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出手!深圳再开先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无人驾驶有望合法上路

深圳梦 2021-02-21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静:

全力支持深圳打造成为全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范例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接受深圳报业集团记者专访——

全力支持深圳打造成为全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范例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下,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如何更好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日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在接受深圳报业集团记者专访时表示,省交通运输厅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交通强国建设契机,牢记使命,逐梦前行,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和先锋城市建设,将深圳打造成为全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范例,不断实现交通延伸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


加快大湾区交通一体化 助力市民便捷出行


去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经验,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


李静表示:“这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交通运输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和先锋城市建设,不断实现交通延伸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引领支撑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期望和重托。”为此,省交通运输厅将从以下四方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李静指出,省交通运输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示范省,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交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智慧交通建设、枢纽服务效率提升、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5个方面加快推进各项试点;着力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完善覆盖全面、普惠便捷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加快建成高效衔接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以基础设施网络衔接强化、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重点,更好发挥综合交通基础性、服务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深入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研究探索更系统、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措施和技术工艺,推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新一轮改革中,广东交通依然要敢闯敢试、当好先行。”李静说,省交通运输厅将坚持行业改革优化发展,在重点领域加快研究和推动一批省级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至相关地市,支持深圳探索建立地方投资主导的城际铁路审批和监管机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统筹协同发展,加快珠三角交通一体化。


坚持服务大局,为广东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供支撑。李静表示,将着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对外合作与开放,携手港澳打造协同高效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增强深圳国际航运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现有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和航运产业集聚,提升深圳港口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支持开通更多国际铁路班列;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推进深圳机场扩建,推动通用航空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李静说,“十四五”期间,省交通运输厅将打造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构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无缝换乘”“一票到家”“定制化”的出行服务;建设现代化“一卡通”体系,支撑市民便捷出行。


七大举措推动深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省交通运输厅将如何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


李静指出,省交通运输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促进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将优化省级交通运输事权管理,提升深圳综合运输服务品质,支持深圳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治理体系。具体而言,可细化为七大方面的工作:


  • 一是提升深圳国家公路主枢纽地位。加快推进深圳东部过境公路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速公路及沿江高速前海段、深汕高速、机荷高速、惠盐高速、广深高速等改扩建项目的前期工作。


  • 二是巩固深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加快推进盐田港东作业区、西部出海航道二期等港口水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近距离集装箱内陆港规划建设及平南、平盐铁路改造;增强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 三是支持深圳发展水上旅游运输。依托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巡游航线,进一步丰富邮轮航线。


  • 四是支持深圳探索交通运输领域行业监管新模式。支持深圳按照“能撤则撤、能转则转、能放则放”的原则,全面清理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相关监管法律法规较为完备、市场主体能够自担风险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行业企业的关系,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同时,支持深圳充分发挥行政许可在行业管理中的“门槛”作用,适当提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方面的行政许可条件,扩大“模拟驾驶”试点范围,探索学费第三方监管的“淘宝式”学车,合理变更普通货物运输管理模式,特别是对4.5吨及以下的普通货运车辆,探索加强其事中、事后监管;支持深圳市开展公路基建管理审批改革,将公路施工许可修改为备案制或调整前置审批条件。


  • 五是支持深圳构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尽职免责、失职追责”机制。进一步厘清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职责和边界,做到不遗漏、不越位、不错位;突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努力构建“事前公开、事中抽查、事后重罚”的行业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遏制和降低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


  • 六是支持深圳探索构建深圳经济特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授权支持深圳率先建立本区域的“红黑名单”和失信惩戒制度,打通执法、监管、采购招标等环节数据壁垒,切实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思维,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 七是支持深圳打造新一代智慧交通信息系统。持续完善提升深圳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网络中心、调度中心,推动全省交通运输数据向深圳交通数据中心开放共享,支持深圳全面推广交通运输行政审批“自动办理”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深圳交通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在深圳本地业务系统办理,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通过系统接口上报上级部门信息系统。


希望深圳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先行示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李静表示,深圳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强大的产业基础以及国际化市场化的经营环境,在交通运输领域具有良好的创新基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在国际化的海空港、一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现代化的运输服务体系、先进性的交通科技研发应用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在新时期国家提出实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希望深圳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先行示范。


  • 一是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方面,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条件,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打造国际中转贸易港、强化国家铁路综合枢纽功能、提升国家公路主枢纽地位、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品质。


  • 二是在公路和市政道路融合发展方面,探索市域范围内道路、公路(除收费高速公路外)适用市政道路体系有关规划建设养护的法规,构建不同等级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新标准、新规范,因地制宜确定通行速度、车道宽度、车道数量、附属设施等,探索建立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全生命周期管理体制机制。


  • 三是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方面,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交通行业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推动协同创新,支持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李静最后表示,希望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在交通运输领域,争取综合交通竞争力全球领先,在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港口城市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高度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体系建设、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形成先行示范,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黄金通道 从深圳延伸

深中通道集中多项“世界首次”

“中国首创”高科技!

从广深高速开始,到武深高速、正在改扩建的深汕西高速,以及建设中已备受瞩目的深中通道……广东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通过打造一条条“王牌通道”,让深圳以“路”先行,串起一个个城市,开启“黄金经济圈”,成功撬动深圳及沿线经济发展,有力支撑全省经济平稳增长。

广深高速:

获全国首届“长寿命路面奖”

广深高速于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车,全长122.8公里,连接着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中间串联起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2019年日均车流量超过65万车次,是1994年试通车当年日均3.63万车次的近18倍。据测算,广深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的贡献值保守估计每年达到200亿,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最近,凭借高质量的品质工程及先进的养护技术,广深高速荣获全国首届“长寿命路面奖”,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王者依旧,广深高速上还将输送更多的美好与发展。

武深高速:

广东与湖南、湖北之间增加一条新通道

武深高速的触角伸得更远,影响范围更广。2018年12月28日,武深高速全线通车,这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一条中部至南部纵线,全长1083公里。其中,广东段起于韶关市仁化县,止于深圳市盐田港,全境435公里。武深高速通车后,广东与湖南、湖北之间增加一条新通道,大大缓解了京港澳高速公路车流压力。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也大大缩短,从惠州、深圳前往湖南的时间被压缩到3小时以内,到武汉缩短至9小时以内,沿线城市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全国高速公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

深中通道:

集中多项“世界首次”高科技

很少有一个工程,从酝酿到前期规划,再到建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如此引人注目。深中通道一出生就注定了它非凡的历程。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是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项目全长约24公里,主要由长6.8公里的特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桥,主跨580米中山大桥,长约13公里非通航孔桥,东、西人工岛以及深圳机场枢纽(地下部分),万顷沙(部分工程),横门枢纽(部分工程)3 处互通立交、1 处综合管理处、1 处养护救援区等关键构造物组成。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项目总概算约446.9亿元,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通道,以建成世界一流可持续跨海通道工程、创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为目标,肩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光荣使命。当然,它的工程难度也是前所未有。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介绍,深中通道从设计方案开始,就面临了诸多难题,例如“8车道特长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方案,生产的全产业链缺乏工程经验,完全靠自主创新研发摸索。“我们的专利技术标准,在深中通道建成以后,将会填补国内在技术方面的空白,形成中国标准。”

如今,它身上已集中多项“世界首次”“中国首创”高科技:世界首次应用八车道钢壳混凝土的沉管隧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及标准;经3年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沉管隧道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全产业链空白;世界首创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作业方式,实现了世界海工领域的一次跨越,标志着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也将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每一个工程节点,每一个沉管对接,都是焦点。一步步走来,深中通道岛隧工程沉管隧道至此沉放已达948.5米,东人工岛正加紧筑岛回填砂和E匝道围护结构施工;堰筑段东端正加紧F/G匝道主体结构施工,西端正加紧6个结构段顶板施工,全力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桥梁工程方面,伶仃洋大桥及中山大桥等正在进行主塔施工。深中通道已初见雏形。

深汕西高速:

运用“黑科技”改扩建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我省部分路段客流量巨大,改扩建工程已成为日后一大重点。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是重中之重。它是深圳向东发展的一条大动脉,作为深圳连接惠州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骨架性高速公路,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珠三角核心区对粤东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协调区域发展。它的特别还在于运用了不少“黑科技”。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全线将近6000片梁,每一片都有一张独特的“出生证明”,可实现全部梁板的全过程管理;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的智能钢筋加工中心,引入集成化钢筋笼成型机器人、智能钢筋骨架焊接机器人、智能钢筋自动切断机器人、智能钢筋锯切套丝机器人、智能钢筋直盘条钢筋弯箍机器人等17台大型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让智能机器人成为“主角”。

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

开创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模式

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荷坳至深圳机场段改扩建工程(简称: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西起广深高速鹤洲立交,对接在建深中通道,向东通过深汕西高速连接惠州及深汕特别合作区。

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为国内首次采用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模式,扩建后将成为“地面层 + 立体层”上下双层 8+8车道规模的高速大通道,对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深莞惠都市圈发展、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深圳外环高速:

全国首条5G全覆盖高速路


高速公路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中的又一条重要加密线,对加强珠三角南北方向高速公路主骨架联系,改善区域交通运输状况和投资环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促进“深莞惠”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深圳外环高速一期是广东省智慧高速省级科技示范路,沿途布设了多功能智能杆,伴随着外环高速一期工程通车,外环高速将成为全国首条以多功能智能杆为载体,实现5G网络全覆盖的新建通车高速公路。同时,这些多功能智能杆可以搭载智慧照明、交通监控、应急广播、气象监测等智能硬件,可以实现智能路网监测、智慧应急指挥、实时交通在线仿真、无人驾驶辅助等功能,为打造5G全息动态数字新一代智慧公路实现良好开篇。>>重磅!深圳外环高速一期正式通车!串联深圳6个辖区,联通深莞惠更方便了

明年底大湾区实现“12312”交通圈

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已纳入规划


克服疫情影响,聚焦湾区互通互联,广东公路铁路建设跑出“加速度”。记者近日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2020年广东预计超额完成200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计划到2022年底,大湾区内真正实现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

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建设,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提出两个要点:首先是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对外高铁主通道和城际铁路网骨架;其次,完善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络,推动形成“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主骨架高速公路网络,到2035年达到15000公里。

据透露,目前广东正加速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南延等16个城际铁路项目,珠海至肇庆、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6个区域干线高铁项目开工建设。

同时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2020年,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内新增添了深圳外环高速一期、惠清高速、花莞高速二期等高速公路,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8.9公里,媲美纽约、东京等湾区。湾区内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互联互通。

广东将力争通过1-2年时间,深汕西、开阳等国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有效突破。此外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已经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并且列入2021年-2025年开工建设计划。目前,深汕第二高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构建起深圳市至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快速通道。

根据有关规划,到2022年底,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达到当前世界一流湾区水平,实现“12312”交通圈,即湾区内实现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湾区至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至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展望到2035年底,广东全面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来源:深圳报业集团 记者:古国真、姚嘉莉


深圳立法将再开先河

“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

深圳立法将再开全国先河。1月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率队到坪山区就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展开立法调研。这一新兴技术领域的法规拟于今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在深圳合法“上路”。

深圳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占全国两成

智能网联汽车,简单地说就是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融合产物,终极目标是实现无人驾驶。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也被视为是智能手机之后的超级智能移动终端。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坪山区金联路的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登上自动驾驶大巴实际体验。不需要驾驶员操作,通过车辆搭载的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融合通信网络技术,车辆就可以在测试区域平稳行驶,自动避让障碍物,遇到红灯减速停车。

据介绍,该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自去年运行以来,已建成2.6公里的封闭测试路段,为13家企业的30款汽车提供了测试服务,累计测试总里程18000多公里。今年,该平台还将建成半开放测试区和开放测试区,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更好的测试环境。

截至目前,我市已公布的智能驾驶测试道路达100多公里。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已超过4000家,其中约两成分布在深圳。

产业发展遭遇法律“盲区”

尽管科技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滞后,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落地困难重重。

首当其冲就是“上路难”。2017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展示了自己将无人驾驶车辆开上北京五环路的视频。然而这令人振奋的科技突破却遭遇尴尬,因为驾驶位并无驾驶员,违反了现行交通法规中关于驾驶者必须是自然人的规定,李彦宏随后接到了交管部门的罚单。

在昨天举行的立法调研座谈会上,坪山新区相关负责人和华为、比亚迪、AutoX等企业相关负责人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表示,由于现行的道路交通法规所调整的对象都是有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仅上路合法性遭质疑,还遇到登记注册难、运营收费难、责任认定难等问题,亟需尽快破除法律障碍。

“无人驾驶”须“有人担责”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深圳扩宽经济特区立法空间,并明确支持深圳在无人驾驶等领域开展立法先行先试,市人大常委会将该立法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当中。

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深圳率先就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对产业发展和特区立法创新都意义重大。通过立法,要解决自动驾驶合法“上路”的问题,并建立起一套对应的道路安全行驶制度和事故责任赔偿与保险制度,“无人驾驶”也须“有人担责”。

不少与会人员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生事物,立法的目的是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引导技术进步,规避安全风险,而不是束缚技术创新。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如何平衡,是这次立法的重点和难点。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