全球创新城市20强榜单,位列第14位,多项指标表现亮眼,其中,20岁到40岁之间的年轻人口比例荣登榜首;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於东京;风险投资和研发支出分别位列第12位和17位。



最后,希望
深圳落实“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定位!
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道路上
实现“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
三大目标的协同发展!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